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

2010-04-11 17:34竺亚珍马惟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视音频编目子系统

竺亚珍,马惟哲

(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18)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媒体资源的增多,高校图书馆积累了许多关于教学、科研、各类重大活动的视音频资料,它是一笔极为宝贵的媒体资产。如何科学保存、管理和利用宝贵的视音频资料,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以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例,探讨了适合高校图书馆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1 建设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高等院校。目前积累了大量的以视音频资料为主的媒体资产。但是,传统的资料管理模式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存在难以完好保存、查询不便、共享困难等问题。经过充分调研,浙江传媒学院成功申报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由本校自主研发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使用效果达到了预期要求。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Media Asse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MAM)是对各种类型媒体及内容(如视音频资料、文本文件、图表等)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与利用的总体解决方案[1]。它建立在计算机多媒体管理、视音频数据压缩、网络、数字化存储和数据库等技术基础上。目前,本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媒体资产的采集上载、编目检索、内容存储、信息发布、视频点播等功能,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

2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功能结构与实现

从浙江传媒学院媒体资产存储、检索利用和管理的需求出发,本校自主研发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由信息处理、内容管理、内容存储和应用四大子系统组成。

2.1 信息处理子系统

信息处理子系统包含了数字化采集上载、下载、编码、转码、简单索引生成等工作,它是基于Microsoft VC6.0开发平台,利用directshow和directsound等技术开发。

采集上载工作是媒体资料数字化的第一步,针对本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采集需求,采集上载工作站支持多种规格的录像机遥控及信号接口,包括:SDI、YUV、COM及S端口;双路(一路高码率,一路低码率)同时采集上载,并通过自动出/入点标记、手动出/入点标记等技术,保证片段截取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关键帧自动提取;单项采集、定时批量上载;采集上载同步进行简单编目。

目前,广泛使用的视频数据压缩标准主要是MPEG2、MPEG4和MPEG1。在本子系统中,面向视频编缉的应用采用高码率MPEG2(码率为8Mbps)压缩方式来保证视频编缉需要,而面向网络浏览和点播的应用则采用较低码率MPEG4(码率采用700Kbps)的压缩方式,适应网络带宽的限制。系统采用的视频采集卡是加拿大Matrox的DigiSuit LX系列视频处理卡,该卡被认为具有广播级质量,广泛应用于广电领域,但仅支持DV25、DV50和MPEG2等面向高码率的编码格式,因此本子系统采用双队列缓冲和多线程异步方式实现了多压缩格式视频文件的同步生成。

2.2 内容管理子系统

内容管理是整个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此子系统管理和控制系统存储的所有内容,实现编目、检索以及系统管理等重要功能。课题组利用Powerbuilder、SQL Sever数据库等技术构建了内容管理子系统。

编目是媒体资产内容管理和实现媒体资产再利用的基础,是媒体资产数字化管理的重要环节。为规范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保证系统中编目数据的有效和规范,以及考虑到行业服务的需求,本系统编目标准参考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简称《规范》)。该《规范》基本采用了当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DC(DublinCore)元数据的主要思想,也是国内第一部针对音像影视资料进行元数据定义的规范[2]。目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视频资源管理方面暂行推荐使用国家行业标准,即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标准。

本子系统的编目模块基于《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的元数据结构而创建,支持多分类体系和自定义编目等个性化需求,既能兼容现行的编目标准,又能实现编目项目的灵活配置。编目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符合《规范》中节目四层(节目层、片段层、场景层和镜头层)标引思想,引用规范条目名称,设计灵活的四层关联机制,可根据业务需要来确定编目标引深度,如只做第一层次的编目(片名、责任者、内容简介、类型等)以满足基本检索的需要,或进行非常细致的编目标引工作,以提高资源的再利用效率,减少制作成本。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确定不同的编目标引深度。例如,新闻中可能会包含比较多的具有再利用价值的镜头,对新闻类节目进行标引时就可以深入到镜头层。

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尽可能简单扼要地将媒体资料的节目、片段等主要信息进行编目,对于过细过多的镜头不需要一一进行编目。目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编目深度上采用多层次编目策略,选择两层编目,即节目层和片段层[3]。

2.3 内容存储子系统

从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实际出发,系统采用分布式智能存储管理软件,在基于SAN的存储网络环境下,提供在线、近线、离线三级存储方式。

在本子系统中,在线存储设备为磁盘阵列,主要用于网络系统中海量数据的即时存取,系统数据、编目数据、关键帧、近期采集/编辑的素材、准备播出和供VCD点播的节目等存放在磁盘阵列,磁盘阵列选用IBM FAStT600,采用RAID5技术;近线存储设备为数据流磁带库,主要用于网络系统中海量数据的定期存储,近期使用频率不高的素材、短期内不再播出的影视节目、历史资料等保存到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数据流磁带库,数据流磁带库选用IBM蓝鲸(LTO 3583)磁带库,此磁带库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可不断增加存储能力,利用数据迁移软件可以将数据流磁带库中的海量数据按照数据类型、使用频率等进行灵活的迁移;离线存储设备为光盘库,一般用于存放不常使用的数据。

本子系统存储管理服务器安装了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 Server系统软件(简称TSM)。TSM提供一个设备驱动程序驱动多种磁带和自动化存储设备运行,同时为存储介质和设备提供管理功能。服务器能自动跟踪存储数据版本、寿命和位置,并接收客户机的请求,控制磁带库实现数据备份、归档、空间管理以及灾难恢复管理等功能[4]。

2.4 应用子系统

应用子系统实现对媒体资产内容进行各种处理和不同方式的发布,如信息发布、视频点播、节目制作等。

本系统在视音频资料采集时采用双码流技术实现实时的高码流采集和低码流流媒体采集。流媒体采集生成Windows Media格式700kbps的流媒体文件,并通过流媒体服务器进行发布[5],读者可以通过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网页进行视音频资源检索并实时播放。Web网页的检索根据编目字段设置了个性化检索字段,主要有简单检索、热门检索和高级检索三种方式;也可以通过数据库类别进行分类检索。本馆采取了网上专家咨询系统,有关专家和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FAQ咨询、E-mail咨询、BBS论坛与读者建立广泛的联系与交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提高读者和用户的满意度。

3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3.1 系统网络架构

根据视音频资料数据量大,传输要求高的特点,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采用以存储为中心的结构模式,通过增加应用服务器的方式来增加系统的功能和处理能力。本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构建在网络化平台之上,采用SAN(存储区域网)与交换式以太网相结合的双网结构。在线、近线存储设备与采集工作站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组成存储区域网,保证视音频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和集中管理。同时各个服务器工作站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组成局域网,满足系统内部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交换。校内用户通过LAN检索数据库内容、点播低码流流媒体,校外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对外开放的内容。

3.2 系统业务流程

在本馆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通过采集上载工作站对节目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生成时间上精确同步的MPEG-2高码流文件和MPEG-4低码流文件;高码流文件进入自动化磁带库供后期编辑使用,低码流文件先保存在系统磁盘阵列暂存区,编目标引人员可以对它进行二次更详细的标引加注,丰富索引条件。编目标引的数据自动记录到数据库中供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器在线查询、检索。

低码流的MPEG-4节目数据通过WEB服务器进行网络信息发布。读者可以通过媒资网页根据编目字段(提供选择项)进行检索并实时播放;如果需要下载使用,可以提交下载申请,审批通过后,系统会通过存储管理软件完成节目的自动回迁,通过下载工作站完成节目的下载。

4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意义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负担着抢救和保存珍贵资料的历史责任,又肩负着提高视音频资料管理水平,高质量、高效率提供现代化信息服务的重托,它的建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4.1 开发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

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必须偏重于本校专业教学和科研资料的提供,并以此开展服务。本馆在三十多年的文献资源采集中一直侧重艺术类文献,尤其是影视相关资源的收集;通过各类晚会、毕业汇报演出、影视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活动及学校电视台自办节目,图书馆积累了大量具有传媒特色的媒体资产。图书馆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及服务对象,通过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将相关的视音频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数字化,创建特色数据库。目前,本馆已建立了新闻库、教学节目素材、师生作品等几个专题方面的媒资数据库。通过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加强了传媒特色数据库建设,为广大师生获取教学、实践、创作素材以及互相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4.2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有利补充

高校数字图书馆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旨在实现园区内14所高等院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创建文献资源共享与电子商务集成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模式[6]。园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综合了各高校的人才、设备、资源等各种优势,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以促进图书馆特色馆藏的进一步发展,成立了多媒体研究开发中心,展开广泛的项目、课题合作研究,有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教园区数字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共享研究”;“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互动式网络平台的构建与开发”;浙江省图书馆学会——“数字媒体知识库实证研究”等项目,通过加强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促进了高教园区多媒体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幅度地提高了数字媒体资产的价值和利用率。因此,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以作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有利补充,也为参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打下基础。

[1]刘宇,皮小东,骆德渊.中小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

[2]蔡克,沈冠祎,张炜.媒资系统在中小电视台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9).

[3]赵保颖,琚存华.浅谈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2).

[4]黄学军,孙建凯.贵州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J].现代电视技术,2009,(2).

[5]宋宜纯.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技术特点[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5).

[6]阮海红,沈兵虎,王志敏.高教园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视音频编目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我国首个超高清视音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沪启动建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启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基于内容结构特征的Flash电影视音频特征的提取研究
电视台视音频资料数字化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