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炯,赵 洋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监管问题思考
周 炯,赵 洋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政府再一次深刻认识到加大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性。目前我国银行也存在着容易引发危机的种种风险隐患,为了避免累积金融风险,引导银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模式,加大银行内部监管力度,优化外部监管环境,完善现有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
次贷危机;银行监管;金融风险
2.银行外部监管环境尚不完善。银行外部监管环境是银行业监管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提高银行外部监管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对银行进行监管时,与监管有关的银行资产质量尤其是信贷资产质量、经营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等指标,还需要进一步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定,这样才能保证有法可依,进而提高监管效率。但目前我国在金融立法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很不完善。另外,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也是银行外部监管环境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刚刚建立,评级结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3.目前我国分业监管的模式不符合我国银行业发展要求。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是与资产证券化的泛滥发展分不开的。目前我国银行业发展需要鼓励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而金融创新的发展势必会影响证券业、银行业的发展。虽然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监管部门是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但同时也涉及证券业监管的各个机构,显然,我国现行分业监管模式各自为政的特性容易造成交叉监管或者出现监管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的银行都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银行也存在着容易引发危机的种种风险隐患。为了避免累积金融风险,引导银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模式和加大银行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银行监管模式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适用范围,各个国家都是根据国情和不断实践逐步摸索出来的,因而各国的监管模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我国也不例外。2003年银监会的设立标志着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一行三会”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主要是指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别对银行、保险、证券业进行监管,在此基础上,央行从货币政策方面进行宏观调控。从形式上看,我国银行监管体制已经基本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和配套措施都已建立,但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金融环境的改变,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也凸显出很多问题。
1.银行业内部监管效率较低。我国目前很多银行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忽视潜在的风险,在信贷风险管理、信贷资产质量审核、内控制度的完善方面存在着相对较多的问题。例如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盈利水平,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吸引大量贷款,进一步扩大了信贷风险。信息披露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银行内部监管手段。目前我国银行信息披露很不完善,空白,不利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健康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银行监管对于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此次危机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带来诸多启示。
(一)积极引导银行加强自身内部监管
内部监管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国际金融协会早在2007年就已经制定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强调银行的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并重。
1.积极引导银行重视第一还款源并且加强贷后管理。银行监管层应积极引导银行内部重视房贷的发放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并且要重视第一还款源,加强贷后管理。重视第一还款源要落实到行动,银行内部要定期考核贷款人及房地产商信用情况、收入情况,避免虚假贷款出现。要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严把放贷入口关,同时,规范抵押贷款放贷市场,防止恶意竞争导致抵押贷款质量下降[1]。贷后管理和贷前审核一样不能放松,在回收所有贷款之前的这段时期内,要加强对客户风险、市场风险等的管理,提高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对贷款者贷款后的所有指标进行系统的调查、登记、记录、分析。
2.引导银行努力完善风险管理方法。银行内部加强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度量信用风险。银行应借鉴国外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并结合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实际情况,构建内部信用风险模型,对客户进行动态评估,完善银行内部披露制度,使投资者掌握更为详尽的信息,进而提高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3.引导银行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针对目前大量出现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谨慎使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层要充分借鉴国外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的经验教训,积极引导银行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在产品设计、创新与应用过程中,要重视宏观经济、行业及公司研究,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各方研究成果,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2]。要增强金融衍生产品有关信息的透明度,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风险,维护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稳定,从而在保证金融安全的同时稳步推进金融创新。
(二)进一步优化银行外部监管环境
银行外部监管环境的优劣是决定银行监管效率高低的关键。不断改善和优化银行外部监管环境,也是目前我国加强银行监管的重要举措之一。
1.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银行外部监管的前提。针对目前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产品引起的各种风险,需要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具体程序进行立法,建立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协调的法律体系。对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发行、评级、退市都要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在健全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各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性和协调性,增强各个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确保银行业监管各个方面都能有法可依,不留任何空隙。
2.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一个尽职尽责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警示我们,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可以维护金融安全,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管层应要求信用评级机构不仅如实、客观地对产品进行评级,并且应公示评级标准,使投资者对产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同时要加强对评级机构工作人员的教育工作,增强责任感,使之意识到客观评级是信用评级体系的安全线。
(三)完善现有各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
金融创新产品的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模糊了金融监管各个机构之间分业监管的局面。因此,必须加强银监会与央行、证监会、保监会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建立资源共享、交流协作的机制,形成一股监管合力,逐步实现金融监管模式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
1.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各金融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互通有无,尤其是要构建一个健全有效的交流网络和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在不违背法律的基础上,科学运用各种信息共享方法,建立信息发布中心,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2.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在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发展阶段,银监会应起重要的指示作用,着重考虑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证监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证监会在审核产品合格与否的过程中,应加强同银监会之间的合作,在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共同发展,使金融安全与金融创新发展中达到均衡。
总之,我国政府应深刻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以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并重为原则,不断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效率,推动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1]韩丰泽.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2).
[2]陶玲英.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启示[J].财政研究,2007(18).
[责任编辑 迪 尔]
F832.1
A
1000-2359(2010)01-201332-02从而导致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意识淡薄,往往隐瞒信息或者编制虚假信息,阻碍了银行业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内信息评级机构技术标准、业务范围都还不完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200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