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个“为什么”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回答

2010-04-11 14:23:05秦正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公有制资本主义改革开放

秦正为

(聊城大学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关于六个“为什么”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回答

秦正为

(聊城大学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六个“为什么”,不是新问题,也不是新事物。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有力地回答了:在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发展,证明建设“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已经对六个“为什么”做出了完整而正确的回答。现在重提六个“为什么”,是因为:国内外对社会主义的疑问仍然存在,国际上意识形态的斗争仍未停息,国内“资本主义化”论调甚嚣尘上,国内“纯而又纯”理论仍有市场。要做到科学回答,必须做到:要从理论高度解释清楚六个“为什么”,要从历史角度重新申明六个“为什么”,要从特殊背景明确回答六个“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六个“为什么”,不是新问题,也不是新事物。因为历史上我们很早就面临和提出了这些问题,并且也一直在用理论和实践回答这些问题。现在,我们是在重提这些问题,而且要更加科学和有说服力地回答这些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为什么”问个“为什么”,搞清它们的背景和来龙去脉,才能对症下药、科学回答。

一、关于六个“为什么”的历史考察

过去面临和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最晚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最早可以上溯到鸦片战争和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开始。要救国救民,应该由哪些人来救、怎么救或用什么方式、方法来救,用什么样的道路和制度才能救到彻底,不再贫穷落后乃至挨打,这些问题不会有什么神仙皇帝、救世主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只能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回答。为此,中国人民奋勇抗争、前仆后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着这些问题,也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闭关锁国是不行的,只能落后挨打,被迫的打开大门对外开放也是不行的,那样只会挨打继续落后。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建立了太平天国;地主阶级先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继之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最后上演了“清末新政”;资产阶级维新派策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这些运动和方案,要么建立农民的小农经济社会,要么维持地主阶级统治的封建制度,要么照搬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但都因为不适应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而流于空想,最终失败。因而,也就没有能够找到上述问题的正确答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不但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的历史证明,国民党的老路是行不通的,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在国民党和帝国主义面前只能陷于空想。最终,经过力量的角逐和真理的实践检验,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得以建立。这一历史事实,有力地回答了:在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三大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创举。在政治上,没有照搬苏联的苏维埃制度,也没有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而是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实行了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文化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真正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但在此过程中,由于特殊的环境和认识的偏差,也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发展,证明建设“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不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影响乃至荒废经济建设是错误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人民的选择。农村改革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暗流涌动,个体经济源于千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们回城后的被逼无奈,对外开放起于广东福建侨乡人民的偷偷摸摸。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只不过是将这些“民意”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加以确认和升华,因而自然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也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以,改革开放是一个良性循环、群众与中央相互推动的过程。但是,改革开放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其前进道路上一直存在着诸多阻力和杂音。正因如此,才有了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的东方风来满眼春和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的晴空排云上碧霄,才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针,才有了中国“和平崛起”、“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崭新理念。改革阻力和杂音是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国家改革都会遇到的情况,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高瞻远瞩,及时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紧密相连,前者是强国之路,后者是立国之本,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或两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这些已经对六个“为什么”做出了完整而正确的回答。

二、关于六个“为什么”的现实缘起

2008年底,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李长春同志要求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回答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即六个“为什么”。重提六个“为什么”,是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申,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总结,更是对当前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阶段一些疑惑和杂音的回应与回答,带有极强的时代针对性。

第一,国内外对社会主义的疑问仍然存在。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者,从一开始就遭到了质疑和围攻。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重大挫折和陷入低潮,西方国家为之欢呼雀跃、额首称庆,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经历了波折和重大考验,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困惑。面对种种蛊惑和疑虑,邓小平曾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1](P382)“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P371)正因如此,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中国式发展道路”,取得了极大成功。尽管如此,红色中国的存在和发展,毕竟令一些西方人士不舒服,于是他们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社会主义“变质论”等。改革开放和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或者触动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使得国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疑和抵触之声也不绝如缕。面对这些疑惑和疑问,有必要做出应答。

第二,国际上意识形态的斗争仍未停息。自古以来,只要存在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斗争就不会停止,于今犹然。苏东剧变以后,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成为西方国家关卡打压、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过去的老手段不行了,它们就千方百计使用各种各样的新手段,利用科技文化输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拉拢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培植舆论喉舌。这样,西方所说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便成为了“普世价值”,“三权分立”成为现代社会最“民主”的政体和所谓的“国际惯例”,中国应该实行多党制和和议会制,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利用国际科技文化问题、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中国国家统一问题等,散布中国要把非洲变成“殖民地”等恶论,支持“台独”、“藏独”、“疆独”等势力,制造各种事件和风波。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中国实际上一直在积极应对,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2](P523);在提出中国“和平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实际行动,不仅为自己取得了辉煌成就,也赢得了世界荣誉和各国的认同。但是,仅仅有这些还不够,面对形势多变、险恶难测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国有必要对一些基本问题予以重新强调和申明。

第三,国内“资本主义化”论调甚嚣尘上。中国在社会主义建立之初,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存在着一些资产阶级和西方国家的代言人,存在着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其本质就是认为中国不应该通过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应该依附于西方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继明显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之后,国内近年又出现了一系列错误思潮,极力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从2006年的“西山会议”的主张到2007年的“民主社会主义救中国”热潮,再到2008年的“普世价值”热以及所谓的“零八宪章”,都否定社会主义道路,主张搞资本主义。这些思潮归结起来,最为突出的有两点,即主张民主社会主义和私有化。那么,民主社会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是否真得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可以拿来解决中国的问题?私有化真的是“人间正道”,是中国改革的发展方向?这当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其实质都是在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尽管在中国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越来越少,这种论调也只是一些邪说、杂音,但不可否认,这股思潮是存在的,并且还要持续。特别是当我们的发展面临困难时,总有一些人怀疑社会主义,迷信西方资本主义,甚至是一些无辜的人也会有这样的一些疑惑。我们不时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因此,搞清楚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非常重要,对此必须做出科学而有力的回答。

第四,国内“纯而又纯”理论仍有市场。与主张资本主义道路相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些人仍然坚持中国应该回到从前,回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之下。有人说,中国改革方向错了,主要是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减少了,国有经济削弱了。有不少人担心如果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势必引起我国经济基础发生质变。有人提出,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改没了,越来越改向资本主义了。有人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矛盾的,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有人简单地认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彼此对立、不可调和的。甚至有的人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实际上就是走向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有人认为,让民营企业家入党,实际上是给资本家夺权铺路,会造成“党变质”、“国变色”。有人提出,改革开放虽然使物质文明上去了,但精神文明却下来了,带来思想道德滑坡,不能说是成功的。改革开放以其实实在在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认同,但在前进中,也确确实实始终存在着这样一些怀疑和责难的声音。这些声音归结起来就是:改革开放是否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我们的方向和道路是否正确?这些问题绝不是小问题,而是关系到要不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根本问题。不搞私有化,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回到过去那种单一公有制上去呢?只有“纯而又纯”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吗?对此,也有必要作出明确而有力的回答。

尽管中央几代领导人和党中央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P371)也明确提出,要反“左”防右,因为“‘左’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势力。现在中国反对改革的人不多,但在制定和实行具体政策的时候,总容易出现有一点留恋过去的情况,习惯的东西就起作用,就冒出来了。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1](P228-229)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1](P375)要真正做好反“左”防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继续回答好六个“为什么”。

三、关于六个“为什么”的科学回答

搞清了为什么提出六个“为什么”,也就为正确地回答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要使这种回答科学而有效,还必须抓住几个着眼点,把握准确的视角,进行深入的论述和解说。

第一,要从理论高度解释清楚六个“为什么”。回答任何问题,必须有理有据,这里的“理”就是其理论性和逻辑性。回答六个“为什么”也是如此,必须从理论上解决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才能言之凿凿,确可信据。比如,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必须从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的公有制经济基础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来谈。讲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从政体决定于国体来谈,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从政党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来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能体现不同的具体利益的协调和协商。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不同的国情和历史传统决定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来谈,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不能照搬任何外国模式,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来谈,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中国必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要求中国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要讲清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有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租赁、承包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讲坚持改革开放,必须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推动来谈,中国只有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才能全盘搞活,全面发展。同时,要从理论上讲清坚持这些制度的优越性,以及照搬包括西方模式在内的其他模式的弊端和不可行性,增强解答的说服性和有效性。

第二,要从历史角度重新申明六个“为什么”。任何国家的制度,既有其符合逻辑性,更有其符合历史性。所以,要解释清楚六个“为什么”,更重要的还是从历史的选择上来讲清中国为什么坚持这些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搬其他模式,同时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视角讲清这些思想和制度的来龙去脉、长短优劣,从而使其更具有说服力。比如,讲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从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喧闹一时的“西化派”、“东方派”及其之间的争斗谈起,在二者都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背景下,中国最终“以俄为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3](P111)讲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要从中华民国时期的贿选、官选等选举闹剧谈起,从根据地的苏维埃制度谈起,从民主联合政府的构想和政治协商会议谈起,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选择性和真正代表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优越性。讲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要从中国历史上曾一度效仿西方,实行议会制和多党政治谈起,从三年出现三百党团、黎元洪参加9个政党、伍廷芳挂名11个党派、宋教仁被刺等乱象纷生乃至武力相向谈起,从国共两党的两度合作,根据地的“三三制”,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风雨同舟、患难相惜谈起,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及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讲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从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运动谈起,从地主阶级的抵抗派、清流派、洋务派、顽固派谈起,从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谈起,从蒋介石的维持现状和民主党派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谈起,从照搬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谈起,从而说明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必须走出特色。讲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谈起,从“一大二公三纯”的人民公社谈起,从经济特区和“三资”企业谈起,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讲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就要从鸦片战争前的“闭关锁国”谈起,从洋务运动、百日维新的失败谈起,从“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谈起,从“两个凡是”和解放思想谈起,指出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繁荣发展,否则只能停滞落后。同时,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正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议会制和多党制有民主的一面但也弊端丛丛,凯恩斯主义的流行证明资本主义也并非是“纯而又纯”的私有制,曾经典型“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日本早已全面开放,改革是一切国家发展的主线,全球化浪潮已将所有国家卷入其中。“中国制度”和“中国模式”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也符合人类历史的文明大道。

第三,要从特殊背景明确回答六个“为什么”。现在重新提出六个“为什么”,是有其特殊原因和背景的。要使回答科学而有效,就必须有针对性,针对其特殊背景来回答。比如,讲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要针对苏东剧变后的“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论调来谈,针对近年来的世界上的“马克思热”和2008年金融危机下《资本论》的畅销来谈,针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推进来谈。讲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就要针对中国应该“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和“告别革命”的论调来谈,针对“民主社会主义救中国”和所谓“普世价值”的宣扬来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更不会走向资本主义。讲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就要针对“人民代表大会不代表人民”的论调来谈,针对所谓提倡“三权分立”的别有用心来谈,指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一府两院”制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政治实践的伟大创造,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职能的高效运行。讲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就要针对“多党轮流执政”的论调来谈,针对中国“最终会走向共产党一党制”的疑惑来谈,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制度,不是权宜之计,只能坚持和完善,而不会放弃和更改。讲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就要针对所谓私有化是“人间正道”的论调来谈,针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彼此对立、不可调和的”僵化思想来谈,指出在中国这两种极端思想都是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反“左”又防右的。讲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就要针对“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改没了,越来越改向资本主义了”的论调谈起,针对“改革开放虽然使物质文明上去了,但精神文明却下来了”的担心谈起,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而不能走回头路。在针对这些特殊背景和声音进行回答时,不仅要分析其险恶用心和善良担心的性质,更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事实加以反驳和证实,从而达到生动活泼、团结共进的局面。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校:文 建)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al Answers to Six“Why”s

QIN Zheng-wei
(Schoo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rxism,Research Centres of Incorrupt Government,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Shandong 252059,China)

The six“why”s are not a new problem,nor a new thing.The historical facts of Chinese revolution forcefully answered:In China,we must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must uphold the CPC-led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must take the socialist road,must implement socialist public ownership.The tortuous development of People's communes and“Cultural Revolution”proved that building“pure”socialist public ownership is not acceptable.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a powerful way.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are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which has made a complete and correct answer to six“why”s.Now six“why”s are mentioned again is because:questions of socialism at home and abroad still exist,international ideological struggle has not stopped,domestic“capitalism”spreads,domestic“pure”theory has still a market.To make a scientific answer,we must do as follows:to explain six“why”s from the level of theory,to re-state six“why”s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to clear answer six“why”s from the special background.

why;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apitalism

A849

A

1000-2529(2010)04-0018-04

2010-03-15

秦正为(1973-),男,山东阳谷人,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央编译局博士后。

猜你喜欢
公有制资本主义改革开放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41:44
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备前提
商(2016年10期)2016-04-25 09:07:29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
党史文苑(2013年2期)2013-12-20 13: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