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瑛,李子建,刘元东
疫情报告是疾病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可以灵敏地反映传染病流行趋势,为研究流行规律,控制传染病传播蔓延,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重要依据[1]。通过对疫情报告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价疾病监测工作质量,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完善和规范疫情报告工作。笔者对某部2008年传染病疫情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 某部疾病监测中心传染病疫情数据库。
1.2 分析方法 疫情数据经导出后,采用SAS8.2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1 疫情概况
2.1.1 传染病报告类别 2008年某部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382例和丙类传染病10种304例,食物中毒5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合计报告691例。
2.1.2 疾病位次 15种乙类传染病中,居前5位的依次是病毒性肝炎(117例)、肺结核(121例)、细菌性痢疾(72例)、麻疹(59例)和猩红热(3例),分别占乙类传染病的30.63%、31.68%、18.85%、15.45%,0.79%。丙类传染病以水痘(137例)、风疹(63例)和其它感染性腹泻(69例)为主,分别占丙类传染病的44.34%、20.39%、22.33%。
2.2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共报告5种185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的26.77%(185/691)。其中其它感染性腹泻69例,细菌性痢疾72例,未分型肝炎39例,甲型肝炎3例,戊型肝炎2例,伤寒和副伤寒无报告。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6~8月份。
2.2.2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9种409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的59.19%(409/691)。其中水痘137例,肺结核121例,风疹63例,麻疹59例,流行性腮腺炎22例,猩红热3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和流感及流感样病例分别为2、1、1例。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1~5月份和11~12月份。
2.2.3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全年共报告5种79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的11.43%(79/691)。其中乙型肝炎63例,丙型肝炎10例,淋病3例,梅毒1例,尖锐湿疣2例。
2.2.4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全年共报告5种8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的1.16%(8/691)。其中恙虫病3例,疟疾2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血吸虫病1例,丝虫病1例。
2.2.5 其它传播途径疾病 全年共报告2种10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的1.45%(10/691)。其中流行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食物中毒各5例。
2.3 报告质量分析
2.3.1 报卡情况 2008年某部共报告传染病报告卡685张,网报205例,其中有效卡片691张,重卡190张,废卡9张。笔者根据报告病例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患者单位和报告病种6个变量的组合信息进行查重分析。2008年全年某部重复报告卡累计为190张,重卡率21.35%。造成重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同时采用邮寄报告和网络报告两种方式,从疾病分布看,重卡主要集中在肺结核(60例)、水痘(45例)、细菌性痢疾(28例)、乙型肝炎(25例)和风疹(18例),前5位占总重卡数的92.63%。
2.3.2 报告数据填报情况 对收到的685张传染病报告卡填报情况进行分析,有85张至少有一处重要内容填写不完整,占12.41%,主要为:籍贯、入伍年月、单位地址、报告日期等。同时,报告卡填写字迹潦草占9.20%(63/685)。
2.3.3 报告及时性分析 采用3个时间间隔来评价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即发病到诊断时间,中位数平均为1 d,诊断到填卡时间,中位数平均为0 d,报告到收卡时间,中位数平均为5 d。有25%的卡收到的时间超过10 d,时效性较差 (表1)。部分单位填写报告卡后不能及时寄出,往往积累了几个月的报告卡一起寄来,失去了疫情报告的价值。
表1 报告及时性指标描述性分析
对2008年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大多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由于近年来地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高发,部队人员高度集中,存在外源性输入的可能,大多集中在部队院校和新兵集训单位,应作为防病工作的重点。建议各单位高度重视新兵卫生检疫工作,发现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以往发生过暴发疫情的单位,应该高度戒备,严密防范,对高危人群应积极组织预防接种。
2008年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占全年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4.9%,分列传染病发病谱的2~4位,应作为下一步防治工作的重点。对于结核病,要重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传染源进行隔离治疗,由于耐药结核菌的存在,对患者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的督导疗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也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由于全军继续实施对入伍新兵及干部、士官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预计今后乙型肝炎发病水平将继续下降。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下降与部队卫生条件的改善、官兵卫生意识的提高有关,预计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相对稳定。
疫情报告手段落后。目前传染病报告方式有2种,一是各级医院通过电话拨号,登陆军区疫情专报网,电话报告疫情信息并传真有关信息。由于电话线路少,并时常出现故障,因断线、无法拨通、线路拥挤等导致的疫情迟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邮寄纸质报告卡片,报告卡传递速度慢、易丢失,造成部队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差[2]。
报告数据填报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军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传染病漏报和报告质量不高的问题。传染病报告仍以手工报告卡片为主,且不同程度地存在报告卡填写不完整的情况,导致废卡增多,主要原因是:接诊医师报告意识不强;报告人员轮换频繁,外出时不交代工作,部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直接影响了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准确率。
传染病疫情的重复报告将直接影响对疫情真实水平的判断,进而影响决策。出现重卡的病种多数集中在一些慢性传染病的报告卡中,如肺结核、乙型肝炎等疾病。主要原因为此病病程长,患者反复就诊,因此存在同一患者因多次就诊而被多次报告的现象[3]。如果患者在同一年就诊,则疫情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查重卡的方式剔除重复报告的卡片,但若在不同年份,则难以进行有效管理,易造成病例数的重复多算。
总之,对某部2008年疫情进行分析,呼吸道传染病排在疾病谱的首位,应作为当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来抓。疫情报告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着疫情报告的质量,一些疫情报告人责任心不强,缺乏相关的工作规范也影响着此项工作的质量,建议改进报告方式,通过疫情网络直报必将大大增强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和报告质量,同时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对疫情报告质量进行定期通报,也可增强相关报告人的工作责任心,提高疾病监测工作的质量。
[1]陈正利,申振元,陈益洲.2006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0):900-902.
[2]周青阳,周义新,戈全治,等.沈阳军区疾病监测信息化工作现状和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26(6):442-443.
[3]马家奇,王丽萍,戚晓鹏,等.200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分析.疾病监测,2005,20(5):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