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体会

2010-04-13 04:45:41杨国松朱秀梅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核化突发事件公共卫生

杨 鹰,杨国松,朱秀梅

新形势下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屡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任重而道远,军队医院平战时都承担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任务,在接到救援指令的第一时间,快速有效的反应是赢取救援时间,保障救援效果的有利支撑。2008年奥运会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被济南军区奥运安全保卫指挥部指定为青岛市放射病损伤救治基地,承担院前急救和收治100名患者的救治任务。为圆满完成奥运期间核化生恐怖袭击事件医学应急救援任务,医院在组织体系、队伍组建、专业训练上下工夫,不仅提高了应急医学救援的水平,也促进医院应急卫勤保障能力的提高。笔者对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方面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1-3]。

1 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

1.1 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难以预测,并波及人类的健康,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主要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的食物中毒等。

1.2 核事故及生物化学恐怖 一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露事件,造成的危害将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先后有11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或开工建设。随着机组数量、品种的增加,非计划停堆次数也在不断增加。9·11事件后,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对生物、化学、核恐怖的预防和应急准备。目前,联合国已公布装备的生物战剂有8种。各大国核武器数量有万枚之多,核袭击和恐怖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1.3 恶性意外事故 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突然发生的、造成严重人员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故,如重大交通事故、空难、海难、爆炸等。

1.4 重大自然灾害 自然而发,且往往来势凶猛,发生突然人力难于抵抗,具有破坏面大、程度重而对人类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重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水灾、风灾等,20世纪中国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1/2;全球一次地震死亡人数在20万以上的只有5次,中国就占4次。

2 基本要求

2.1 速度要快 化学毒剂,尤其是沙林、氢氰酸等一些速杀性毒剂,作用迅速,杀伤力强。一旦恐怖分子使用此类毒剂,若处置措施不及时,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对处置行动的时效性要求高。另一方面,多数生物战剂是传染性极强的致病微生物,恐怖分子一旦实施生物恐怖,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将很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感染和疾病流行。这就要求军队医院应急医疗救援速度要快。

2.2 技术要专 核化生恐怖袭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人员受到伤害。生化毒剂毒物可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食入、昆虫叮咬等方式对人员造成伤害。特别是核化设施受到恐怖袭击后,往往伴有爆炸、燃烧等情况,受危害人员不仅可能受中毒和辐射伤害,而且还可受到除此以外的其它伤害,形成化学、辐射和其他形式的复合伤,并产生严重的次生灾害。这就要求军队医院要有专业的技术装备和专门的专业分队。

2.3 防护要好 直接使用核化生武器,散布核化生物质以及对核化生相关设施实施破坏性恐怖袭击,均可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如生物恐怖袭击多数是采用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在缺少严密防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传染病流行;化学毒气在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使目标区及下风方向较远距离的人群受到伤害,危害效应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这就要求救援人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3 应急能力的提高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室内推演和实战演练,医院应对核化生恐怖袭击事件医学应急响应效果成效显著。但还是暴露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够灵敏、处置不够合理、体系不够完善、队伍不够健全、基础不够扎实”。今后工作应加强的重点是:

3.1 建立高效组织体系 医院成立了反恐维稳工作领导指挥组,指挥组负责传达命令,反馈信息,协调各工作组织间的工作,保证整个应急体系正常运转;专家组负责指导患者救治和应急病区医疗工作的开展;救援组承担前出医疗救援任务;医疗组负责调集应急所需的医师和医技人员,指导病区医疗工作开展,协调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血液供应;护理组负责组建应急区域护理单元,指导各岗位护士开展工作;安保组负责清理急救区域,开通急救专用电梯,设置警戒线,协助迎接和转送患者;政工组组织相关科室做好特殊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4]。

3.2 应急程序的建立与完善 制订综合性、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预计发患者数、药品器械消耗,明确卫勤力量的抽组方式、人员组成等,做到一案在手多手准备。

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指挥程序和内容,包括预行号、行动要求、人员装备、编组方式、任务区分等。应建立一系列应急程序如,重、特大中毒应急流程图、救灾防病应急流程图、不明原因突发事件处理流程、重大放射事故医学处理工作流程图等。使突发事件处置过程按照正确、规范程序进行。

3.3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家信息库,并组建应急专家救治队伍 挑选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应急卫生救治队伍,通过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重要保证。

3.4 应急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培训规划。分级分类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组织演练,提高其危机管理意识现场处置能力。

3.5 应急储备的加强 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造成大量人员受伤发病,短时间内,医护人员、药材及特殊的医疗器械将严重短缺或超负荷运转。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平时,医院药材库存量很小,仅可满足短期内一般患者的需要,预防和治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要的大量应急物资,如医疗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血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和通信设备等,应当有一个预先筹购机制,可提前与军地相关行管部门和采购供应站达成协议,确定优先、高质、足量、快速到位。

3.6 做好公卫事件的应激心理干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公众反应十分强烈,暴露于事故现场及可波及范围内的民众,将引起恐慌不安心理,因此,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众心理干预尤其重要。一方面,在可控范围内,对涉及事件之中的军民进行信息公开,尊重军民对事件的知情权,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和信赖,减轻和消除军民的恐慌情绪,这对预防和控制心理疾病的发生尤其重要;另一方面,组成应急心理干预小组,对因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到过度伤害和刺激的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抚慰和必要的心理治疗[5,6]。

3.7 建立军地协同的应急防控机制 发生在驻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是由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申请军队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参加医学救援的既有军队卫勤力量,又有地方卫生力量,因此,要建立军地卫生机构之间的协同机制和协同方法,包括与当地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机关、业务部门、医疗机构的联系,在统一指挥机制下,明确工作任务、救治和后送体系、收治范围,确立与地方应急指挥、疾病监测、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等各方面的协同方案,建立军地协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交流机制。

3.8 突发事件预防与控制策略和措施的研究 突发事件应对策略是否及时、得当,直接决定着应对的成败和造成损失的大小,因此,必须加强应对策略、措施、技术和方法的研究。3.9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家之间、军地之间开展联合行动,共同抵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输入或扩散;应对新发传染病,能共享诊断病原试剂和方法;发挥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技术优势和专家优势互补,开展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援。

只要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就一定能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1]马 溪,耿 煌,陈盛新,等.对我军应对核化生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74-75.

[2]王战红,熊 飞.城市核化生事故应急救援形势与特点问题研究[J].民防苑,2007,2(2):38.

[3]张玲霞.传染病流行新形势及2006年拟定的防治战略.传染病信息杂志,2007,20(1):1-6.

[4]杨立明.通过战胜SARS提高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反应能力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31-1932.

[5]邓铁英.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联动机制.职业与健康,2006,22(21):1789-1790.

[6]孟繁增.如何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中国临床医药研究

猜你喜欢
核化突发事件公共卫生
手持式核化探测仪器发展现状与应用展望
人工影响天气碘化银催化剂研究进展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核化生医学救援程序与训练思考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0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6
窄通道内的汽泡核化以及滑移汽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