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颖,吴晶涛,罗先富,张 萍,宋元媛,王溧康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扬州,225001)
随着螺旋CT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采用高压注射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也相应增多,但造影剂浓度高,用量大,推注速度快,并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刺激性,因此对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目的在于探讨CT增强扫描时有效预防造影剂渗漏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外渗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本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发生造影剂外渗患者6例,其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患者中食道癌2例,肝癌2例,脑膜瘤1例,1例冠心病患者做胸部电脑断层血管摄影(CTA)检查。
目前临床常用CT造影剂有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非离子型造影剂如碘海醇、欧乃派克、优维显等。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及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肝肾功能损害等病史,注射前告知患者由于药物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医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告知患者造影剂外渗的症状及出现的后果,详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患者恐惧,以取得患者配合。
穿刺前应评估患者血管有无硬化或血管脆性增加情况,血管是否太细,有无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因素。在选择血管时最好选用管腔大、弹性好、回流好的静脉穿刺,避开关节附近部位,利于针头的固定。
选用美国MEDRAD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前,先在注射器头上安装1只可弃式200 mL注射针筒,针筒里装有造影剂,在针筒前端接一条长的减压软管,减压软管的另一头接在患者的针头上,在显示器上调整好注射参数使高压注射器处于准备状态,注射时手按启动开关注射造影剂。造影剂选用德国先灵公司的优维显和扬子江制药厂的碘海醇。
从本科使用高压注射器增强以来,由于对造影剂外渗现象高度重视,故对血管选择及高压注射器的使用都比较慎重,再加上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患者积极的配合,4 658例患者增强过程顺利,图像效果佳,只有6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其中3例是因为癌症多次化疗造成血管脆性增加弹性减弱,经手背静脉穿刺,渗漏范围4 cm左右,出现局部肿胀,及时给予50%硫酸镁局部湿敷,第2天消肿,72 h恢复正常;1例女性肥胖患者,经前臂静脉穿刺,渗漏范围直径约6 cm,出现局部肿块,第2天造成水泡,1周内恢复正常;1例动脉硬化患者,经手腕部静脉穿刺,漏出直径2 cm左右,24 h恢复;还有1例癌症住院化疗的患者,应用了病房的留置套管针,因套管针未全部进入血管,在高压注射时,因速度快血管前面阻力大,导致套管针后移,造成造影剂外漏40~50 mL,漏出直径8 cm左右,患者感觉疼痛,立即回抽外渗药液,拔针后给与50%的硫酸镁湿敷并抬高患肢,将患者送至病房做好交接班,第2天全部消肿,但局部出现水泡,给予消炎止痛保护创面处理,未发生感染坏死,1周恢复正常。
造影剂外渗是CT增强检查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防止造影剂外渗应以预防为主,在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原则:①血管的评估:用造影剂前应了解可能增加造影剂外渗的因素,如静脉血管硬化或血管脆性增加、血管太细、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者、四肢水肿者、放疗、化疗后的患者;②血管的选择:为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及患者用药安全,最好选用管腔大回流好的静脉给药。避开关节附近的部位,以免因为患者的动作而导致针头移位造成造影剂外渗[1];③静脉通路的建立:在注射造影剂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用造影剂;④针头的选择及正确的固定方法:为安全起见,建议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成功后除用胶布固定穿刺针外,欠合作的患者用夹板固定[2];⑤患者的宣教:注射前告知患者造影剂外渗时的症状及出现的后果,嘱患者配合以保证针头的固定。在推造影剂过程中如有疼痛则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停止注射造影剂,提高患者察觉造影剂外渗的意识;⑥严密观察:在建立好静脉通路而等待检查时,要经常注意静脉通路的回血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情况,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在高压注射器开始注射造影剂时进入扫描室观察静脉穿刺部位及患者情况确认无异常后才离开。患者在CT增强扫描时从静脉穿刺到增强扫描结束每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确保患者安全做好CT检查。
局部红肿:嘱患者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并加强患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局部禁止用药油外搽及热敷,一般2~3 d消肿。
水泡:由于局部肿胀造成皮肤表面的张力增大,出现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尽泡内液体,用盐水棉球清洗,周围用酒精棉球清洁,保持皮肤表面干燥,用无菌纱布覆盖,防止感染,换药1次/d,如果没有开放性伤口可用75%的酒精湿敷。
溃疡:由于含碘造影剂的毒性作用或患者的体质关系,患者皮肤损伤后愈合困难,进而出现溃疡。此期间要积极采取措施每天在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如有脓液,用3%的双氧水清洗,除去坏死组织,用干棉签挤压出创面的液体及组织内的空气,再用康复新湿敷;如创面有感染,用庆大霉素清洗,并涂上清创膏促进创面生长,增加局部血液的供应,抑制细菌生长,促进炎症吸收和肉芽组织的生长及溃疡的修复[8]。
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进行CT增强在CT日常工作中已普遍应用。通过增强扫描,病灶与实质或周围组织的强化程度往往不一致,2者的密度差异扩大,可以借此发现平扫漏检的病灶或判断平扫时所发现的病灶的性质[3-4]。目前用于CT增强的造影剂仍为经肾脏排泄的水溶性碘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高速注射,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造影剂的注射速率高,通常为2~3 mL/s,甚至高达4~5 mL/s,短时间内即注射完毕,这些因素都会使造影剂外渗的概率增高[5-6],造影剂外渗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溃疡甚至坏死[7]。通过对6例造影剂外渗患者的治疗和观察,作者认为对造影剂外渗的处理有非药物处理和药物处理两种方法。如造影剂外渗量较少,局部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非药物处理,在造影剂外渗的48 h内抬高肿胀部位,以促使局部造影剂的吸收,一般在1~2 d局部症状可消失。药物处理多适用于造影剂外渗量稍大或较大的患者,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注药,保留针头回抽部分外渗的药液,并利用原针头,根据渗漏的不同程度用地塞米松5 mg加2%普鲁卡因2 mL局部封闭,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并用50%硫酸镁外湿敷10~24 h,也可用20%甘露醇外湿敷。
[1]王超琴.造影剂外渗部位与组织损伤程度关系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8):29.
[2]李素芬,郭秀娥.静脉留置针用于防止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09.
[3]周康荣.螺旋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5.
[4]吴沛宏,卢丽霞,黄 毅.螺旋CT诊断学[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19.
[5]Masui T,Katayama M,Kobayashi S,et al.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high and medium concentration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ontrast media and related heat sensation,local pain,and adverse reactions[J].Comput Assist Tomogr,2005,29(5):704.
[6]王超琴,刘延锦,李素兰.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药液外渗与注射部位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15):1357.
[7]何 虹,袁晓梅,林丽娟,等.MSCT增强扫描不同注射速率和穿刺针对造影剂外渗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4.
[8]蒋琪霞,耿广莉,常 艳,等.4类皮肤伤口护理的方法及其疗效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