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建设经济强省的新机遇*

2010-04-13 02:58马中东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山东半岛经济区蓝色

马中东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聊城大学商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建设经济强省的新机遇*

马中东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聊城大学商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其主要内容是形成“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应坚持五个原则: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形式集群化、技术创新集成化、产业定位高端化、产业结构系统化。还要在科技创新体系、市场流通体系、政策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实施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为山东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新机遇。

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经济强省

一、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

2009年 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省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其深远意义。

首先,山东半岛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即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东北亚经济圈是继北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 3大经济体,其发展不断加速的同时,需要一个现代经济区来承接新一轮区域产业大转移。随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半岛港口群的初具规模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雏形日益显现。

其次,山东半岛在国内沿海开发战略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 5个区域的龙头地位,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但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

再次,可以应对山东在沿海经济开发中的严峻局面。目前,全国 18000公里的海岸线已经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也是我国海洋开发经济带和产业聚集带。中国沿海已初步形成“三大五小”的布局。“三大”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五小”指辽宁沿海、山东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海经济区。山东目前处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南北夹击”之中,国内外 500强大企业、大财团从“孔雀东南飞”到“孔雀南下北上”,战略性经济高地在山东南北两个方位迅猛崛起,辽宁的“五点一线”、天津的滨海新区、河北的曹妃甸、江苏的沿海战略、福建的海峡西岸、上海的浦东、广东深圳和海南特区、广西的北部湾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的蓝色产业隆起带,并且这些地区基本都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但山东还是空白。山东在政策优势上已经落后于这些地区,这对山东长远发展不利。“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从更高战略层次谋划山东区域发展、推动山东板块隆起的绝佳机遇,是打造山东发展新高地、谋求在区域协调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战略平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可以获取国家政策优势,提升山东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竞争新高地。

最后,蓝色经济战略的实施,可以解决山东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问题。山东是人口大省,陆地资源相对短缺,人均耕地面积仅有 1.21亩,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的 1/6。发展资源不足,一直是制约山东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资源宝库,几乎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全部资源。山东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大陆海岸线占全国的 1/6,海洋资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含量丰富,滩涂、浅海、盐田等资源还在全国排名前列。向大海要资源,山东潜力无限。蓝色经济战略通过港口建设、船舶制造,为利用海外资源提供条件和载体。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使困扰山东发展的资源“瓶颈”得以缓解,为建设经济强省奠定基础。

总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山东经济大省、海洋大省的优势,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山东的战略定位,为山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

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优势与内容

(一)山东省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诸多优势

首先,山东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以青岛为龙头,山东沿海已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有很强的发展根基。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海洋优势突出,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海洋产业初具规模,发展蓝色经济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山东是全国的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 30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 1/6,港口资源优势明显。

再次,山东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最为雄厚的地区,全国 4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汇集于此。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聚集了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等 25个海洋科研教育机构。

2008年,山东仅海洋生产总值就实现 5346亿元,同比增幅达 20.6%,近乎一倍于全省经济总量的增速,占全省 GDP的比重为 1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18%,居全国第二位。

(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

“一区”就是全面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 9大核心区:“两城 (“海上新城”)七区”(七大“临海产业集聚区”),它们在山东海岸线勾勒出一个“U”形的蓝色经济区:

丁字湾海上新城:发展重点是海岸整治、湿地修复、游艇产业、房地产产业、海洋高新科技产业。潍坊海上新城:发展重点是海洋化工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产业、房地产业、海上机场等。二者的功能定位是海上新城。

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巨大型港口、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国际物流业。功能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门户、临海重化工业集聚区。

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海岸整治、湿地修复、机械装备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洋高科技产业。功能定位是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临港化工业、能源产业、物流业。功能定位是以海洋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海洋化工业、海上风电产业、中小船舶制造业、物流业。功能定位是济南都市圈出海口、渤海湾南岸海洋化工产业集聚区。

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精密仪器、海洋药物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定位是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

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盐及盐化工业、海上风能产业。功能定位是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我国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后方配套设施区、海洋石油产业、商务贸易业。功能定位是将东营城区东展,建设临海石油产业集聚区。

“三带”就是依托沿海七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形成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带。

一是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二是在胶东半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沿海城市为骨干,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港口体系完备、经济外向度高、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等优质资源富集的综合优势,以推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契机,以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目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三是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做大做强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集中培植钢铁、电力、石化、木浆造纸、加工装配工业等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海工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四大战略定位: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因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条件也应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独立的一个增长极。

三、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原则

发展蓝色经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该坚持五个原则: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形式集群化、技术创新集成化、产业定位高端化、产业结构系统化。

(一)陆海统筹一体化原则

对蓝色经济区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在海洋经济,应该是以临港经济、涉海经济、海岛经济、沿海经济与海外经济的统一体。其区域发展范围应涵盖整个山东,区域范围可划分为主体区、核心区、关联区三个层面。主体区为沿海七市陆域及其邻近海域;核心区为沿海 36个县市区的陆域及毗邻的领海以内海域;关联区为全省陆域和所有管辖海域。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既强调加快沿海地区发展,又要发挥沿海地区对中西部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东西部地区在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上差异互补的特点,引导海洋和涉海产业链由东向西、由海向陆延伸。加快省会济南的建设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发挥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特别是“突破菏泽”、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带动作用,促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西部劳动力向东部输送,形成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二)产业形式集群化原则

产业集群簇团成阵,形成区域强大竞争力,是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产业形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蓝色经济战略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的产业,不但在沿海地区培育产业集群,还向内陆地区延伸。产业集群可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沿海开发中可能出现同区域内产业同质、同构现象,使集群内部产生恶性竞争,抵销区域竞争能力和优势。比如当前沿海开发战略中,能源重化工项目向滨海集聚的趋势明显加快,临海工业区建设已成为沿海各地发展的重点。在环渤海地区,河北唐山曹妃甸将建设以钢铁、石化为主的新工业区,黄骅港将建设大型石化基地,辽宁营口鲅鱼圈将建设新的钢铁基地,盘锦将建设大型的石油化工基地,天津的滨海化工区、临港产业区也将加快石化、钢铁基地建设。区域产业发展结构趋同,会导致产业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则能改善竞争环境,把原来分散发展的海洋经济区域整合起来,打造一个产业集聚区,必将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在半岛地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技术创新集成化原则

创新体系建设是集成创新的核心。就总体而言,山东省整个创新体系尚不健全,制约着创新效应的有效传导,在创新基础、条件、资源等方面,存在着部门分割现象。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融通整合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力量,汇聚创新合力,必将加快推动蓝色经济区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产业定位高端化原则

蓝色经济的一大特色是高端高效。它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在海洋优势产业体系中,高端高效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这一规律,在胶东半岛部署发展高端产业带。蓝色经济起点高、定位高,强调资源节约,追求环境保护,发展高效产业。随着海洋科技发展,不但传统海洋产业将获改造提升,海洋高新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更将风生水起。

(五)产业结构系统化原则

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可以从三次产业划分角度来构建,应当包括海洋渔业及养殖业、海洋工业和临港工业、海洋经济服务业三个大的层面。山东省要充分发掘自身区位优势、港口资源等有利条件,突出发挥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作用,引导船舶、钢铁、石化、海化等产业资源重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向港口、沿海园区和产业带集聚,打造以临港工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港口经济集群,把山东省现有优势产业与临港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带动全省经济蓬勃发展的龙头力量。山东省沿海城市要按照与制造业相匹配的要求,突出发展与生产密切关联的新兴服务业,其中以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滨海旅游等为重点,使产业结构合理化、系统化。

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举措

(一)完善基于价值链的产业分工链条,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从原来的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日益成为国家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我国成为主要目的国之一,东部沿海地区优势尽享,山东半岛应该积极融入国际产业分工链条,实现产业升级。要密切跟踪世界蓝色产业发展前沿,着眼于建设现代蓝色产业体系,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突出发挥园区、基地和企业品牌的载体作用,着力推动优势产业由大变强,着力扶持新兴产业由无到有、由小变大,形成战略优势产业、骨干支柱产业、新兴高端产业鼎足发展新格局。

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科技。要大力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加快推进各种富有成效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把科教力量引导到海洋资源配置、海洋产业培育和海洋经济发展上来。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教中心。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开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特别是要实现远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资源、海洋深潜等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与突破。

(二)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建设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条块分割,整合流通资源,培育一批现代化流通基地,规范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现代流通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系。蓝色经济是开放型经济,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大力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促进加工贸易向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方向发展。

(三)建立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尤其是建立健全人才智力支持体系

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优势产业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税收政策扶持,加大对海洋高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境外资源开发、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生态环境补偿等的扶持力度,落实好国家各项财政扶持政策。研究制定税收政策,重点支持海洋资源利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研究制定金融政策,优化金融布局,创新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采取更为优惠的政策,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全新战略构想,必将极大地促进山东省海洋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强大的海洋经济优势,推动由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跨越,为建设经济强省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F127

A

1003—4145[2010]04—0134—04

2009-12-26

马中东,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聊城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山东省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分析——基于 DM I模型”(项目编号:20080309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周文升 w szhou66@126.com)

猜你喜欢
山东半岛经济区蓝色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蓝色使命
蓝色的五月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研究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基于熵权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