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智 邓益平 詹进美 陕西省镇安县中医医院(商洛 711500)
微循环障碍的中医病因初探
刘立智 邓益平 詹进美△陕西省镇安县中医医院(商洛 711500)
祖国医学无微循环一词,但历代中医文献对此却有广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记载,对其病因研究尤多,现简要叙述如下。
微循环障碍之中医定义中医对微循环的认识可早到春秋战国前期,1972~ 1974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均记载了“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1]。《内经》首先提出“经络”概念。《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记载“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而《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是对经脉(络)功能的经典概括。从此可以认为,其所指的经脉和《灵枢◦百病始生篇》“其著于孙络而成积者”的“孙络”,便是对“微循环”的初步认识。近年来,国内外中西医学者研究认为,微循环障碍是瘀血证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
微循环障碍之中医病因研究现代医学认为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基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微循环的灌流量对物质交换的影响最大,而影响灌流量之间的因素也最多。按照泊肃叶(Poiseulli)定律,单位时间内液体的流量(Q)和压力差(即管道两端压力差 P1-P2)及管道半径(r)的 4次方成正比,和管的长度(L)及液体的粘滞度(η)成反比。Poiseulli定律可写成 Q=л(P1-P2)r4/8ηL。因而任何改变公式可变量的因素均可对微循环发生影响,而那些不利的影响因素即可致或加重微循环障碍。通过参考历代中医文献,对照现代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医对微循环障碍的整体辨证思维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肝气抑郁,气郁致微循环障碍平素情绪抑郁不畅,日久肝气郁滞,经气不行,络血滞缓,久则气滞血瘀发生微循环障碍。《临床指南◦胁痛》:“经主气、络主血、久则血瘀。”“肝火抑郁,火瘀者络百燥。”现代医学对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的病因研究时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与忧郁、恐惧、悲伤等不良情绪有关。通过兴奋下丘脑神经内分泌中枢而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后者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3],同时因血管半径缩小,微循环灌流减少,导致微循环障碍。
寒凝血滞,血寒致微循环障碍骤受寒邪,经脉凝泣,血滞于络,则络痹不通微循环功能障碍。《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现代医学研究冻僵冻伤的发生机制是:局部温度过低,致使局部血管先收缩后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组织水肿,血管内血液浓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多,形成血栓以致引起组织坏死[3]。
气虚血滞,络虚致微循环障碍载气者为血,运血者为气。气引血行,气虚血无力,血行迟滞成瘀;或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为瘀均可造成微循环功能障碍。《医林改错》“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元气必停留而瘀。”现代医学认为,血流缓慢、血粘度升高,血小板聚集作用异常,容易形成血栓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饮食生痰,痰饮攻络致微循环障碍祖国医学研究,素嗜酒酪肥甘,脾湿内生,停为痰饮,络脉空虚,逆攻于络,滞而不化则形成络痹,久则发生微循环功能障碍。叶天士谓之:“络空饮气逆攻于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性病变尚有斑块内出血,班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3],这些病理变化改变了肃叶定律的r和η两个重要变量,最后导致了组织的微循环灌流量减少。治疗上强调合理的膳食,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可以看出饮食结构,动脉硬化和微循环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祖国医学很早就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跌扑闪挫,脉络受损致微循环障碍外伤损及经脉血络,气血瘀滞不行,着于络脉,痹而不通,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圣济总录◦伤折门》:“若因伤折,内伤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组织损伤后,局部出现创伤性炎症,重要的花生四烯酸系统引起血管反应,微血管常发生短暂的收缩,继而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高,水分、电解质和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同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先后从血管逸出,进入组织间隙。造成局部组织内张力过高,可引起血循环障碍,渗出过多可引起血容量减少,血粘度增高,加之不同程度的失血,有效灌注减少,可进一步引起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
内虚外毒,邪毒积聚致微循环障碍《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入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血证论》曰:“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癖”。《医林改错》记载:“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中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凝结成块”。现代中医研究发现,内伤七情、饮食可导致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癌因素通过“内虚”导致内外合邪,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形成癌瘤。而癌瘤占位致正常组织受挤压,加重微循环障碍,以致“内虚”更重,邪毒更甚,直至器官被破坏。
[1] 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4-56.
[2] 赵步长.脑心同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进展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
[3]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8-250,996-997,263.
R541.6
A
1000-7369(2010)01-0072-02
△陕西省镇安县人民医院(商洛 711500)
(收稿 2009-08-02;修回 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