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2010-04-12 14:55覃毓华
关键词:诗意细节语文课堂

覃毓华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三中,湖北宜昌 443100)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覃毓华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三中,湖北宜昌 443100)

从思辨以及诗意的角度探求和言说诗意课堂的营造,在建构的理念中,认识新与旧、勤与惰、灵动与格式化的撞击,拒绝“三化”:思维惰性化、情感格式化、精神钝化,提出诗意课堂的三要素:爱、想象和细节。

诗意; 美; 语文课堂

从复杂的问题中发现简约,从简约里发现美,是诗意。它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布莱兹·帕斯卡尔)诗意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美学追求。

一、诗意课堂的目标

文本,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它是作者的情感释怀、精神飞越、生活体悟的结晶,是太阳鸟歌唱生命的多重奏。诗意的课堂目标就在于:借助文本继续启蒙,拓宽视野,获得力量,开创新的精神疆域,让认识者的幸福增加这个世界的美。因为对于自己或整个人类而言的最高幸福在于认识,在于受过良好训练的好奇和有创造力的心智的活动[1]。

二、为了建构而拒绝

诗意在撞击中产生,在拒绝中建构。拒绝思维惰性化、情感格式化、精神钝化。

第一,勤与惰的撞击:拒绝思维惰性化。生存需要大量的创造性,让大脑摆脱懒惰的状态,勤于更新观念,突破陈规陋习,重组知识结构,独自叩问“陌生化”的文本。这样,激活的不仅仅是文本的思想,还有师生的心智。在数字化时代,资源的获取更加快捷,一不小心就堕入惰性思维的泥沼。惰性是倦怠的同义词,它将导致学习场的了无生机,有时看似热闹非凡,实则“课堂热寂”。

第二,灵动与格式化的撞击:拒绝情感格式化。就是要摒弃空洞的和隔靴搔痒的说教,从而激发情智的活力。学生的差异呈现摇曳多姿的个性,同时又具有纯净、真诚、好奇、幻想、大胆的共性。灵魂是内心的孩童,能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教师,便有不眠的童心,不倦的求知欲。在此心境中生活,平静的池水就会激荡希冀和追求的情感涟漪,课堂也会趣味盎然,充满生机和人文关怀,凸现生命语文的特质,人文景观源源而来。

第三,新与旧的撞击:拒绝精神钝化。生活丰实着语文内涵。语文教育是语言形式教育与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教育的统一。“汉语言文字记载着数千年的古老文化,这个'形体'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灵性,它本身就是文化。”(于漪)语文本身拒绝精神钝化。精神是生命的骨骼,是才情飞翔的翅膀,是人类奇迹的缔造者。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众时代”,信息和速效追逼得集体躲避那些需要花时间耐心培育的、需要付出勇气和代价的东西。低浅、脆弱、狂躁、焦虑和忧心将矮化和钝化人文精神。有鉴于此,做一名拥有精神感召力的教师,是时代的需要。

三、建构诗意课堂的三要素:爱、想象与细节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Shelley)以诗人的惊人的敏感,在19世纪初叶,正当西方工业发展如火如荼地上升的时候,在他所著的于1821年出版的《诗辨》中,就预见到可能产生的恶果,他不幸而言中,他还为这种恶果开出了解救的药方:诗与想象力,再加上一个爱[2]。诗意是师生直面的血亲,是培养和塑造精神人格的刻刀,是打开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钥匙。要创设诗意课堂,不仅要有所拒绝,更要注重整合与建构。课文是经过研究而筛选出来的精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要将课文的精髓与学生的感知能力紧密结合,又要从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提取美,构筑爱的基石。经过想象的导引,将学生的潜意识变成显意识,将司空见惯的象变成诗的意象。在教学流程中以细节亮化课堂,在对话的立交桥上,课文、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诗意课堂。

1.爱是一种艺术

爱,与生俱来。它不是盲目的溺爱,或高居神坛的怜悯。爱是温良、理解、支持、宽容、亲和与引领。它渗入肺腑,滋润心田。真爱无痕,润物无声。只有在爱的教育中,才有诗意的课堂。倘若在冷嘲热讽、贬斥漠视的环境中,其心理必然发生扭曲和变异,笼上阴影,日积月累,就可能吞噬其人格的尊严乃至人性的阳光。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这是不言而喻的灼见。冲突理论认为,所有冲突都是因为缺乏爱[3]。爱的言行应是真实的、具体的、细致的、高尚的、美丽的。从教二十余年,我才懂得爱的教育的另一面:它是与愚昧抗争的战斗,它是扫除无知的长征,它是摆脱茧缚的较量。

2.想象是灵感的耳语

想象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一种方法。

生活虚实驳杂,只有解除繁重,想象才能轻盈而飞,进入空灵之境。这时的思维才配叫做想象,“灵感直觉思维本身就是作为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形式而存在的。”[4]它打破了绝对时空的观念,在多个不同的时空穿梭腾跃,拓展着物质和心灵的领域,目睹着想象这翅膀之下的风起云涌,物象叠影。想象具有强大的筛选——抽象——创造潜力,思维呈现的是粒粒质感,其能量超越了知识本身,“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诗人佩斯说,无论科学把它的疆界推移到多么遥远的地方,在它的疆界漫长的弧线上,我们仍能听到诗人的猎犬在追逐。

想象富有个性,独具棱角。它不是批量式的仿写,不是格式化的复制。当然,仿写和复制是活跃语言思维的基础。想象具有层次性和多元性。想象的个性、层次和多元决定了想象的长期流变过程。想象除了情感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还具有规律性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让想象的振翮声唤醒文本语言,语言就轻轻呢喃,或如洪钟大吕撞击着耳膜,或如平静的湖水任风拂面,它们总以自己的方式准确言语着,抑扬顿挫,荡气回肠。这是汉语言自身的生命形象——音、形、义的三位一体。我想,意象的凸现或诞生必是想象的产物,而想象的飞扬必有它的起点。这起点必积蓄着一定的力量,它可能是文章的眼睛,段落的穴位,句子的关节。总之它借助语言站立于文本之中。即使是比较抽象的哲理,由于记忆的力量,“我们的语言才没有像找不到树和墙可攀附的长春藤一样地自己纠缠在一起”(米沃什),更为凝练的语言恰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绵密的叙述和讲解会遮蔽想象的天空,会影响心境的构造。

3.细节让课堂亮起来

营造诗意课堂,不仅要让课堂的想象流光溢彩,而且要在整个课堂流程中张弛相济、疏密相间,富有弹性,还要留下有价值的空间,以满足学生的情智再次发挥、发展。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裁剪繁琐,减少课堂压抑,让学生身心不被囚禁。“人的充分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5]优秀的老师不会把闲置他处的锁链戴到他的学生身上,而是将他引向他自己的智慧之门。这是营造诗意语文课堂结构的理念之一:整体结构要有弹性的课堂肌肤。“这一时间性担保领会、现身、沉沦与话语可能从结构上达到统一。”[6]

营造诗意语文课堂结构的理念之二:局部要有鞭辟入里的细节教学。优化的细节是课堂的亮点。包括课前预设、课堂启动、进程推演和结论。在启承转合中有物有序,语文课堂就是师生同写的新篇章,同奏的交响乐。

第一,在课堂导向细节上,要有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从课标的三个维度引导学生进行多方式的阅读,让生命去拜访生命,感应生命。尤其是对未来人性的扶持:把人类的一切,诸如最老、最新之物、损失、希望、征服、胜利等集于内心,压缩为一种情感[7]。

第二,在课堂用语细节上,要规范、准确、简洁、流畅、自然。导入语、叙述语、讲解语、点评语、过渡语、小结语,可生动,可平实,浓妆淡抹要相宜。还要借助态势语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第三,在“读”的细节上,要让汉语言的平仄音韵和各种语气色调富有语言的旋律。“语言始终伴随着话语,同时用自己结构的镜子照着话语。”[8]它轻如飞花,重如鼓点,缓如潺潺小溪,奔若激浪;或余音绕梁,或铿锵悦耳,细雨润物、甘露轻洒,或“大珠小珠落玉盘”……“语气是一种特殊的表情”,声调是充满诗情、向往、笑意、悲悯、痛惜等复杂而细腻的情感。读的时候一定要使自己听得见,但不一定把字句念出来。“语言不应只是写在纸上的符号,它应该是用来听的,而且是用来观赏的。”(沃伦《“头衔不能改变社会”》)说话如同呼吸载着语言。语文课的“读”是在歌咏默叹中承起思想内容,声音是力透纸背的灯光。“生活中的幸福主要来自对美的享受”[9]。因此,语文课要有风声、雨声、歌声和书声,声声入耳、入心、入骨。

第四,在参与、评价、总结的细节上,学会倾听说话的音量、音高、语速和说话的特点等副语言,力求参与有机,评价有度,总结有力,具有适应性和启发性。教师的言语不仅仅是停留于一般层面的发言,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走向那扇从未打开的门”(T·S艾略特)。

第五,在教学反思的细节上,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力求及时、有效。它是课堂上后开的花朵,迟到的美丽。

课堂结构是一个个情节和细节组成的链条,有声音的波,色彩的象,多重的景,幻变的情,行走的词语,奔跑的时光,探索的艰辛,历险的精神……流程有轻扬和沉稳。轻扬的是理想、个性的舒张,沉稳的是识读、扎实写作。总之,它是离我们心灵不远的另一个生活场,与学生同呼共吸的另一个生命体——文本和人本。就像海德格尔所指出的那样,诗意已不是人生一种艺术的追求,而是整个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使有限生命寻得永恒家园的实践回归。我们的语文课堂无疑需要生命美学的诗意观照。

[1] [德]尼采.曙光[M].田立年,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324.

[2]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131.

[3] [美]安德雷·阿莱尼柯夫.天才是怎样思考的[M].李永灿.译.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3:162.

[4] 刘卫平.创新思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32.

[5] 李镇西.追随苏霍姆林斯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

[6] [德]海德格尔.存在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82.

[7] [德]尼采.快乐的科学[M].黄明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257.

[8] [法]R·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13.

[9] [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171.

G 632.4

A

1672-6219(2010)增刊-0393-02

2010-12-10

覃毓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三中教师。

猜你喜欢
诗意细节语文课堂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被耽搁的诗意
细节取胜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