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护理管理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2010-04-13 02:33张钦华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医师护士考核

周 慧,李 燕,张钦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就诊已从单纯的“求医问药”向“接受医疗服务”转变。为适应广大服务对象的要求,面对当前的这种形势,医疗和护理工作在服务的内容及形式上都必须相应的调整。近年来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充分体现了医疗服务改革的方向。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为中心”,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主动地具体体现,以及怎样把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改革有机结合,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课题。

1 医院病房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队伍不稳定 作为军队医院,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队伍中大多数是年轻的聘用护士,工作流动性大;而且军人每年所要面临的转业问题,使得护士为寻找将来的出路而不能专心工作;另外,近年来医院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根据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医疗卫勤保障工作的要求,分阶段抽调各类人员参加野战医疗队、军事训练,给临床工作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1]。

1.2 护理服务与定位的认识不清晰 因为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很难合理量化,临床工作中对“病”的重视总是超过对“人”的重视。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重视护理临床操作技术方面的提高,而对护士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重视不够;每月进行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更多的反映了护理态度,而对护理水平的反映不够。

1.3 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护理队伍的整体理论水平不高。表现在专业知识相对肤浅,基础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工作中大多数护士满足于“机械性”工作,对基础护理技能的研究、心理护理技巧和健康教育等方面重视不足,护理论文撰写积极性不高,缺少经常性的护理经验交流。

1.4 医护合作需要加强 笔者所在医院科室实行的是在科主任领导下的科室管理制度,住院医师在科主任、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具体分管患者;护理工作则推行责任制护理。护士在工作中与患者的具体分管医师之间合作关系不紧密,造成医护工作脱节现象,例如医师和护士对患者病情、注意事项解释不统一,易增加医疗安全隐患。

1.5 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需要改进 目前实施的科室绩效考核缺乏竞争机制,绩效工资(超劳补贴)是以级别、年资为标准发放,实质是大锅饭的一种形式,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无从体现,不能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而且,聘用护士绩效工资系数低,违反了同工同酬原则,这种不公平也打击了聘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而对于工作中的突出的成绩及差错过失,也没有相应明确细致的奖惩制度,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1.6 管理不够细致 目前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基本上是基于专业技术及理论的定期考核、临床工作的表现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的总体评价,缺少经常性的、细致客观的量化管理。例如,考核前加班、加紧练习,各项护理指标提高,考核后恢复原状;日常护理工作缺少客观的量化标准。举例来说,对于经常和患者聊天但工作懈怠的护士,可能获得患者更好的评价。

2 护理管理改革思考

2.1 充分调动积极性,引入竞争的动态用人机制,稳定护理队伍 在护理工作中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每个护士感觉在工作中能够实现人生价值,快乐地工作。在用人方面实施全面开放的竞争机制,实施末位淘汰制,真正公开、公正,完全体现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付出比别人多,干得比别人努力,你就可以在晋级、提升、转业及转业安置等方面获得优先权。管理者要了解每个护士的特点,并帮助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目标,加强实用性职业培训,把护理工作不仅仅当作例行的工作看待,更应看做是对自己职业能力培养的机会,全面掌握一门技术的机会,让护士认同“在岗一天、干好一天”,而不是靠制度去约束[2]。

2.2 拓展护理内容,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 护理工作的管理重点应放在为患者服务的质量控制上,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护理工作的终极目标。要做到良好的护理服务,具有合格的专业护理技能是前提,让患者满意是工作的方向。必须转变观念,患者就诊、接受治疗不是“求医”,而是“接受服务”,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本质上是一种特殊技术含量的服务工作,护理工作应从过去的单纯执行医嘱拓展到专业知识咨询、心理护理及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及咨询以及康复指导等,这要求管理者制定适应新形式的考核制度,其中不仅包含基本操作的考核,更应充分体现上述内容。

2.3 竞争机制加强护理队伍基本理论及专科理论学习 随着人口老龄化,就诊患者除本专业疾病外,往往同时伴发其它专科疾病,仅仅掌握本专业的护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护理专业有向全科护理发展的趋势。而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护理专业单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的经验式传授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开展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全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是终身性的,是提高护理水平所必须的。而动态的用人机制是加强和促进理论学习的原动力,在护士管理真正做到唯才是举、能者优先的制度后,必然会激发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改变为应付考核而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医院、科室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目前医院和科室定期举行的学术讲座和学习的基础上,每月以科室为单位,轮流举办全院基层护士文献学习报告会和技术体会交流会,并规定每人每月上交文献学习笔记1篇,督促专业学习的日常化。另外,医院组织相关人员,紧跟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制定护理科研课题并组织实施,年终举行论文交流会,提高全院的基本护理及专科护理水平[3]。

2.4 深入贯彻责任制护理,加强医护合作 护理工作的责任制管理要和医师责任制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以患者为中心,以医师为主体的医疗工作模式。从患者入院宣教、住院管理、病情观察及解释、康复等应与主管医师共同完成,参与医师查房,全面了解患者信息,并将患者信息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保持护理、医疗工作的一致性,使患者得到安全、优质的服务,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2.5 建立公开量化的考核及奖惩标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选派熟悉业务、办事公正、联系群众广泛的各级护士组成护理专业委员会,负责全面的护理工作考核。对于技术的考核以及奖惩的标准,必须做到标准透明、公开公正、合理、细致量化,并利于实施及监督。考核范围尽量详细,应包括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行为规范、工作质量、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科研教学等方面。特别强调的是,在考核过程中,必须让医师特别是患者主管医师参与进来,因为医师对护士的整体水平比患者更有发言权。将考核成绩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并将聘用护士绩效工资系数调整至合理范围,真正体现同工同酬,让聘用护士有归属感,促进激发工作热情,增进工作中的团结协作。

2.6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宏观指导前提下注重细节管理 “做我们所写的,写下我们所做的”,将患者从接诊、入院、手术、诊治、转科到出院过程中的每个细小环节均记录下来,形成有效的过程控制的标准文件。笔者所在医院曾开展ISO9001质量认证管理工作,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但在实际实施中发现制度的细致程度不够,与考核结合不够。应在原有文件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发展的护理学要求,不断补充新内容,日常工作及考核完全依据所制定的制度进行,使护理工作的每一步均有制度指导,有理论可循。这样不仅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加严谨、科学,而且有利于年轻护士的学习成长。

护理管理是通过工作检查及考核体现的,应将检查和考核融入日常管理中,具体说就是实施随机考核为主、定期考核为辅的形式。将定期考核形式主要用于专项技术的学习过关,例如通过集中训练、集中考核使每个护士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而随机考核更能体现工作的真实水平,更利于日常护理水平的提高[4]。

总之,护理管理的改革目标是制定合理细致的制度,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提高护理工作者学习、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整个护理制度更加合理高效,减少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1]朱淑兰,葛纪伟.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5(26):245.

[2]连剑娟.护理职业风险的防护水平与研究现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1(26):3.

[3]朱加敏,王玲勉,崔彩梅.护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护理,2006,12(25):2389.

[4]吴渭虹,毕越英,刘 宏.护理改革适应医院全面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0):

猜你喜欢
医师护士考核
最美护士
中国医师节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韩医师的中医缘
最美护士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