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 经济人 文化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社会变革基础上人的自我观念及其演变

2010-04-11 16:48王德军
河南社会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观念政治经济

王德军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政治人 经济人 文化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社会变革基础上人的自我观念及其演变

王德军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历史不过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社会变革基础上我国关于人的自我观念的认识经历了从政治人到经济人再到文化人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的演变是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改变的反映,也是我们对人的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的体现。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呈现出向人的本真自我回归的趋向。

政治人;经济人;文化人;人的自我;观念

一、历史不过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史不同于自然发展史,自然界的变化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彼此发生作用的结果。在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中,都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而社会历史都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自觉活动的结果。只有人才有自己的历史,人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的目的。“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人是历史主体追求的最终目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2]。

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同样是人的身体(肉体),是否具有人的本质或在多大程度上具有人的本质,是与人的历史发展程度相关的。在马克思看来,人是自然存在物、精神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体,具有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既不是单纯的物质实体,也不是单纯的精神实体,而是通过自觉的有意识社会性实践活动来创造对象世界的一种现实存在物。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对人的现实性的占用,它同对象的关系,是人的现实性的实现。因此,正像人的本质规定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人的现实性也是多种多样的[3]。

历史是人的每一个现实的总结或活动轨迹。每一个时代的历史都是那个时代人们关于人的本质自我认识和追求的结果。人是关系的存在物。古往今来,人的生存都必须面对三种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自然、社会和自我是人的三大活动对象。在处理这三种关系时,对这些关系的不同侧重,体现出对人的本质自我观念的不同认识和追求结果,形成不同时代人的自我观念。如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政治人,人的活动对象重点是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世纪的宗教人,人的活动对象重点是人与自我的关系;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人,人的活动对象重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等[4]。当然每一个时代人都要同时面对这三种关系,每一时代之为这一时代的自我观念只是表明对人的某一方面重视和强调,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其他方面的观念和行为。历史时代的变革随着人的实践活动对象的改变,也产生出一种相应的人的自我观念。任何时代人们的生存生活都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任何时代都有相对重要的实践活动对象并形成关于人的自我观念在那个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纵观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随着中国人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实践活动主题的改变,人的本质自我观念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大致经过了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时期的政治人观念、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确立时期的经济人观念和市场经济确立到和谐社会建设时期的文化人观念三个大的阶段。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政治人到经济人再到文化人的演变体现出现代中国人向人的本真自我的回归趋向。

二、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时期的政治人观念

中国清代以前的两千多年的历史时代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突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孔孟所倡导的“道德人”观念占据着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现代西方的入侵使中国传统做人的观念受到毁灭性打击,“礼崩乐坏”,中国社会处于极度的混乱之中。这种混乱最突出地表现为政治的混乱,即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先后经历了清王朝后期、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三个历史阶段的变迁,每一个阶段都处在剧烈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之中。与此前相比,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的是政治上的沉重压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政治革命,推翻这三座大山(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伴随着的是经济革命(如土地改革)和文化革命(如移风易俗)。政治革命一直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主题,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的政治人观念。这种政治人观念就是突出强调人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对人的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感受最深的是政治上翻身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从此焕发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同时,为了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维护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需要清查人的家庭背景及政治历史表现,进一步强化了政治人观念,是否具有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成为认识人和衡量人的核心或重要内容。而与之相对,经济利益和文化知识的追求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大逆不道的,社会主义的奉献与追求物质利益截然对立起来,知识分子成为与工人农民相对立的阶级受到歧视和批判。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社会流行“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观念。到1957年的“反右斗争”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特别是党的九大在“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下,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及以后的“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抓革命,促生产”等,使政治人观念发展到一种极端的程度。

政治人观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内在必然性。中国革命是在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传统的中国封建社会是家天下,道德人观念的本质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使人们只能服服帖帖做奴隶,所以传统的道德人观念难以维持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秩序。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人观念曾经是中国资产阶级所向往并努力在中国推行的,然而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经济人观念难以发展起来,“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另外西方资本主义本身的问题和危机也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去选择经济人的观念,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人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刚刚掌握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一种改天换地的气魄、精神和勇气,要创造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旧社会也不同于现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新社会,因此,在国内外客观形势的基础上,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阶级成分),清除异己分子,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成为新中国实践活动的主题,在此背景下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人观念。受传统社会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人观念是新中国政治人观念的重要内容。政治人观念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形成了人与人平等相处的新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到后期发展到极端,全社会卷入阶级斗争的政治活动中,为“革命”而忽视生产,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陷入极度的贫困状态,并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在“反右斗争”和“文革”期间,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三、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确立时期的经济人观念

“文革”后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人观念,把中国的国民经济拖向了崩溃的边缘。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是这个阶段人们的突出感受,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民群众,人心思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否定了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并把工作的重点转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此后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就是把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把住这个环节不放松。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作为实践活动主要对象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如何通过生产劳动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关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心一意搞建设”等重要思想。邓小平以中国人的幽默提出著名的“猫”论:不论黑猫白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认为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支配下,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生产力逐渐成为中国人实践活动新的主题,中国社会逐渐改变了以前的政治人观念,而逐步形成了经济人观念。所谓经济人观念,就是在社会的各项活动中,更加突显经济活动的中心地位,在人的价值领域更加强调经济价值,并以经济的价值(如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人的价值。人们改变了对财富、金钱的看法,改变了以前把社会主义等同于贫穷、把资本主义等同于富裕的极左观念。

经济人观念是在政治人观念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产生并逐步形成的,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纠偏而不是忽视政治或不要政治。经济人观念的形成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土地还是原来的土地,人口比以前还要多,但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则比以前多了好多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中国人最大程度上解决了温饱,逐步实现了小康,并开始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迈进。但经济人观念也带来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突出表现为东西、区域、城乡、工农以及个人之间和单位之间收入之间差距的拉大。另外,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观念也产生了社会发展的GDP崇拜和个人发展的金钱崇拜,造成环境污染、道德滑坡、贪污腐化、偷盗抢劫、坑蒙拐骗等社会问题,违背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客观上也制约了人的发展。

四、市场经济确立到和谐社会建设时期的文化人观念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基础上,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快车道。从人的发展规律来看,人们在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会进一步提出思想文化上的要求和社会和谐的要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强调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此基础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突出强调文化和社会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念。这些新的观念预示着中国社会的实践活动主题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开始注重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由此带来人的自我观念的变化。中国人逐渐走出单一的经济人观念,开始逐步形成文化人观念。所谓文化人观念,就是在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基础上,追求思想境界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都是现代中国文化人观念的具体表现。

文化人观念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关于人的自我认识的新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主要基于中国的物质生产发展使绝大部分中国人摆脱了贫穷,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富裕的生活状态,经济上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政治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提高,人们的生存状态开始由以生产劳动为主向以生活消费为主转变,由注重劳动结果开始向注重劳动过程转变。“黄金周”的工作制度使人们有了更多的自由闲暇时间,人们在能够生存的基础上,开始思考什么是高质量的生活。

五、当代中国人向人的本真自我的回归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三个方面的关系,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体,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有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经济发展,从自然界获取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过富裕的生活;政治民主,从社会中获取平等的人格和尊重;精神充实,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全面发展——这是人的正常发展状态,只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转变,关于人的自我观念经过了从政治人到经济人和文化人的演变过程,每一次转变都是对人的自我认识的深化,也是向人的本真自我状态的生成。由于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决定着人的发展不可能固定在一个点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的物质需求的欲望是无尽的,而地球的自然资源和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唯GDP的经济中心论是人的发展误区,在物质生存的基础上,建设民主政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则为人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现代中国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人观念,随着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将会在世界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赵敦华.西方人学观念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吕学文

(E-mail:dalishi_sohu@sohu.com)

D6

A

1007-905X(2010)06-0047-03

2010-09-14

王德军(1965— ),男,河南延津人,河南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观念政治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维生素的新观念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健康观念治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