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通,赵 挺
(1.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 200233;2.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0042)
电子党务与党建科学化
徐学通1,赵 挺2
(1.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 200233;2.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0042)
党建科学化就是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党的建设。“电子党务”为实现党建科学化提供了新的空间和途径。从思想建设上,必须改进党的话语体系,掌握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提高思想建设的有效性;从组织设置上,可以支部建在网上,党务网站内容的生动性与形式的互动性是党建科学化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为党员信息管理、流动党员教育服务提供新的手段;在作风建设上,规范和利用好网络监督是党建科学化的保障。依托“电子党务”这一新载体,可以提高科学理论指导党建的有效性、党建方法的科学性、党建制度的科学性。
党建科学化;电子党务;科学性;有效性;网络监督
“党建科学化”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党为了应对新形势的发展和自身建设的状况而提出的[1],对于今后党的自身建设意义重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执政合法性。一个政党要长期执政就要掌握客观规律,讲求科学性。二是执政的有效性。通过党自身建设科学化程度的提高,逐步降低执政成本的投入,并日益提高执政绩效的产出,同时提高各个层级党建的工作效率,最终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对科学化有进一步阐述,即“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由此可见,从内容上看,党建科学化包括理论的科学化、制度的科学化与方法的科学化三部分。“党的建设”这一范畴,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狭义范围上的党的建设,主要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广义上的党的建设,除了狭义党的建设的全部内容之外,还包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党的纲领的制定,包括党在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的确立等。就狭义范围上来理解,党建科学化意味着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涵盖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的规律。
电子党务可以作为党建科学化实践的平台,为党建科学化的实现开辟渠道和拓展空间。
(一)思想建设科学化的新手段
科学理论是党的建科学化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党的建设符合规律、趋向科学的决定性力量。党的思想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思想理论在当代传播中,在依靠传统手段同时,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加以传播,通过改变语言体系,把严肃的理论内容用通俗易通的网络语言等形式表述出来,让更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的一代接受这一先进思想,让党员干部通过尽量简单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学习领会先进的理论。
(二)组织建设科学化的新方式
随着电子党务的日益发展和作用的不断发挥,其推动党的组织建设的作用,尤其是在组织架构的调整上的作用必将进一步显现。电子党务的推行能逐渐使层级构架的金字塔式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在内部沟通、组织管理上有助于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的实践探索。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扁平化组织形式的普及奠定了技术基础[2]。西方的政治理论学家通过对北欧的丹麦和挪威的议会政党的调查得出结论:人们对于互联网是否能够促进党内民主还存在一些柔弱的反对意见,但是它对政党机构的冲击却已经成为不容争辩的现实——层级的弱化、越级的沟通、目标导向团队的形成等[3]。从本质上来讲,官僚制的组织结构往往与等级制、集权、高成本等联系起来,而扁平化的组织却与分权、主体性、低成本等联系在一起,后者有助于不同层级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减少信息的流失和失真。而电子党务的建设至少为扁平化组织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分权管理机制、队伍提高素质以及基层授权等配套体系。
电子党务为党的组织建设带来诸多的革新,具体包括:一是有助于党组织的信息管理的创新[4]167。我们党的党员分布于全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使得党员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困难重重,电子党务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二是使党员管理尤其是流动党员的管理更为便捷。作为电子党务存在形式的党务网站、党员管理系统、会议视频、党员论坛、群众意见箱等要素均是党建科学化必须关注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不同行业、领域与地域之间的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党员的管理成为一个难题[5]。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不断攀升,这一虚拟空间成为人们活动的最大公共空间。我们党对此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利用。把党员信息纳入信息库建设,使党员的流动和管理基本信息都能在信息库内有所显示,可以解决党员流动管理上的难题。同时党员也可以通过电子党务系统与党组织随时保持联系,使得党组织与党员个体之间达到良性互动,有效解决流动党员的管理难题。三是有助于干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干部的队伍建设与管理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电子党务有利于健全干部选拔中的民主程序、选拔后的反馈程序,防止干部用人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三)作风建设科学化的新途径
党的作风建设走向科学化的主要体现是:运作成本低廉、服务高质有效、充分体现民主和干部清正廉洁。
首先电子党务为提高党组织的运行效率、降低党的组织运行成本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主要表现在提高党利用信息的效率上。电子党务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科技,对相关信息以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收集、加工、传递和存储党务信息,能有效地提高党的工作效率,同时快速达到党务工作的目的,降低内部不同层级之间的消耗。
其次,民主是当代政治的主要特征,有效地促进民主建设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员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党员有强烈的意愿并具有足够的能力来参与党内的各项活动,电子党务的公开性、互动性与党内民主有着天然的联系。电子党务的兴起改变了普通党员与党的领导干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促进了党内民主的发展。电子党务的推进,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党内事务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党在制定政策、作出重大决策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让党员参与、让党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党员和群众也可以通过电子党务的信息公开来监督党的相关运行。同时电子党务也为公民了解党的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便于公民网上的公共参与,这也是社会民主的重要内容。这样党员、公民和党的相关组织之间就能形成良性互动态势,促进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有效实施和快速推进。
最后,电子党务的推行有利于党的干部的清正廉洁。以“谁授权对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党内干部必须对党员和公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权力的固有特性——扩张谋私,使得握有权力的人极易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和进行权钱交易,从而损害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党仅仅依靠内部的约束机制很难真正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如今贪污腐化现象的严重性就足以看出其缺陷,所以必须借助于外在监督机制。电子党务的积极推行、党务公开的实现,是扩大党员和公民知情权的有效途径。它可以让全体党员和公民群众看到党务在“阳光下运行”,增加权力运作的透明度,打破党内权力被少数人垄断的格局,减少权力的“暗箱操作”。在党员和公民的集体监督之下,党内和政府相关监督机构才能真正有效运行,起到相应的监督效果,从而促进党政干部的清正廉洁。
(一)依托新载体,提高科学理论指导党建的有效性
电子党务的推行,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的有效性,尤其是在思想建设方面。作为电子党务的重要载体,党务网站担任着宣传党的意识形态的大任,政党必须改进其话语体系和政治语言的风格,掌握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一是执政党必须通过互联网开拓政党意识形态的阵地。目前,党的意识形态有不断弱化的趋势,尤其在年轻人当中,这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事实。电子党务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执政党必须通过电子党务提供的电子平台,加强自身的宣传,夺回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当然这种话语权的控制绝不是通过强制的手段,而是必须注意宣传的内容与方式,这是对党执政能力与艺术的考验。二是改进党的话语体系。政治语言应该避免常规化的说教,可以创新多种形式,形成相对轻松活泼的语言,以此来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只有好的语言才能够为思想的宣传与普及起到助推器作用。
(二)依托新载体,提高党建方法的科学性
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电子党务的实施,在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党务网站的建立健全和有效管理,为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实践、基层组织建设(如组织设置:“支部建在楼上”“支部建在网上”)、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和党员队伍的管理等方面提供依托高科技信息手段的新方法。党务网站在内容上应注重理性说服,在形式上可以活泼生动,这样党员、群众和组织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党务网站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网民对于党务网站的关注,表现为点击率的高低。事实上,在我国电子党务的实践中,众多“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精神家园”均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从内容上来讲比较实用,形式比较灵活,比如有些“在线论坛”“不懂就问”栏目往往备受好评。可见网站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高点击率的保证。其次,有效的互动包含着双方的激烈讨论、协商沟通和达成共识三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党的网站应该建立相关的平台,比如公共政策的论坛,允许任何人发表评论,真理会在辩论中越来越清晰。这种形式的互动有利于双方共同成长,对于公民来说是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对于执政党来说,公民充分参与下的公共政策是实现社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
(三)依托新载体,提高党建制度的科学性
以党的作风建设来说,清正廉洁是党能长期生存与成熟发展的重要基础,规范和利用网络来构建科学的制度以保障对党监督的有效性,是党建制度科学化应遵循的原则。监督是民主的应有之义。既然电子党务作为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工具与机制,那么电子党务涉及的网络监督就具有双重的内涵:党内的监督与网络社会力量对政党的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是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而电子党务的建设减少了这方面的缺陷。电子党务有助于规范和深化网络监督:一是党外社会力量的参与,有助于发扬党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维护党的良好形象。二是党务信息的公开使得小道消息几乎失去生存的空间,使网络空间的社会监督趋于理性。在电子党务的背景下,社会力量的民主参与成为必然,而执政党的应对却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更是执政艺术的体现。
从我国具体的实践来看,电子党务的建设已经为党的建设带来了众多的革新与进步。在新时期,执政党在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外,有必要进一步全方位地推进电子党务建设。但也必须指出,电子党务中“电子”是工具,“党务”才是核心和目的。电子党务绝不是简单的党务上网,而是一种工作模式的转换,涉及党务模式、运作流程、组织形态、执政领导方式等多方面的改变。有学者由此指出,“电子党务不是现有党务的电子化,而是党务的改革与创新”[4]85。要防止实践中手段与目的颠倒的现象,增大电子党务给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带来的动力。
[1]姚桓.提高科学化水平:一个新的党建理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11).
[2]江林,等.扁平化组织与网络化沟通[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孙景峰,王锐.电子党务与党内民主发展[J].学习论坛,2007(12).
[4]刘建兰,佟岩.中国电子党务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朱长利.长效机制与党的基层组织政治核心作用[J].东疆学刊,2008(4).
D26
A
1000-2359(2010)06-0082-03
2010-03-16
[责任编辑 许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