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回顾性调查

2010-04-24 10:53刘德熙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外科抗菌切口

刘德熙

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与管理,既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诊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环节。为了解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现状,笔者对所在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以期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系统抽样,将解放军371医院2008-09~12全院病案号尾号为单数、住院3 d以上的出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实时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回顾性调查设计专用调查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原发疾病,手术与否,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剂量、疗程等,按照病历医嘱记录,由医院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逐项填写,然后对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应用情况、使用品种、给药途径等进行汇总整理。

1.3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 参照文献[1,2],拟定抗菌药物评价标准合理、基本合理和不合理三个级次。合理:药物绝对适应证且细菌敏感,术前2 h内预防用药,手术时间≥3 h追加用药,Ⅰ类切口不用,Ⅱ类切口24 h内停药、Ⅲ类切口用药时间≤5 d,联合用药指征明显,两种药物作用协同,剂量、途径正确;基本合理:具有基本适应证,药敏试验中度敏感,手术当天预防给药,手术时间≥4 h追加用药,Ⅰ类切口24 h内停药,Ⅱ类切口3 d内停药、Ⅲ类切口7 d内停药,联合用药有指征,三种药物配伍无禁忌,剂量、途径相对适宜;不合理:用药无适应证且细菌耐药,术前给药>2 h,手术时间≥4 h未追加用药,Ⅰ类切口用药>24 h,Ⅱ类切口用药>3 d、Ⅲ类切口>7 d,联合用药无指征,三种以上药物配伍有禁忌,剂量、途径不适宜。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4 041例,应用抗菌药物2 811例。其中男1 791例,女1 020例;年龄1.5个月至91岁,中位年龄43.5岁。内科患者594例占21.13%,外科患者2 217例占78.87%。

2.2 抗菌药物应使用率 全院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69.56%,其中Ⅰ联1 272例占45.25%,Ⅱ联1 335例占47.49%,Ⅲ联及以上204例占7.26%,平均使用时间为4.75 d;其中内科系统使用抗菌药物594例占21.13%,外科系统2 217例占78.87%。

2.3 抗菌药物使用目的 2 811例中,治疗用药790例,预防性使用1 319例,治疗+预防用药702例,具体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应用分类与构成

2.4 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2 811例中用药合理53.15%,基本合理为34.61%,不合理占12.24%,其中内科系统应用抗菌药物合理率为68.52%,外科系统为44.52%。其中2 113例手术患者使用合理为43.54%,基本合理为24.66%;非手术104例应用合理率占64.42%。提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内科系统高于外科系统,外科非手术患者高于手术患者。具体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类

2.5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构成比 2 811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排在前十位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钠16.24%、头孢唑啉16.14%、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0.71%、吉他霉素7.59%、左氧氟沙星6.25%、奥哨唑5.59%、加替沙星4.25%、阿洛西林钠4.06%、氟罗沙星2.99%、庆大毒素2.50%。其它7种抗菌药物共占29.68%。说明抗菌药物应用选择,呈现出向广谱、强效、新贵品种发展的趋势。

2.6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 2 811例应用患者中,单纯静脉给药2 311例占82.21%;口服给药126例占4.48%;静脉+局部注射给药173例占6.15%;静脉+口服给药201例占7.15%。口服给药以内科系统使用为主,局部注射给药主要是眼科应用。

3 讨 论

3.1 抗菌药物应用率高于规定标准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院应用最广泛的最重要药物之一,WHO监测报告30%的住院患者为使用抗菌药物,我国抗菌药物应用率临床报道为67.68%~89.48%[3,4]。本文笔者所在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9.56%,虽高于规定标准,但与文献基本一致,说明目前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率普遍较高,需要强化使用管理与监测。

3.2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比例偏高 本次调查的2 811例抗菌药物应用中,预防用药1 319例占49.92%,略低于国内报道的60.5%[5],但治疗+预防用药702例,占24.97%;治疗用药790例仅占28.10%。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在用药目的性方面内科系统相对比外科系统规范,更注重于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外科系统不合理用药比例达14.61%,其中术后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高达31.80%,主要表现在,用药时间过长,Ⅰ类切口术后用药达100%,时间基本在2~3 d,Ⅱ类切口用药≥5 d,部分联合用药缺乏依据、指征和围手术期用药不够规范等。这可能是由于外科系统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有关,创伤性诊疗多、病情复杂,床位周转快,故术后预防感染用药所占比例较高,基本形成常规。

3.3 病原学检查与药敏试验送检率较低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与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有密切相关。本次调查的应用2 811例抗菌药物患者中,采取标本送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者仅226例,送检率为8.04%。说明按照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部分医师还限于以往的习惯和经验之中。这可能与病原学检测与药敏试验周期长、费用高,出具结果缓慢,不能及时指导临床有关,也说明强化医师病原学检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的意识,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强化。

3.4 临床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结构有待改进 在药物使用选择上,基本上是以广谱抗生素为主,通常是2种以上同用;个别患者治疗中按线分类选择用药的次序颠倒,尤其是预防性用药,一开始就选用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且更换频繁;用药方法上也缺乏药效学或药动学的知识与指导,对一般发热、其它症状不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等;给药途径主要是以静脉滴注为主,口服给药的比例较小,肌肉注射基本不使用。

3.5 管理思考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表现为在个别科室还存在着用药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医院引起必要的重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体来讲: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定期举办抗菌药物与细菌学知识讲座,学习有关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的法规制度,进一步增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责任意识,重视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药事管理委员会要发挥管理的职能作用,制定具体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或管理规定,明确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方法,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监测与指导机制,临床药师要经常下科检查指导临床用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抗菌药物应用合理、规范、有效;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积极预防社会不良因素对临床用药的消极影响。

[1]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9:264.

[2]陈文光,章泽豹,蒋景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07。

[3]刘灿兰,郝晓丽.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与管理措施[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19-21.

[4]张晓伟,宋佩茹,董保坤.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3):172-174.

[5]古东东,潘 涛,徐武夷.重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74-75.

猜你喜欢
外科抗菌切口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