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涛 贾丽琴
(1陕西省镇安县妇幼保健院 镇安711500;2陕西省镇安县人民医院 镇安711500)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发,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常见,起病多数较急,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固定的中、细湿性罗音,X线拍片肺部可见肺纹理增粗,并有斑片状阴影,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范畴。笔者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10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6例患儿,男108例,女98例,年龄1个月~5岁,平均年龄1岁2个月,病程最短2d,最长1个月。将206例病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治疗前在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05)。两组患儿均符合《儿科诊疗常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抗感染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以解痉平喘、化痰止咳、强心利尿以及必要的氧疗。治疗组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加服自拟的银黛蝉浮汤:银杏、青黛、石膏、瓜蒌壳、蝉蜕、茯苓、海浮石等。每日1剂,水煎服2次,伴腹泻者加白术、砂仁。疗程为6~10d。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所有症状消失,双肺呼吸清晰、罗音消失,血常规、胸部X线片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肺部罗音消失,仅呼吸音粗糙,血常规正常,胸部X线片仅纹理增重;无效: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片均改变不明显。
1.4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02例,好转4例,治愈率96%,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7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治愈率76%,总有效率9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王某,女,1岁3个月,2006年12月19日初诊。症见:发热、咳嗽3d,伴气喘、喉中痰鸣、烦躁不安1d余,舌苔薄白,脉浮数,指纹色紫。查体:体温39℃,心率130次/min,呼吸50次/min,精神差,神志清,口周发绀,呼吸急促,三凹征阳性,双肺中下野闻及中、细湿性罗音。胸部X线片:两肺纹理增多,中下野呈条索、小片状密度增高影。血常规:白细胞15×109/L,L 25%,N 75%。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中医辨证为痰热蕰肺,肺失清肃。立法:清化痰热,肃肺降逆。方药:青黛3g、银杏9g、石膏10g、瓜蒌壳 9g、茯苓 9g、蝉蜕 9g、海浮石 9g,3 剂,每日1剂,分2次服。3d后复诊,咳嗽明显减轻,气喘消失,口周不发绀,呼吸平稳,仅时有咳嗽,双肺呼吸音粗。继续服用上方3剂,症状、体征均消失,血常规:白细胞7×109/L,L 34%,N 56%,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纹理清晰。随访病情无反复。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是支气管黏膜炎症性水肿,使管腔变窄,肺泡壁因充血、水肿而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影响通气与气体交换。重症肺炎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毒血症等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水肿等重症。中医认为急性支气管肺炎是由于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浊阻于肺络,不得宣发肃降,肺闭气郁而上逆,为咳为喘,喉中痰鸣。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于脾。因此,治疗以宣肺止咳、清热化痰为主。银黛蝉浮汤中以青黛、石膏清热泻肺,银杏、瓜蒌壳、海浮石化痰降逆为主,佐以蝉蜕开宣肺气、凉肝止痉,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石膏有退热作用[2];青黛对肺炎杆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3];瓜蒌壳有广谱抗菌作用[2];地骨皮对麻醉犬、猫、兔有心率减慢、呼吸加快和解热作用[3];杏仁有镇静呼吸中枢及抑制咳嗽中枢作用[2,3];蝉蜕有抗惊厥及镇静作用,并能降低横纹肌的紧张度[2,3];茯苓有利尿、抗菌和降低胃酸作用,并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2,3]。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疗效高、病程短,比单纯用西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2]吕兰薰,孙喜才.常用中药药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2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