针刺、拔罐及功能锻炼治疗中风 50例

2010-04-13 04:48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疼痛科延安716000
陕西中医 2010年1期
关键词:患侧肌力上肢

秦 君 贾 蓉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疼痛科(延安716000)

自从 2006年04月~2009年01月笔者运用针刺、拔罐配合功能锻炼法治疗中风 50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 100例,年龄 39~84岁;病程 7~180d。随机分为针刺配合拔罐及科学的功能锻炼组50例,其中男 24例,女 26例;平均年龄 58.5岁;平均病程25d;其中脑梗塞 27例,脑出血 23例。针刺配合一般的锻炼组 50例 ,男24例,女 26例;平均年龄 56.6岁;平均病程26d;其中脑梗塞29例,脑出血 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

针刺时2组穴位交替使用,第 1d仰卧取第 1组,第2d侧卧取第2组,头针要求行针时快频率捻转,每分钟达 200次以上,每次行针 2~3min,每隔 10min行针 1次。体针带电,用断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宜,留针 30min。针刺每日1次,10次为 1疗程。疗程间休息 5~7d。以上穴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适当取穴。

火罐:仰卧位时取中脘、气海。侧卧位时取肩关节周围穴位及阿是穴。

功能锻炼 对于患侧肋肌力在 0~1级的患者,每天给予 2~3次的被动锻炼,即上肢的屈、伸、内收、外展;肩、肘、腕、指关节的屈伸、旋转;下肢的上抬、内收、外展;髋、膝、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使患者侧上下肢保持生理体位,即上肢平放于身体旁,手心向下,下肢髋、踝关节侧垫高,使膝盖、足尖均向上,防止外旋位。肌力开始恢复时不要急于行走,中风患者因肌力差,平衡调节差,易拉伤患侧肩关节,扭伤踝关节,影响锻炼,也会挫伤患者的自信心,故先要练习坐。先让患者靠墙坐,时间逐渐延长。从每次坐5min到30min,至1h,直至不靠墙可坐稳,再练习靠墙站。这类患者因患侧肌力差,为了保持身体平衡,站时多表现为头肩向健侧倾斜,臀部向患侧倾斜,站立的时间也是逐渐增加。待患者不靠墙站时能保持平衡,即不出现上述症状,而是左右对称,再开始练习走路。患肢肌力达II级后应每天早晚在床上做上下肢的主动锻炼,方法同上。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6年由国家中医药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由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并经头颅CT或者MRI证实为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疗效标准 参照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改良爱丁堡加斯堪的维亚》[3]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 46%~90%,病残程度为 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8%~40%;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7%[3]。

治疗结果 治疗组 50例,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33例 ,进步 7例 ,无变化 2例 ,显著进步率 82%,总有效率 96%。对照组 50例,基本痊愈 4例,显著进步 18例,进步21例,无效7例,显著进步率44%,总有效率 8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显著进步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典型病例 吕某,女,68岁,农民。 2008年 4月 20日晨起后突然出现头痛、左侧肢体活动不灵。Bp:150/90mm Hg。速来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我院头颅CT显示,右侧基底部4~6cm低密度影边缘不清。诊断为右侧基底部脑梗死;高血压 2级。给予吸氧、溶栓、抗炎等治疗。治疗半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邀请我科会诊。查:T,36.5℃。 P,72次 /分。 R:20次 /分。 Bp:120/80mm Hg。舌红少苔,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Ⅰˉ级。膝腱反射减弱,巴彬氏征未引出。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治疗宜补气养阴,活血化瘀。按上述方法治疗,治疗期间嘱患者及陪人进行功能锻炼。针刺 3次后患者左肢下肢可抬起,但足跟不能离开床,6次后左下肢抬起时足跟能离开床并可作外展、内收动作。内收时轻松,上肢可轻微移动。10次后左下肢肌力Ⅱ ,左上肢肌力Ⅰ。休息 1周,行下 1疗程。

讨 论 针灸治疗中风历史悠久疗效可靠,临床上采用一些穴位的特殊刺法配合拔火罐及科学的功能锻炼,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针刺疗法。手三里:针尖向外斜刺,刺到伸肌总腱,使带电后出现背伸腕及手指的效果,预防和纠正上肢屈曲内旋;阳陵泉:针尖向外斜刺,刺及腓总神经,带电后出现小腿外侧肌群收缩,使足跖屈,可预防和纠正足内翻。督脉主一身之阳,任脉主一身之阴,取任督二经之穴,具有补气、养血、调和阴阳之功。取颈、腰、骶夹脊穴结合了西医神经系统的知识,取膀胱经的背俞穴可调节脏腑,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亦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理论。肩背腰臀部拔火罐可祛除风寒湿邪,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脘、气海拨火罐可调理三焦,补益元气。肩关节周围穴位及阿是穴拨罐可祛风寒湿邪,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背部膀胱经的背俞穴拨罐可调节脏腑功能,任督二脉拨罐可调节阴阳,即五脏调,阴阳平衡,使机体恢复正常。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猜你喜欢
患侧肌力上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