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娟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蔡 娟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的一个重要创新。廉政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术理论界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学者们围绕着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廉政文化建设的难点和破解以及构建廉政文化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研究。通过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清醒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艰巨性,正确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为将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提供借鉴。
廉政文化;研究综述;启示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它既可体现在廉洁理念的树立上,也可体现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上。具体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廉洁的政治文化,要求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二是廉洁的社会文化,要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三是廉洁的职业文化,要求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四是廉洁的组织文化,要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①客观地讲,对廉政文化作如此界定有利于人们在理解和把握廉政文化的内涵时,目的指向性更为直接而明确;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廉政和文化作为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②还有学者的观点也很有见地,认为“近几年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本身‘定义’了‘廉政文化’的内涵:廉政文化是一个社会支撑廉洁政府有效运行的文化形态,它包括以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价值判断为核心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包括社会成员所具有的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道德伦理观念,也包括人民群众对政府和官员进行监督、评价和约束的自觉意识,还包括培育和滋养这些意识形态、价值观的社会符号文化系统以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文化产业体系。
另外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一种观点是,狭义的廉政文化是以建立廉洁政府、廉洁政治或规范公职人员从政行为为目的所形成的各种思想、理论、规范、制度、价值理念、道德、法治传统以及行为方式、价值评价等的总和。它是以“尚廉”、“耻贪”为核心的一套程式设计。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典章制度,还是一种社会风习和生活方式。广义的廉政文化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通常讲的廉政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廉政文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文化内涵的界定有广义、狭义之分,那么廉政文化的概念也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其概念应着重强调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和理论;三是政府官员在从事公共管理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即官德和广大公民在从事社会活动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即公德。廉政文化的具体内涵必须坚持与现代经济、现代政治、现代文化的同构性、同质性和同向性,包括六种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敬畏意识、“阳光”意识、忠诚意识、荣辱意识。
虽然人们对廉政文化的理解是仁者见智。不过,归纳起来看,廉政文化就是廉政意识与廉政制度的结合体,它是在反复总结公共权力活动中的经验教训,经历长时间的规范与反规范的较量之后逐步形成的,是道德理性长期积累沉淀而成的结晶。它不仅具有空间上的普遍性,更具有时间上的持久性。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重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进行了理性分析。
(一)从廉政文化的功能来体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关于廉政文化的功能,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多方面的概括,具体有:熏陶教化功能,即廉政文化通过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的形式,从情感上、心理上陶冶升华人们的情操,影响、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督促他们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怀为民之情,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约束规范功能,廉政文化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要求领导干部依照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行使手中的权力,以维护权力的公共性和廉洁性;舆论导向功能,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廉政监督。同时,运用舆论和文化手段,弘扬正气,对各种不廉洁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进行抨击,在全社会形成崇廉、尚廉的文化氛围,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环境。审美凝聚功能,廉洁政治本身就是美的社会存在,以文学艺术为载体,依靠美的感染力来再现与影响社会生活,使人们不仅能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更能感受到廉政的美。通过对廉政美的追求,自然会使廉政理念得到升华,从而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从廉政文化的特性来体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廉政文化具有先进性。廉政文化是以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廉政理念为核心,以廉政教育活动和廉洁文化艺术作品为载体,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廉政监督,教育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形成崇廉、尚廉的一种社会先进文化。其次,廉政文化具有文化性。廉政文化是以文化为载体的,是“廉政”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有机统一,是廉政内容与文化形式的完美结合。它以廉政为主题内容,以文化为表现形式。因此,廉政文化建设既要突出廉政主题,又要遵循文化的一般规律,注重人性化,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和亲和力,做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第三,廉政文化具有针对性。廉政文化建设针对的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他们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党政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需要他们倡导和推动。同时要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教育面、影响面,使之真正面向全社会,走向全社会。不言而喻,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的有机构成。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
(三)从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上来体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正确认识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研究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廉政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是研究廉政文化建设目的所在。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者们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基本意见一致。
有学者认为: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政建设紧密相连,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首先,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建设的先导。廉政文化建设体现了廉政建设的正确方向,它赞扬什么,反对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其次,廉政文化建设是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载体,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其综合性的特殊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廉政建设,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第三,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利用先进文化来战胜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把腐败发生的几率控制到最低程度。有学者从总结改革开放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廉政观念的演进这一视角,分析了反腐倡廉已经从政治自觉提升到了文化自觉,这就意味着反腐倡廉建设,不仅出于政治上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考量,更要出于坚守人生信仰及弘扬高尚人文精神的诉求。因此,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文化建设,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对于我国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廉政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探讨者较多,代表性的观点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首先,廉政文化建设是重建社会信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之一。当前,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比较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是制约社会信任重建的一大因素。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利益观,是重建社会信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之一。其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廉洁的思想保证,是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的治本之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学者从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廉政文化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把握我党廉政文化建设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对于我们把握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廉政文化建设的难点本身就是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一个难点。有学者基于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中曾呈现出的曲线,即有时声势浩大,有时冷冷清清这一事实,认为非主流文化的阻碍是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绕不过的难点。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官员的价值观念扭曲,使他们谋取私利有了“理论”根据,有了心理安慰和平衡。非主流文化虽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在现实中被很多人接受并在实际中奉行,这是一个不易突破的难题。这种“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从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看,两者间的较量和斗争将是长期的,不可能是彻底战胜与被战胜,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第二,从阻碍的方式看,是一种软对抗,从减震中消解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消解主流文化的影响,使其最终流于空谈。第三,从廉政文化建设的性质分析,它对官员个人作为一种利益限制,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通过名声名誉来引导官员们去从廉。但是,对不廉的官员来说利益是实在的。这就冲淡了他们对主流文化意义上的“名声”的顾虑,使廉政文化建设倡导的“名声”难起作用。第四,从建设的主体和限制对象的关系看,目前中国的廉政文化建设是倡导者和被限制者同体,同属权力机构中人,非主流文化的践行者也主要是这些人。第五,从社会环境看,广大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不太重视、不太相信、不太支持,而且有很多群众也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其价值观念和“潜规则”也大有市场。学者在理性分析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博弈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化解非主流文化的阻碍,最根本的途径是深化改革。第一,着力落实人民的主体地位,由执政者主导转化为社会内生。第二,必须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由具体操作转向环境营造。第三,坚持依靠制度和机制,避免因注意力转移而出现反弹。第四,改变过于理想化的思想倾向,立足于实际,使多数人能够接受和参与。客观地讲,基于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及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阻碍,理性分析化解非主流文化阻碍的根本途径,抓住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此外,也有的学者既详细分析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许多困难,如廉政文化建设在发动主体、进入人脑、实践“物化”、优化形式和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又深刻分析了廉政文化建设难点的成因,主要是干部行为的落差、行为规范的脆弱、群众认知的滞后、社会心理的无奈和清官文化的误导。基于以上理性分析,作者积极而又全面地寻找破解的良策。一是全员发动与重点落实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际贯彻相结合,三是弘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四是“他山之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五是一般号召与健全机制相结合。这些富有辩证思维的观点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如何构建廉政文化,这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前提,对此,有学者认为,彻底铲除封建官场文化是构建廉政文化的前提条件,培育民主法治的公民文化是构建廉政文化的必然选择,形成廉政文化和廉政制度良性互动的制度文化是构建廉政文化的保障。廉政文化的构建,为在价值多样化的时代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政治价值和开展反腐倡廉提供文化上的支撑。
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学者提出当代廉政文化建设既是一种伦理道德的重塑,又是一种制度意识的张扬。把伦理文化与制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啻是我国现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实现伦理文化到制度文化的发展与提升;要强化制度意识,注重制度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既要靠教育、靠严惩,更要靠制度、靠法治,归根到底必须从制度改革与建设做起,从强化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做起。要树立制度权威意识、制度平等意识、制度约权意识、制度改革意识。①包心鉴:《廉政文化:从伦理到制度》,《红旗文稿》2007年第 9期。制度意识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环节,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中的最根本建设。有学者提出:在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即公职人员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制度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公民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还有学者认为,在当今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女性主体意识是家庭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智力支持和重要支柱,而家庭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文化的基础资源,不同的家庭环境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往往是公职人员反腐倡廉的一道牢固的防线和廉洁自律的“助推器”,而腐化的家庭环境则是一些公职人员腐败堕落的一个重要根源和变质的“润滑剂”。因此,在当今的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发挥女性主体意识在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有学者提出“占领廉政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一元指导与多元推进;扭住廉政文化建设的生长点:勤政与优政;找准廉政文化建设的批判点:物化与享乐”。“以立体思维营造廉政文化建设氛围”,“以民主政治文化遏制政治腐败蔓延”。此外,有的学者还提出,通过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即构建组织领导、思想教育、资源整合、条件保障、成效评估等长效机制,以保证廉政文化建设能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
综上所述,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领域比较宽。对于廉政文化的内涵、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廉政文化建设的难点和破解之策以及构建廉政文化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等,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奠定了基础。二是有些问题已经初步达成共识。比如对廉政文化功能的理解,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比较一致。凸显了当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显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趋势。廉政文化是随着腐败问题的出现而孕育发展起来的,腐败现象的消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廉政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廉政文化理论上的研究为实践中腐败现象的消除和廉政形象的树立提供了理论支撑,促使人们深入探究如何将廉政文化付诸于廉政实践,从而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不过,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下几个方面还值得深入探究。一是如何从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入个案的实证研究,以期在实践中营造廉洁从政的社会大环境。二是如何根据廉政文化的特点,构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廉政文化建设机制和模式。三是如何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多学科视角探讨廉政文化建设,如何从政治高度、历史深度、新颖角度、世界广度等多个维度理解廉政文化建设。对近年来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进行综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阶段性成果经过总结也已经上升到理论高度,但廉政文化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人们对于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要真正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二要清醒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艰巨性。目前,廉政文化建设从文化认识的角度看还没有现成的文化模式,从廉政建设的角度看还没有现成的规章机制,从大众的心理角度看还没有激发足够的参与热情,从具体的实践层面看还没有形成既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又易于操作和监督的优化手段。另外,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上的要求与干部行为上的落差、规范上的偏差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廉政文化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所以廉政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三要正确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廉政文化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单位和部门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内容。因此,要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认真研究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律,开拓新思路,创造新载体,建立新机制,而不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更不能轰轰烈烈一阵风。要力求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现时代性和通俗性,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体现多样性和生动性,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体现科学性和趣味性,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体现灵活性和融合性,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体现整体性和长效性,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应注重“虚”与“实”相结合,从而确保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D 6
A
1003—4145[2010]04—0164—04
2010-01-25
蔡 娟 (1966-),女,江苏海门人,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本文为南通廉政文化研究所立项课题“文化建构与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Lzyb09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①周国富:《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五个思考》,《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12月 21日。
②桑学成:《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部力作—〈廉政文化建设概论〉书评》,《江南论坛》2008年第 6期。
(责任编辑:周文升 wszhou6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