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宁霞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功能科,江苏常州,213161)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如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如并发严重的肺栓塞,可引起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有及其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25例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期间临床疑诊下肢静脉系统病变的住院或门诊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40~ 91岁,平均69.9岁,病程1天~几个月,其中急性血栓17例,慢性血栓8例。
仪器采用GE VIVID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患者仰卧位,下肢稍外展、外旋,膝关节弯曲,检查髂股静脉、股静脉、月国静脉及胫后静脉,每一段静脉均进行纵切和横切探查,单侧病变须与健侧对比探查。观察血管内径、管壁结构、血栓部位、范围及栓塞程度;CDFI和PDI主要观察血管腔内有无血流显示、血流反流及充盈缺损情况,并用多普勒频谱分析血流速度及反流时间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探头加压观察血管腔的压闭性;以乏氏(VALSALVA)试验观察静脉瓣膜功能。
25例患者中,左下肢18例,右下肢6例,双下肢1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18例,其中完全闭塞11例,二维超声显示管腔内径增宽,管壁回声增强,内膜尚光滑,腔内充满实质性弱回声或稍强回声,加压后管腔不能被压瘪,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栓塞部位甚至端静脉腔内无血流色彩,频谱多普勒探查不到血流信号;不完全闭塞7例,二维超声显示管壁回声增强,管径增宽,血栓回声呈实质性弱回声或稍强回声,血管管壁与血栓有间隙,彩色多普勒检测可见血流充盈缺损,周边缝隙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流速减慢,呈直线状,流速不随呼吸变化。慢性下肢静脉血栓7例,二维超声显示静脉管腔正常或变小,内壁毛糙、管壁呈部分或弥漫性增厚,血栓呈不规则强回声。彩色多普勒可探及彩色血流充盈缺损,静脉瓣膜增厚,活动僵硬,Valsavas试验均有不同程度的返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栓塞处远段血流速度较正常侧明显降低,呼吸引起的波动性不明显,挤压远侧肢体,血流速度不增加。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主要原因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肢体固定、外伤、手术、妊娠、产后、恶性肿瘤及静脉插管介入治疗等。急性期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皮温升高等临床症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既能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又能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以显示血栓的形态、类型、管腔的阻塞情况,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组25例患者左下肢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下肢,其原因左侧髂静脉受到腹主动脉分叉和左侧髂动脉以及腹股沟韧带的压迫。急性深静脉血栓多见于髂骨静脉等高位深静脉。这是因为高位血栓多由于机械压迫,血流缓慢及高凝状态所致。下肢静脉血栓超声影像的主要表现为:血栓阻塞部分以下管腔增大,管壁增厚,腔内见实质性细密光闭,急性呈实质性低回声或稍强回声,慢性呈不均质、不规则中等或强回声;完全闭塞时彩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信号,不完全闭塞时可见血流充盈缺损,周边缝隙状血流信号,其中部分急性期不完全闭塞的血栓近端可随血流而略微浮动。若有继发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行乏氏试验时可见管腔有明显血液返流。
多普勒超声系非创伤性检查,操作简单,便于临床应用。同时要注意鉴别诊断:①动脉栓塞,临床上肢体不肿发凉,栓塞平面以下动脉搏动消失,血栓位于动脉内,是在原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内壁上可有多发斑块,而静脉血流通畅。②肢体淋巴水肿,早期淋巴水肿与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有相似之处,但除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一般没有痛苦,CDFI显示静脉血流通畅。晚期淋巴水肿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橡皮肿样改变。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时,患者首先感觉静脉血管有钝痛及压痛,数小时水肿随之发展,累及部分或整个肢体。
[1]吴在德,外科学[M].第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