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丹,尹保民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占90%[1]。严重的产后出血常导致子宫切除甚至产妇死亡,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尤其重要。当孕妇存在瘢痕子宫、子痫前期重度、前置胎盘、巨大儿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更高。笔者所在医院2008-01~12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且剖宫产术中经常规处理无效的孕妇行B-Lynch改良缝合法,对预防和减少其产后出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01~2008-12住院分娩有剖宫产指征并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68例,其中瘢痕子宫19例,子痫前期重度12例,前置胎盘11例,巨大儿9例,多胎妊娠9例,羊水过多6例,胎盘早剥2例。产妇平均年龄29.2岁,平均孕周38+5周。其中对照组35例经按摩子宫或应用宫缩剂有效,观察组33例采取上述处理无效后行B-Lynch改良缝合法好转。两组的年龄、体重、孕周、孕产次及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孕妇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均静脉滴注催产素20 U,常规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后观察产后子宫收缩情况。对照组:经按摩子宫、宫体注射催产素20 U有效,术中无活动性出血后关腹。观察组:经上述处理无效,子宫仍呈软口袋状且出血不止,将子宫由腹腔内托出,先试用双手纵向挤压子宫并观察出血情况,判断此方法缝合的潜在成功性,若挤压后出血基本停止则行B-Lynch改良缝合法。缝合方法为:用薇乔1-0可吸收线在子宫下段切口水平下2 cm处,距子宫右侧缘3 cm处垂直进针,依次穿透子宫浆膜层、肌层、蜕膜层,在切口上缘2 cm并距子宫右侧缘3 cm处出针,依次穿透子宫浆膜层、肌层、蜕膜层,止血钳钳夹缝线尾端,出针后缝线拉向子宫底部,在距离右侧宫角3~4 cm处绕过宫底部达子宫后壁,在右侧子宫骶骨韧带的上方(相当于子宫下段切口水平),自右向左,由外向内进针至宫腔,依次穿透子宫浆膜层、肌层、蜕膜层,再在对应的左侧子宫骶骨韧带的上方水平出针,依次穿透子宫浆膜层、肌层、蜕膜层。继续子宫左半部的缝合,缝合方法同子宫右半部,但缝合方向相反。缝线最后在子宫前壁左侧子宫切口上缘2 cm并距子宫左侧缘3 cm处进针,于子宫下段切口与右侧相同水平出针,助手双手纵向加压子宫体,抽紧缝线后打结。缝合结束后子宫放回腹腔,观察子宫颜色、尿量、尿色及生命体征,确定无出血或出血基本停止后关腹。
1.3 观察内容 计算出血量,采用以下方法:①称重法,按1.05 g相当于1 ml血液的标准计算;②容积法,术中吸尽羊水后吸引瓶内计数;③面积法,术中使用的纱布数量及血湿润纱布面积,血湿面积按10 cm×10 cm=10 ml计算[2]。记录术后2、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产褥病率、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记录观察组产妇产后42 d复查B超情况、产后泌乳及月经复潮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1.0软件包分析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68例研究对象中有1例因胎盘植入导致产后出血经各种方法处理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此1例不在统计结果中。
2.1 两组剖宫产术后出血量的比较 两组剖宫产术后2、24 h的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观察组术后2、24 h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82.3±58.2)vs (486.2±64.7)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534.2±71.9)vs(763.6±81.4)ml。
2.2 两组剖宫产术后出血率的比较 两组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6.69,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10例占3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2例占62.85%。
2.3 两组剖宫产术后情况比较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4~5 d,两组均无晚期产后出血,产褥病发生率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0.071,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产后42 d复查B超提示子宫形态无异常,宫腔无粘连无积血;产后泌乳及月经复潮均无异常。
3.1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3]。当孕妇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更高。能否及早预防及采取有效处理方法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及预后的好坏。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众多,当所用方法无效时则需要切除子宫来止血以挽救产妇生命。Siddle等[4]报道子宫切除的妇女其卵巢功能衰竭提早4年,而且34%的妇女在术后2年内出现卵巢衰竭和更年期综合征,因此尽可能保留孕龄妇女的子宫非常重要。
3.2 B-Lynch缝合法 是由B-Lynch等[5]在1997年首次完成并报道,其止血机制在子宫前后壁缝线加压,机械性挤压子宫肌壁间血管,使其血流明显减少,缓慢,局部血栓形成而止血,同时子宫肌层缺血可刺激子宫收缩而压迫血窦止血,是近年来治疗产后出血的新方法。
因为产后出血最理想的解决方式是预防,所以笔者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且剖宫产术中经常规处理无效的产妇积极的进行了B-Lynch改良缝合法,结果如下:①观察组术后2、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②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1.25%,而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2.8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6.69,P<0.01);③两组均无晚期产后出血,产褥病发生率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71,P>0.05);④观察组产后42 d复查B超提示子宫形态无异常,宫腔无粘连无积血,产后泌乳及月经复潮均无异常。B-Lynch改良缝合法特点:①先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再行B-Lynch缝合术,切口暴露时间短,减少出血量,同时有利于子宫收缩,更有利于捆绑;②子宫前后进出针部位在同一水平且全层穿透,以使在拉线时子宫前后壁受压均匀;打结前拉线用力均匀适度,过紧可能影响子宫血供,过松不能取得止血效果,以打结后缝线与子宫浆膜层可容一指为宜;③采用薇乔1-0可吸收线,缝线质地好,有韧性,结扎打结牢靠;④薇乔1-0可吸收线可提供较大张力,加压缝扎后缝线不易滑脱而引起周围脏器的套叠、梗阻和嵌顿。本文结果进一步证实B-Lynch改良缝合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且不需要特殊器械,止血效果明显,能够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且不增加晚期产后出血及产褥病发生率,不延长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不影响子宫复旧、产后泌乳及月经复潮。所以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剖宫产术中若出现宫缩乏力性出血,经常规处理无效时及时采用B-Lynch改良缝合法能够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效避免了输血,医源性感染,子宫切除等不良结局的发生,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黄洁敏,骆一凡.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6):378.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4.
[3]乐 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4]Siddle N,Sarrel P,Whtehead H.The effect of hysterectomy on the age at ovarian failure:identifications of a subgroup of review[J].Fertil Steril,1987,47(2):94.
[5]B-Lynch C,Coker A,lawal HA,et al.The B-lynch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control of massive postpartum hemorrhage:An alternative to hysterectomy?Five cases report.BJOG,1997,104:37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