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红飞,钱小莉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无锡,214023)
由于外伤导致的四肢毁损伤,在临床上伤口通常难以愈合且容易感染,因此,尽快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成为医护工作的主要目的。以往对截肢术后创面的处理主要采取常规引流、不停地换药、Ⅱ期闭合创面等,护理很难介入,往往存在愈合时间长、患者痛苦大、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多等问题。1992年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1],已在临床得到应用和发展,它具有改善局部血流、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减少创面细菌数量、引流彻底、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防止创面感染加重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将VSD成功应用在普通外科和骨科患者。这项技术不仅很好地执行了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的原则,而且创面透气性强,通过全方位持续引流,清除液化截肢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产物,刺激肉芽生长,起到了超过自身皮肤和软组织覆盖所具有的代谢功能[2]。本科对收治的15例截肢患者运用该项技术,通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科2009年3月~2010年 2月收治的15例截肢患者,女3例,男12例,全部为外伤来院行截肢手术者,其中行上肢截肢的2例,下肢截肢的13例。
第1步彻底清创,仔细检查伤口,探查受损组织;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中已失活的组织、脓液等。第2步用盐水将周围血污擦拭干净,将创周坏死角质层揭除,再用75%的酒精擦拭残留的皮脂、角质、皮屑等,便于黏贴S&N半透膜。第3步是选择合适的VSD材料覆盖创面。第4步连接负压,负压源的负压力控制在-125~-450 mmHg(-0.017 MPa~-0.06 MPa)。最后取出S&N半透膜,除去黏贴面的被衬纸暴露黏贴面,从没有引流管引出的健康皮肤上,采用“叠瓦法”逐层逐片黏贴,边黏贴边按压[3]。
15例患者平均在12 d左右结束负压维持,完成满意的植皮术,皮片大部分成活,且创面分泌物较少,未发生创面感染,创面愈合情况良好。其中更换负压引流装置1~4次,平均2次,无感染现象,未出现全身毒性反应。随访其中8例闭合创面6月后佩戴假肢能完成日常活动者,患者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继续随访至术后12个月。
术前准备:①护士参与术前讨论,了解治疗方案,共同讨论护理的重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全科护士一起学习,掌握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②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向患者讲解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③备好中心负压吸引器。
营养支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应用血浆、白蛋白等,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组织修复能力[4-5]。
保持有效的引流:密封完成后,抬高患肢,既可避免VSD材料的引流管压迫或折叠,又可有利于静脉回流,促进引流畅通[6-7]。应用透明的吸引瓶并经常更换。在更换引流瓶时,先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关闭负压源后再更换吸引瓶,注意保持负压在规定范围内,观察VSD材料是否塌陷,引流管管型是否存在,同时观察有无新鲜血液被引流出[8]。
创面的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做好记录;仔细观察创面的颜色、VSD材料有无鼓起,有无漏气等以及局部的皮肤、粘膜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保证有效的吸引。
特殊情况的处理:有时可能由于密封不严、漏气造成VSD材料脱醇变硬,也可能是因为创面液体被吸引物吸引干净,VSD材料变硬[9],此时可以从引流管中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VSD材料,使其重新变软,然后再次接通负压,如有漏气,可重新用S&N半透膜密封漏气处。有时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堵塞管腔,并因此截断了VSD材料的负压源,甚至使材料鼓起、不见管形,这时也可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 10~15 min,待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10]。
其他护理: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同时鼓励患者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和各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11]。
VSD利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和创面的中介,生物透性粘贴薄膜封闭感染创面,使被引流区与外界隔绝,防止细菌入侵,并能持续引流创面的渗出液、坏死组织等,可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内的渗液,全方位地去除了细菌培养基和创伤后受损组织产生的毒性分解产物,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12-14]。半透膜的密封阻止了外部细菌进入创面,保证了创面内和皮肤的水蒸气正常透出,将开放创面变为闭合创面[15]。本法可控制全方位的负压引流,为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刺激了组织新生[16]。
在日常工作中,本法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不用每天给予不间断的换药和每天因为渗液多而频繁地更换床单元,同时也节约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多次的换药费、敷贴材料费,最重要的是住院时间。这项技术的采用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加快了创面的愈合,缩短了植皮的时间,同时提高了皮片的成活率,减少了很多创面感染、局部坏死、血液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的机会,同时也降低了对创面的观察和处理的难度,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1] Fleischmann W..Vakuumversiegelung zur behandlung des weichteilschadens bei ofenen frakturen[J].Unfallchirurg,1993,96:488.
[2] 裘华得,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4):233.
[3] 杜永秀,袁晓妮.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J].海南医学,2006,(11):162.
[4] 李金清,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促进猪皮肤软组织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10.
[5] 任汝飞,苗春晓,苗青.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难愈创面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6):408.
[6] 吕小星,陈绍宗.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244.
[7] 李丽兰.关节腔双管闭式冲洗负压引流的护理[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7):809.
[8] 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
[9] 姚元章,李英才.真空负压封闭技术加外固定器治疗肢体开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867.
[10] 袁月英,邹碧荣,金珍玉.聚乙烯泡沫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创腔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38.
[11] 王彦峰,陶世明,陈武民,等.应用医学泡沫材料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复杂感染创面[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7,14(5):312.
[12] Fleischmann W,Strecker W,Bombelli M,et al.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 open fracture[J].Unfallchirurg,1993,96:488.
[13] 张宇,姚元章,孙士锦,等.反植皮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2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4):1389.
[14] 陈建雄,康慧鑫,霍枫,等.单流向持续负压引流加间断冲洗治疗切口感染[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4):44.
[15] Antony S,Terrazas S.A retrospective study:clinical experience using vacuum-assisted clo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wounds[J].J Natl Med Assoc,2004,96:1073.
[16] Argenta LC,Morykwas MJ.Vacuum-assisted closure:a new method for wound control and treatment:clinical experience[J].Ann plast Surg,1997,38: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