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刘 懿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1.1 面对危机,预防是关键。著名的牛津大学图书馆将危机预案分为危机控制管理、风险评估、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反应与灾后恢复等六大部分。根据危机控制的不同阶段和具体工作的不同,在“危机控制管理”部分,实现了分工明确:危机管理人员、危机反应负责人员、危机抢救负责人员、危机恢复负责人员、新闻官员、“持续服务”负责人员、馆藏保护负责人员以及危机控制小组成员。并设置了“风险分析与评估模板”,对图书馆可能面临的潜在危机进行识别并加以预防。
1.2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危机预案中的人事分工由“馆藏应急工作协调人、馆藏灾难协调人、应急预案委员会、馆藏管理负责人、馆藏流通部负责人与馆藏资源登记人、馆藏保护工作人员和馆藏抢救小组”组成,并对各方承担的功能与任务作了详细规定。
1.3 保护读者、馆员的生命安全是图书馆制定危机预案的第一要务。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制定危机预案时,把“保护读者、员工的生命安全”作为图书馆应对一切危机事件时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同时对图书馆员工参与危机抢险工作的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定,并提出要重视灾后员工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1.4 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系统与数字资源的危机应运而生。哈佛大学就指出,必须对关键性的数据进行异地备份,对馆内的IT设备的存放位置、生产厂家和使用的软件等信息进行记录,并随时与数据供应商和IT设备供应商保持联系。
1.5 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是将危机事件的后果降到最低的重要保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必须与本馆员工、相关机构与个人(如救援设备供应商、救援工作咨询人员)保持通讯渠道的畅通。在这方面,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制定危机预案时,对本馆员工的联系方式(如工作电话、家庭电话与电子邮件)、救援设备供应商与数据供应商以及救援工作咨询人员的联系方式都记录在危机预案中。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可以迅速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取得联系。
近年来,种族冲突对文化的破坏以及恐怖袭击、战争等给图书馆及其所存储的“社会历史记忆”带来的损失和灾难令人触目惊心。现在,处在数字时代范式转变中的图书馆又出现了新的灾难类型——数字资源的保护问题,例如系统安全、新介质信息的安全、网络安全等。图书馆防灾已经引起许多国家图书馆的重视,而且有些图书馆已经有了防灾、减灾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1966年,佛罗伦萨的洪水冲毁了意大利国家中心图书馆中的200万卷文件资料;2002年夏天发生的洪水给波兰、捷克和德国的档案馆和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损失;2004年9月德国魏玛图书馆的大火毁坏了数以万计的珍本、善本图书。
1976年7月28日,我国发生的7.8级唐山地震死亡24万多人,17万余人重伤,唐山市区90%以上的建筑物倒塌或严重毁坏。唐山市区的河北矿冶学院(现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华北煤炭医学院图书馆、唐山师专图书馆和唐山市图书馆建筑物倒塌或严重破坏,馆藏文献遭受不同程度损坏。同时,1995年1月 17日凌晨在日本神户、大阪一带发生的7.2级地震,6000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许多图书馆损失惨重。以神户工业大学附属图书馆为例,馆舍顶棚破坏、墙体龟裂变形、墙皮脱落,部分门窗损坏;大量书架翻倒、破损;各阅览室、书库、办公室的书刊散落地面;室内电子计算机、影视设备被砸或翻落地面,图书馆失去正常的服务功能。
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之间界限模糊,大多自然灾害可以引发其他次生灾害 (如汶川地震带来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堰塞湖等),是不亚于地震灾害的一种震害形态。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次生火灾燃烧2天多,东京市的日本桥区等地域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所有建筑毁于一旦。唐山地震时,河北矿业学院图书馆老馆由于不明原因诱发火灾,烧毁了馆藏的全部书刊;华北煤炭医学院图书馆馆舍倒塌后书刊又遭雨水浸泡,书刊损失达80%。
应急文化是公共安全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它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包含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图书馆安全价值观主要指“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善待生命,珍惜健康”的情感观、安全效益的经济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等。
建立以高校图书馆为中心的区域防灾联合体,是将已有防灾力量最大化的最为有效的战略手段。以灾难管理为目的协作能够在节省各成员馆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增强图书馆应对灾难以及从灾难中恢复的能力,是实施灾难管理最为有效、最划算和合乎成本效益原则的途径之一。
1954年《海牙公约》规定用“蓝盾”这个符号标注于文化遗址处,使它们免受由于战争冲突引起的攻击。1996年,国际蓝盾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Blue Shield,简称ICBS)成立。国际蓝盾委员会致力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免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威胁,由四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组成,分别是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纪念碑和遗址协会以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国际蓝盾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通过协调预防措施,解决并回应人为的和自然界的突发事件,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并欢迎世界各国档案馆、图书馆、纪念馆与古遗址部门和博物馆加入该委员会。
应急预案包括对灾害的预防和准备措施、灾害发生后的响应机制和步骤、灾害过后的恢复措施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的人员配备、权责划分等,是高校专业资料室为消除潜在的危险和将预料之外的灾害的破坏性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而制定的一系列应对议案。以国际图联(IFLA)为首的国际图书馆界对“危机预案”的研究与制定工作非常重视。国际图联“馆藏保护与保存组”在2006年发布了《国际图联灾害预防手册》,从灾难评估、预防与保护、灾难应急处理与灾难恢复等几个方面对图书馆在发生灾难时如何有效地保护读者、馆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与馆藏资源安全提出了具体建议。
风险评估;灾害预防;以人为本的优先保护政策;灾前文献鉴定议题管理及灾害情景演练。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有效的与媒体、读者进行沟通,准确通报危机事件处理的最新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帮助组织实现与各种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沟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高校专业资料室建立科学完善的灾害恢复的评估制,针对发生的灾害和处理过程进行评价,有助于人们认识所发生的灾害,提高反应能力,寻找防止灾害再次发生的措施。
北川图书馆在汶川地震中丢失了记录羌族1700多年发展史的500多页的“孤本”档案《石泉县志》,非常可惜,是一个沉痛的教训。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在夺取了数千人生命的同时,也摧毁了许多公司赖以生存的数据资料。但是摩根-斯坦利公司,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运作。摩根-斯坦利“打不死”的秘密就在于它有先进的数据备份。除了与其他公司一样作正常的内部资料备份之外,还在离世贸中心数英里之外的第二个办事处不间断地即时备份电子商务文件数据。世贸中心里的文件数据形成地的原始数据被毁后,通过异地保存的备份数据,公司很快就恢复了运转。珍贵资源实行多套备份、缩微复制、分库保存,是预防灾害的一项有利措施。
[1]曹文.生存教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磊,高波.国外图书馆危机预案制定现状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
[3]贾彩莲.试论图书馆联盟的灾难管理[J].图书馆杂志,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