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通过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010-04-12 14:55王文忠
关键词:写作能力学会作文

王文忠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43)

引导学生通过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王文忠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43)

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其中,写作能力又是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是每个语文老师值得探索的问题。

写作能力; 感悟; 写作素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其中,写作能力又是其他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于是,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厌其烦地讲,要求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而效果还是不佳。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脱离生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恰当选择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勤于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头脑中有一个充实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自然,做生活的主人,不光要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用耳朵聆听生活中的种种声响,还要教他们用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体会。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不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充分利用自己生活资源的同时,开拓生活的空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丰富人生,了解社会。学生总认为作文只能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似乎这样的事才是有意义的,而生活中的小事没有必要写,因此,一写作文,就常常感到“无米下锅”。其实,学生的生活极为丰富多彩,学校中、社会上、家庭里,到处是他们活动的天地,也到处有他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怎样才能变成他们写作的内容呢?这就需要借助于对周围事物认真仔细的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何关注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呢?首先,从生活的小事观大节,“于细微处见精神”。如果把小事放在大的背景中去透视,文章就有了深意。如我们班上很多同学喜欢喝饮料,饮料瓶扔得到处都是,一位同学提议将这些塑料瓶收起来再卖掉作为班费,我答应了,同学们照做了。我于是要求同学们就这件事写篇作文,有的从环保角度来写,有的从节约角度来写……都写的不错,从生活的小事中反映了一个大的主题,文章警策有力,耐人寻味。其次,“处处留心皆学问”。读报纸、看电视也有许多写作素材值得我们去积累。如广告语、影视台词、时事热点、流行时尚、时人新语……都值得我们去搜集整理,并学会在作文中恰当运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加以感悟和思考,既要把生活看成是提供素材的源泉,又要把生活看成获得人生营养、体会生活内涵的广阔天地,这样就一定能从中受到熏陶、启迪,产生宝贵的情感,获取新鲜的写作材料。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生活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学生没有丰富的材料,写作时就只有胡编乱造。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联系生活,深入挖掘,积累写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多彩,写作素材就越充足,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具体,具有真情实感。一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一个对生活漠不关心的人,是不可能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人际交往活动和其他各种有益的活动。二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那么怎么样观察生活呢?(1)要学会用心观察,即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从生活的小事中深入挖掘材料,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之处,发现闪光点。(2)要学会随时观察,即要时时刻刻关注生活,养成随时随地注意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3)要学会反复观察。当学生对生活现象产生困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观察、再思考,使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4)要学会动笔记录。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或观察片段,把观察到的人、事、物、所产生的感受都记录下来。(5)要学会亲身体验。著名作家刘厚明曾经说过“写文章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实情感,离开了亲身的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扩大知识领域,引导他们多写生活中的事,以小见大,写出生活气息,写出真情实感。例如,我要求学生写自己在家做过的一次家务劳动,为了使文章真实可信,富有情趣,我让学生回家先亲自实践,到校后亲自指导。学生们写出了《第一次叠被子》、《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饭》等,都富有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

第二,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本来写作素材都来源于社会生活,但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不可能对过去、现在所发生的事都去直接观察、感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阅读去了解那些不可能亲自去观察、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使自己的写作素材不断丰富起来,写作文的时候就有内容可写。1.教师要想办法保证学生有书阅读。可以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图书资源,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图书来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教师要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做读书笔记、积累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灵活运用所积累的材料。3.教师要想办法多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老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于动笔的习惯,多做读书笔记,多写心得体会等。

三、教会学生把握主题、选好材料

写作的时候有了丰富的素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选择材料。怎样选材呢?首先,组织材料力求精当,注意材料不能游离主题,还要真实、准确。那种“一个人将几个小偷打跑”的情节是虚假的,“拾到东西一等几小时”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材料也不能过于狭窄。不要一写“奉献爱心”,就是给“捐款”“扶贫”;一写“母爱”,就是雨天送雨伞,晚上热牛奶;一写“老师”,就是补习功课,下班后家访……生活是非常广阔的,方方面面都有作文素材,我们为什么非要作井底之蛙呢?其次,遴选材料要力求新颖。组织材料后,接着就是对材料进行挑选。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选材应力求新颖,那怎样才是“新颖”呢?比如写《我的老师》这样的作文,如果写老师如何深夜备课批改作业,怎样带病坚持上课,怎样帮助学生看病取药等,就好像把这些材料当作标签一样往老师脸上贴,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缺乏吸引力和震撼力,而一个学生却抓住老师的一个“缺点”——健忘,进行构思选材:老师为了辅导学生忘记了给家里灌液化气;为了备课,多次忘记了带儿子看一场电影的诺言;在家里埋头批改作业忘记了锅里炒的菜……这样写就很自然地把老师的形象和品质凸现出来,这样构思选材就比较新颖。所以说只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写出来的文章发自内心才有真情实感;反之,离开生活、随意编造,又怎能谈得上感染力呢?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源头是生活。”只有真真切切地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将内心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诉诸笔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理解、想象能力,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对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最终促进自己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也就是说“让生活教会我们做人,让生活教会我们写作。”

G 623.2

A

1672-6219(2010)增刊-0381-02

2010-12-10

王文忠,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老师。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学会作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