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发展与地域性、民族性的关系——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2010-04-12 16:51祝丹白阳牧奇段昀彤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民族性景观

祝丹,白阳,牧奇,段昀彤

(大连民族学院设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061)

城市景观发展与地域性、民族性的关系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祝丹,白阳,牧奇,段昀彤

(大连民族学院设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061)

从城市景观发展的地域性、民族性着眼,以呼和浩特市的景观发展为例,阐述了城市景观发展与地域性、民族性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三个需要关注的课题,即要从本质上理解地域性的概念、民族性的体现不一定直白,可以采用含蓄的方式、要把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认为不断寻求对传统民族文化景观精髓的发扬和传承的方法,才能让地域性与民族性得以更好地发展。

城市景观;地域性;民族性;呼和浩特市

我国历史悠久,自然及人文景观的资源多种多样,少数民族文化更是如百花齐放。然而,随着历史向前发展、时代不断变迁,一些历史古迹、极具地方及民族特色的景观为人们所忽视和淡忘,甚至由于营建新的城市景观而遭到破坏与摧毁。景观的发展与其地域性及民族特性相悖甚至严重脱节的例子较多。

笔者以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景观为切入点,探讨地域性、民族性与景观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唤醒民众尊重与保护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意识,促进城市景观事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一、景观的地域性(Regionalism)与民族性(Nationalism)

1.空间脉络所构成的地域性

在城市景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若想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就必须从其自然条件及环境特征入手,收集由自然空间脉络所构成的地域特征。如规划一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首先要收集构成这个街道景观的特征要素,而仅仅是特征要素的收集还远形不成特色,一定要在这条街道的自然脉络上组合这些要素,并赋予每个要素以独特的位置,这种排列组合是自然与人为要素的精心搭配。

日本著名的园林学者进士五十八先生在描述日本狭窄的街道景观时,曾形象地说“门扉稍微开启就可听到邻家传来的电视声;街道上没有车辆通过就可在沿街过道摆放很多的花盆饰物,甚至猫狗都可自由活动”[1],这是不用亲临现场就可感受到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性人文景观。

与日本地狭人稠的地域性不同,中国大陆的景观以不同的地域呈现不同的风貌让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在其作品中刮起一阵“印象风”。从“印象刘三姐”(广西)到“印象丽江”(云南),从“印象西湖”(杭州)到“印象武隆”(重庆),在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上,上演着轰动世界的、全新概念的演出。无论真山真水,还是树木梯田,张导演无不是在巧妙地利用着由自然要素构成的地域性特征,再配以适当人为力量,在充满地域特色的自然舞台上发挥着人的智慧与才能。

大自然所赋予的风貌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应是最值得重视的,城市景观的发展也只有尊重和保护自己的地域特征,才有可能避免“千城一色”的城市面貌,才有可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时间流动所形成的地域性

时间流动所形成的地域性是指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更所积累与沉淀的历史文化脉络。而在历史悠久、文化脉络清晰的中国大地上,城市景观的发展更是需要尊重这种由时间的流动而绵延下来、由时代的转换而演变出来的地域性。“设计摆脱不了地域性,尤其是景观,永远是有地域性的。景观设计不可能没有地域性,受国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将功能作为基础,尤其是对生态与人文的关注,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2]

3.景观的民族性

景观的民族性是指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审美意识,运用本民族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景观设计作品具有民族气息和民族风格。我国拥有56个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传统,从气势磅礴的皇家园林到细致婉约的私家园林,从故宫长城到瓮墙合院,充满地方特色的民族景观无不为世人瞩目。然而,生活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对于景观的民族性问题应该客观地看待,既不能闭关自守地一味强调和重复与时代发展脱节了的民族景观,也不能盲目接受西方景观理念以造成景观民族性的丧失。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接受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理念以及造园技法,又要结合自己的地域特色来活用和发展这些理念和技法,使它们适用于中国。唯有如此,景观的民族性才能更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二、呼和浩特市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呼和浩特市的地域性一方面表现在空间脉络所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也是规划和构建所有城市景观和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形成城市风貌特色的基本依据。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的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色的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巍峨的阴山南麓与黄河北岸之间,北方有天然屏障——大青山,东南则被蛮汗山环抱,形成一个冲击盆地,大、小黑河等流经其中,是黄河洪流九曲中的塞外一曲。呼和浩特地区地势平缓,气候宜人,日照充足。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成自然缓坡形态;地貌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北方大青山以侵蚀构造地形为主,南部为宽广的冲积洪积平原[3]。全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充足的光热能源;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等多种生态类型,木本、草本植物以及稀有的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城市景观的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条件和源泉。

呼和浩特的地域性另一方面表现在时间流动所形成的历史文脉,它不仅具有远古人类进化的多处遗址,而且是数千年来众多草原游牧民族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舞台。远至石器、青铜器时代,近至现代文明,都有大量内容独特、风格各异的历史遗存。中国著名城市学者傅崇兰先生认为:城市个性具有时代特征,它处于四维空间之中,时间是我们考察城市个性的重要坐标之一[4]。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多元文化为城市景观创新思想的诞生提供了丰厚土壤的同时,如何与时俱进、更恰当地传承历史文脉也是进行城市景观建设中所面临的最大课题。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呼和浩特市对蒙古特色的民族文化保留的相对完整,是一种典型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体。游牧民族“逐水草而迁徙”的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出草原人民朴实而不失豪放、宽容而又大气的性格特征,形成很有自信力的开放型文化心态。他们敢想敢做、善于“走出去,请进来”;他们积极吸纳有益的新型文化,以推动民族发展进步,而且以世界历史舞台为背景,展示了草原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特质。这种特有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一种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豪迈刚健、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的内核和精华,对其城市景观的发展产生着无比深远的影响。

三、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景观发展与其地域性、民族性的关系

在上述的特定地域与民族文化背景之下,呼和浩特市的景观发展经历着与其他城市不同的过程。

1.地域性与民族性对城市景观发展的影响

明隆庆六年,即公元1572年(另说1581年),阿拉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阳,黄河之滨,破土建设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城池,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这就是呼和浩特建城的开始[3]。经历了明朝的“归化”、清初的“绥远城”、清末的“归绥市”、抗战时期的“厚和特别市”及建国初期的“归绥市”等历史时期,1954年正式定名为“呼和浩特市”。在此其间,城市的整体布局也由初期的“棋盘式”发展为“品字”格局[5],而这种“品字”形的城市布局,加上穿插而建的各类村落式作坊,形成了与中原地区以城墙围封的传统城市完全不同的景观。之后出现的边疆城镇大都形成了官府、寺庙、居民、村庄相间的松散型布局形式。这样的城镇景观一直影响到现在。呼和浩特市在城市风貌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庙宇很多,历史上曾被称为“召城”(寺庙),“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一座城池半城庙”是其景观地域性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自然赋予的还是历史沉淀的地域特征,都为改造和发展这座城市的景观提出了很多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政府不断提出发展城市的新战略,为保留城市的地域风貌和民族特性,呼和浩特市政府也不断进行着改造旧城和营建新区的工作。在旧街区改造建设方面,呼和浩特市一改欧式“穿衣戴帽”的造型,采取整体城市设计统一整治的方式,打造了蒙元文化街、伊斯兰风情街、满蒙文化街等特色街道。尤其是对于城市主干道成吉思汗大街的改造更是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吉思汗大街的规划设计聘请国内外专家及设计团队,先后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修整完善,目的是为实现成吉思汗大街的民族代表性地位,为呼市打造一条具有国际水平、本土文化气息浓郁的景观大街。另外,为把传统的大召区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富有民族特色的首府标志性街区,呼和浩特市组织全自治区的旅游、规划、历史民俗、蒙元文化、美术设计、民间音乐、宗教、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大召区景观改造作出了整体规划:以大召旅游景区、观音庙、乃莫齐召为基点,在周围辟建绿地广场;恢复名胜景观,打通旅游通道,连接席力图召和五塔寺,形成首府城区的黄金旅游区;兴建经济区和高档住宅区,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旧城面貌。为打造地域性浓厚的城市景观,玉泉区与正在建设的湿地公园、蒙古风情园、昭君博物院共同组成一条历史民族文化特色景观带。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城镇化的决定》中,规定城市建设要把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地区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内蒙古城镇风貌特色进入有组织推动的新阶段。全市各地不断涌现出特色鲜明的城镇建筑和园林景观。例如,呼和浩特机场航站楼尤如一群现代蒙古包迎送各方宾客;呼和浩特体育场则以草原雄鹰展翅的意境与圆型建筑浑然结合。

2.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虽然自治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想把呼和浩特市的地域及民族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并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然而在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不免也会遇到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所见所到之处,从繁华街道到旅游景点,从星级酒店到体育馆,蒙古族的民族符号随处可见,这种民族符号的过多使用必将造成一种视觉审美疲劳,使城市景观自然的一面显得薄弱,一些夸张的人造景观使城市显得有些生硬和造作。因此,从本质意义上理解景观的地域性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二是内外不和谐的民族特色建筑缺少品位,显得不伦不类。比如一些华丽的民族特色建筑里面包裹着一些与外观极不相称的商家店铺……这些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呼和浩特市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然而光注重表面的做法有时会把人们引入误区,如认为有民族符号即为民族文化景观,有民族特色的景观即人为模仿传统景观形式。在这里,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民族性与景观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前文所述,从地域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及环境条件入手,收集由自然空间脉络所构成的地域特征要素,并把自然与人为的景观要素进行最合理排列组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民族性的表现形式不一定仅是直白的,也可以是含蓄的。

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三是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性。当今全球关注的首要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处处都提倡节能减排,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浪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一些城市“在城市美化运动的过程中,是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为代价,换取短期的中国人所谓的形象工程”[6],从而城市中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景观问题也日渐严重。看着没建几年就已见斑驳和残缺的建筑外观,想着各处拆了建建了拆的浪费现象,真希望城市景观的发展能从本质意义上理解地域性和民族性,把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性”早日提上日程,不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一系列口号将变成虚空。

四、结论

一个动人的城市景观应是自然美感和人文蕴涵的结合。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里,世界景观不免由于互相参照而出现“趋同化”“均质化”的现象,这也使得景观发展的民族性、地域性等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

本文从城市景观发展的地域性、民族性着眼,以呼和浩特市的景观发展为例,阐述了城市景观发展与地域性、民族性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三点需要关注的课题,即“要从本质上理解地域性的概念”、“民族性的体现不一定直白,可以采用含蓄的方式”、“要把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我们应该尊重自然,有效地利用自然景观,挖掘自然所具有的生态潜质。在从真正意义上把握与分析城市的地域特征后,再把民族景观与现代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加以创新,不断寻求对传统民族文化景观精髓的发扬和传承的方法,让地域性与民族性得以更好发展。

[1]进士五十八.风景的设计[M].京都:学艺出版社,1999:185.

[2]孔祥伟,李有为.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23-24.

[3]《呼和浩特概况》编委会.呼和浩特概况[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7-11.

[4]王长升,傅崇兰.城市个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55-60.

[5]王静芬,刘润民.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J].北方经济,2006(3):46-48.

[6]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0-85.

Relations Between Urban Landscape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and Nationality——Listing Hohhot as an Example

ZHU Dan,BAI Yang,MU Qi,DUAN Yun-tong
(Design College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116061,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regional and nationality of urban landscape development and listing Hohhot’s landscape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the relations between urban landscape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and nationality are clarified and three concerned subject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understa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regional essentially,the presentation of nationality can be implicit but not straightforwar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e should be put on agenda.It holds that constantly seeking to put forwar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eritage landscape approach can transmit regional and national character better.

urban landscape;regional;nationality;Hohhot

TU 984.11+5

A

1008-3863(2010)02-0079-04

2010-01-10

2009年大连民族学院“太阳鸟项目”立项课题(208)。

祝丹(1973-),女,满族,辽宁沈阳人,大连民族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鲁茗】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民族性景观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景观别墅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诗书画印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