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文本享受阅读

2010-04-12 14:55杨字玲
关键词: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杨字玲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上海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00)

对话文本享受阅读

杨字玲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上海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00)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而文本是学生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

阅读; 对话; 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是阅读教学中人的资源,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物的资源。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文本,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阅读教学是以既成性文本(课文)为话题的聚会,聚会之策略为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教师是对话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对话过程的参与者,是对话结果的总结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一切对话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睿智给学生一点提示和点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因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关注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把阅读作为一件乐事。

一、焕发教材魅力,让阅读充满情趣

语文教科书不仅注意从我国丰富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中汲取精华,而且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可谓博采众长,富有新意;不仅图文并茂,充满情趣,而且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变静态的画面为动态的情景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如,在给学生上《蚊子和狮子》的时候,让学生扮演角色练习朗读,登台表演,学生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在一本正经的表演和朗读中,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与文中角色的情感融为一体,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在其中悄然成长着。初中阶段这样的文章很多,比如《皇帝的新装》等等。七年级上册朱子清的《春》一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为了帮助学生读好课文,我们制作了几株小草破土而出,春花竞放,孩子门在草地上嬉戏的动态画面,将学生带入一个赏心悦目、如诗如画的教学情景,并引导他们给动画配音,带领他们寻找校园的春天,这样以来他们个个兴致勃勃,真的做到了抑扬顿挫之声,抒深切真挚之情。

2.化书面的语言文字为快乐的学习活动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教材提供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的游戏活动巧妙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在教学中老师不剥夺学生阅读的主权,不代替学生思考,不把阅读教学建立在教师对作品的“正确”分析、肢解的基础之上,要给予学生充分地、整体地感受课文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贴切具体地感受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人、事、景、物、形象等,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情态,让学生整体读,从而把握课文整体内容和语言形式,在头脑中建立课文内容与语言外壳和谐统一的整体形象,调动其生活、学习积累,落实到具体语段和重点词句上品味揣摩,使学生增强主体体验,强化自我感受,明晰文理认识,实现人文理解,促进文学积累,并启迪多元感悟,形成独特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主人。特别是背诵古诗文的时候让学生随作者去摇头晃脑,进入文本他们会背得更快更熟。

二、开放阅读空间,让阅读充满生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儿童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就要为他们提高丰富多采的智力活动。”“不要让黑板的框框和教室的四堵墙把孩子与气象万千的自然界隔绝开来。”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教科书既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不是广义上的文本。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对话文本,从而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1.超越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课堂首先必须植根于文本——这片有待开垦的土壤,继而挖掘文本,超越文本,这样展开的教学对话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有思想的。文本是学习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只有阅读文本,才能产生感悟与质疑。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让学生先与文本对话,想想你喜欢孔乙己吗?为什么?在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以后不妨引领他们跳出文本,想想你认为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看到一个复杂的丰满的孔乙己,也可以说是读出个性。在教学《秋天》一文时,为了增加感性认识,我带领学生去学校花圃观赏花,站在操场上感受秋风拂面,看农民橘园的情景,亲手摘摘橘子等,回来再让学生领悟农家丰收图就如鱼得水,写出来的文章也充实多了。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而且引导学生“跳出课本”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阅读效率。

2.走进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实施,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体验生活。如教学《散步》可引导学生体悟亲情的美好,《羚羊木雕》让他们感受到友情的重要。当然,在阅读中,不能抛开文本自身意义,产生阅读教学的畸形,如“过分阐释”、“任意拓展”、“伪阅读伪问题”等。例如与《背影》对话,如果从父亲爬站台攀越栏栅的事件中,读出了“父亲违反交通规则”的感受,显然脱离了文本的特定环境和时代背景。

三、关注情绪体验,让阅读充满乐趣

“现实给予儿童的知觉信息,都要受情绪感受的折射,才能使儿童进入认识和理解的境地”(《情感教育论纲》)。要使学生喜爱阅读,把阅读当作一件乐事,一种享受,就必须关注他们的情绪体验。

1.向往美好的境界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明朗的夜景图。文章篇幅不长,富于想象。教学时,让学生闭上双眼,静心听配乐朗读课文,教师再配上舒缓而优美的旋律,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进一个祥和的、宁静的、充满温馨、充满诗意的夜晚。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眼前出现了什么时,他们思绪飞扬,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已深深地印刻在他们脑海里了。

2.感受语言的优美

初中教材选编了很多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等等。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品析,并启发学生将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出来直至背诵,就这样让学生在反复、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体验课文情景,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优美。时间长了,铭刻在学生头脑中的就不只是美丽的画面,还有精美的语言文字和美好的情感了。

3.享受成长的快乐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可以说,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一个将知识吸纳、整合、内化、再倾吐的过程,都是一次艰辛的创造活动。要让这种“艰辛”转化为“快乐”,就必须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充满信任和理解的、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威廉·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人在被激励的情景下,其工作效率是平常的2-3倍。”人的内心最殷切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课堂上老师要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享受到成长、学习的快乐。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时,学生才能喜爱阅读,只有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学生才能把阅读当做一件乐事。教师健康良好的情绪,常常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人文关怀”更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转移到高尚的、自觉的、稳定持久的水平上来,引导学生充满乐趣地探究式地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活动,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活动逐步进入“对话文本,享受阅读”的理想境界。

G 623.2

A

1672-6219(2010)增刊-0367-02

2010-12-10

杨字玲,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上海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