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对二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的思考

2010-04-12 11:43侯志红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二语母语主语

□侯志红

(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自20 世纪60 年代起,众多学者不断借鉴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扩展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SLA,以下简称二语习得),使其成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各种研究表明,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的因素不容忽视。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将母语(本文的母语专指汉语)中的语言规则用于外语的学习和使用中。Weinreich(1953)曾明确指出“两种语言(母语和目的语)相似引起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两种语言相异引起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王文宇,1999)

一、二语习得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

语言迁移贯穿于外语学习的各个阶段,体现在英语语言的不同层面: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和文化交际等等。

1.语音层面的负迁移。每种语言都有它特定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则。任何人在学习一种外国语的语音系统时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本族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和干扰。虽然存在不少近似音,但是汉语和英语语素并不完全对应。例如:受汉语拼音的影响,中国学生经常把thin[θin]读成[sin]。一是因为汉语中没有[θ]这类辅音,二来中国学生受汉语拼音[s]的影响极深,很自然地就会将[θ]与[s]对应起来。此外,汉语是声调语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词语中的辨义,依赖的是声调而不是重音。因此中国学生对声调很敏感,对词重音很少留意。这种母语的习惯迁移带到英语的发音里,常表现在读多音节词时重音对比不够明显,更经常的表现是重音错位。

2.词汇层面的负迁移。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是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中可能只用一个词来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有几个或更多的词来表达;某些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派生意义的区别可能很大。这些隐含在词义以外的文化意义很难与理解词义同时习得到。因此,汉语在词的涵义、词汇搭配等方面会对英语学习造成负迁移。具体表现如下:

(1) 词汇的概念意义或外延意义不同或所指范围不同而造成的负迁移。英语中的“grandma”既可以指奶奶,也可指姥姥,概念与汉语不完全对应。

(2)词义内涵不同所引起的负迁移。以“狗”为例,汉语中它常含有贬义,如“狗腿子” 、“狗头军师”等。然而英语中的dog可借指人,并无贬义。英美人对“狗”的喜爱体现在一些谚语中: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等。在中国,poor peasant(贫农)和laborer(劳工)含有正面、积极的涵义,但对许多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来讲,却有种反面、消极的意义。(邓炎昌,刘润清,1988)这种词汇差异的存在必然造成交际者理解上的偏差。

(3)词汇搭配不当造成的负迁移。英语初学者常把汉语的搭配习惯错误地迁移到英语中。如:将大雨(a heavy rain)译为a big rain,红茶(black tea)说成red tea,人口众多(large population)译为manypopulation等。

3.句法层面的负迁移。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汉语尚意合,以意驭行;而英语重形合,以形统意。汉语是左分支,即修饰语只能用于名词前;而英语是右分支的即修饰语可以用于名词后。英语的语序多为SVO;而汉语的语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句子的意义,主语与动词的次序比较灵活。某些频度副词,像“总是”、“经常”等在汉语中的位置比较固定,常位于动词前面;而在英语中,其语序则取决于谓语动词的类型。汉语中常有省略从句主语的现象,当这种现象迁移至英语中时就造成主语空缺或动词悬垂的错误。汉语中的常用连词“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完全可以连用,但英语却不能这样表达。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而汉语则多用动词,其叙述显动态。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能睡)。 (连淑能1993,转引自苏留华,2000)

4.语用层面的负迁移。语用负迁移,即已有的语用知识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所起的干扰作用。主要表现在称呼、问候、选择话题、邀请(提出邀请,接受或拒绝邀请)、祝贺、表示谦虚、提供帮助、道歉及告别等不同言语行为方面。对于中国人来说,诸如“你上哪儿去?”和“你去干什么?”这类问候语的问候者并不期待详实的回答,听者的一句含糊其辞“出去有点事儿”也绝对不会引起误解或不快。而外国朋友可能略感尴尬但却会如实回答:“I just want to…”或者心怀不满:“你干嘛干涉我的私事。”因此,与语音、句法知识相比,语用负迁移常使跨文化交际出现障碍,导致语用失误,可以说是英语学习与交际中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方面。

5.书面表达方面的负迁移。由于文化思维的差异,汉英书面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甚至冲突。汉语书面语句表达方式对英语学习造成的负迁移如下:

(1)汉语的意合性(paratactic)与英语的形合性(hypotactic)。意合性的汉语主要靠词序变化、上下文语境来达到明晰思路的目的。形合性的英语注重时态变化、词形变化,注重运用“逻辑语法连接词语”,来说明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乃至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2)汉语的从大到小与英语的从小到大。英语叙述和说名事物时,表现在句子上习惯是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汉语与此恰恰相反。

(3)汉语的从已知到未知与英语的从未知到已知。英语在叙事与表态的关系上先表态后叙事,在分析与结论的关系上是先结论后分析,在前提与假设的关系上是先假设后前提,在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上是先结果后原因;而汉语与此恰恰相反。

(4)汉语的主体一体论与英语的主体中心论。汉语无主句很常见,而英语句一般都有主语;汉语句谓语可用动词以外的其他词性充当,英语句谓语一般不能缺动词;汉语物主代词使用率较低,英语极为强调所有格人称代词的使用。

(5)汉语的情感思维与英语的抽象思维。汉族人喜欢以情感人,而“动”是情感的精髓,所以重视以具体的动作表达情感;英美人喜欢追求精确,喜欢以理服人,所以倾向于借助名词进行抽象思维。(林大津,1996,转引自魏志成)

(6)汉语的书写规则与标点符号与英语有差异。英语中没有书名号和冒号,省略号也与汉语不同,这些都会在学习英语时产生影响。

二、二语习得中的汉语正迁移现象

语言具有表达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功能。语言都存在“同一性”,这就为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提供了可能。

研究者Cummins (1979)认为母语是任何语言学习的基础,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二语习得总是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上,母语非但不是学习的负担,反而是任何语言学习的资源。桂诗春教授(1985)也表示赞同:第二语言学习和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

1.语音学习中的正迁移。《汉语拼音方案》共列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英语音标分24个辅音和20个元音。虽然汉语辅音与英语辅音存在近似或空缺现象,但绝大部分人发下列音素时没有障碍:/p / ,/b / , / t/ ,/d / , /k / , /g/ 。发元音音素时也能通过比较汉语中的近似音,多加练习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中国学生如果从理性上注意到这些特征,不适或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2.词汇学习中的正迁移。汉语、英语都有原生词(Primitives)且数量有限。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政治、科学、文化的不断前进,许多新的事物和复杂的概念也不断产生。都采用构词法创造新词。汉语、英语的5种构词法中有四种相同:缀合法、转化法、合成法和缩略法。在汉、英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字缀都经历了从“实”到“虚”的过程,也就是实词虚化的过程。如汉语的“超”与“超-”、“准”与“准-”、“化”与“化-”;英语two与twi- 、step与step- 、multiple与multi-等。在汉英语动词的转化功能中,向名词转化是两者共同突出的特征。合成法是现代汉语构词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如:气功、小说、管家等;在英语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合成法在构词方面为英语增添了大量词汇,如:piano key,drinking cup,drawbridge等。在汉英语发展过程中,运用缩略词代替原有词或词组的现象是常见的。汉语中如:“外贸”取代“国外贸易”;“ 文艺”取代“文学艺术”等。英语中如:bus取代omnibus;zoo取代zoological gardens等。

鉴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构词法方面存在相当多的共性, 教师应该充分借助汉语的构成来讲解英文单词,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习得的难度,更会加深他们对两种语言的理解。

3.语法学习中的正迁移

(1)词类、句子成分的正迁移。现代汉语一共有14个词类,而英语中只有十类,虽然数目不等,内容有异,但都可以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而且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同属于实词,介词、连词都归为虚词。汉英语句子都有以下几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英例: I enjoyed the play.

汉例: 我 喜欢 这 戏。

词类:代词 动词 代词 名词

成分: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2)短语、词语层面的正迁移。由于人们的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近似,因此,尽管文化背景不同,英语和汉语有很多相似的谚语。例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Many hands makes light work.(人多好办事)等等。

(3)句型层面的正迁移。在单句句型方面,汉英两种语言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例如:

英语句型1:SV = subject + intransitive verb(主语 + 不及物动词)

英例:The child was laughing. (孩子在笑。)

汉例: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冰心《笑》)

英语句型2:SVC = subject + linking verb + subject complement(主语 + 系动词 + 主补)

英例:Time is pressing. (时间很紧迫。)

汉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庄子·应帝王》)

英语句型3:SVO = subject + monotransitive verb + direct object(主语 + 单宾动词 + 直接宾语)

英例:He denied visiting her house. (他否认去过她家。)

汉例:我不喜欢向别人或图书馆借书。(夏丏尊《我之于书》)

英语句型4:SVoO = subject + ditransitive verb + indirect object + direct object(主语 + 双宾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

英例:He lent me his book.(他借给了我他的书。)

汉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列子·汤问》)

英语句型5:SVCO= subject + complex-transitive verb + object + object complement(主语 + 复合动词 + 宾语 + 宾补)

英例:They named the child Jimmy.(他们给孩子取名为吉米。)

汉例:医护人员称她皇姑,因是末代皇帝溥仪先生的侄女,(子冈《人之初》)

(4)句类层面的正迁移。两种语言对句类的划分也是一样的,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正是因为汉英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相似性,才使得汉语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正迁移。

结语

总之,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外语教学和学习无法回避的问题。外语教师应借助汉语正、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语篇、语用、文化等层面上的区分和联系,培养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

注:本文是课题《生态体验式德育案例和问题研究》的子课题《小学未来教师体验式教育实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Ellis,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1994.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4]魏志成.英汉语比较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王文宇.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与回顾[J].外语教学,1999,(1).

[6]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猜你喜欢
二语母语主语
母语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母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