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与前景

2010-04-11 12:55梁承武
关键词:儒学国学研讨会

梁承武

(韩国中央大学校,韩国 首尔 156756)

21世纪儒学研究

中国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与前景

梁承武

(韩国中央大学校,韩国 首尔 15675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儒学开始走上复兴的道路。从1978年到2008年间,共召开了204次学术研讨会研究探讨历代儒学思想,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果;国际儒联开展了儒学普及运动与儒学高峰论坛等活动;从2004年开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纷纷成立,推动了普及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儒藏》编辑工程开始启动,历代儒家经典和大儒全集纷纷出版;中国各高校纷纷成立国学讲坛,开设国学培训班课程;各地区的儒学学术活动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儒学复兴运动将走向体系化、现代化、大众化、信息化、制度化。

儒学;复兴运动;学术活动;普及

一 序 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10月山东大学主办的“文科理论研讨会”起,开始了中国学术界讨论孔孟思想、汉代董仲舒、宋明理学、清代哲学,以及进一步讨论近代哲学、当代新儒学思想的历程。根据蔡方鹿教授所收集的资料[1](PP.1-38)以及中国儒学年鉴资料[2](PP.227-230),从1978年到2008年间,共召开了204次学术研讨会,研究探讨、重新评价了中国历代儒学思想,并成立了不少有关孔子和儒学的学术团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在中国学术文化界盛行的所谓“文化热”或“儒学热”“国学热”期间,集中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学思想,获得了可观的学术成果。

由于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的关注和支持,1994年10月由10个常任会员团体和15个国家儒学团体在北京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2003年成立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工作。21世纪面临多元化社会的转变,需要提倡“和谐”思想来适应“和平”“发展”的世界秩序;以“贵和”“重生”思想作为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内容加以传播和利用*国际儒学联合会“中西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比较专家座谈会”(2007,4)。。当代中国各项儒学研究推广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不断推动着当代中国儒学的复兴,为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二 中国儒学热的学术活动情况*从蔡方鹿及诸位编辑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召开儒学学术会议情况》中抽出整理重要会议资料,参考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儒学年鉴》(2009)所记2007-2008年间召开的有关儒学会议资料来补充。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历年来研究儒学的学术活动广泛开展,研究探讨、重新评价儒家思想,并由此取得了许多学术成果,成立了相当多的儒学学术团体。所举办的学术会议,计1970年代2次,1980年代34次,1990年代72次,2001-2008年间97次,现按年度择要整理如下:

(一)20世纪70年代

1978年10月在山东大学召开的“文科理论研讨会”,有70多位学者参加,这是中国内地此后一系列儒学学术会议的开端,也是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首次较大型会议。1979年10月在山西太原召开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讨论会”,有170余名专家出席,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讨论了苏联领导人日丹诺夫对哲学史的定义对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

(二)20世纪80年代

1981年10月在杭州举行了建国以来首次“宋明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有269位学者参加,共提交了185篇论文,讨论了宋明理学对中国后期社会的政治、文化影响,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及其伦理思想评价。1984年9月在曲阜召开了“全国孔子学术讨论会”,纪念孔子诞辰2535年,成立了“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孔子研究筹备会”,研讨孔学在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将儒学研究逐渐发展为国际性学术活动,使中国儒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985年12月在湖北黄冈召开了“纪念熊十力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共有100多人出席,讨论了熊十力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熊十力思想的重心和特点、熊十力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986年10月在宁波召开了“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有6个国家137名学者参加,提交了95篇论文,研讨了黄宗羲生平地位、思想渊源、著作情况、思想性质及黄宗羲思想研究方法论。

1987年8月在曲阜召开了“第一届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有13个国家120余学者参加,以“儒学及其演变和影响”为主题,讨论了儒学内容及评价、儒学演变及历代儒家学派和代表人物、儒学与现代化。1987年9月在安徽宣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现代新儒家思潮学术讨论会”,讨论了现代新儒家的定义、思想特征、学术贡献、代表人物、形成原因、发展阶段以及研究方法。1987年12月在厦门召开了“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共有107名学者出席,弄清了朱子学的源流,扩大了朱子学的研究领域,深化了朱子学研究课题,并更新了朱子学研究方法。1987年12月在山东大学主办的“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有100多名学者参加,讨论了周易与哲学思想、周易与传统文化、易学发展史。1987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界定“现代新儒家”为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为特征,力图吸纳、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现代化的学术思想和文化哲学。1988年4月在洛阳召开的“洛学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讨论了二程洛学的基本特征、二程思想的异同、二程洛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1989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了“第11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共有7个国家85名学者出席,主题是“退溪学在儒学中的地位”。1989年10月在北京·曲阜召开了“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有25个国家300余名学者出席,主题是“孔子、儒家的历史地位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在开幕式上宣布会议开幕;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谷牧致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部分与会学者并发表讲话。

(三)20世纪90年代

1990年10月在山东临沂召开的“荀子学术思想研讨会”,讨论了荀子的学术地位及其学术思想。1990年10月在福州、武夷山召开了“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有200余学者参加,讨论了朱子及其学派在哲学、经学、历史学、伦理学、文学、教育、文化领域的成就;探讨了其学术思想内涵、本质、价值、效用和影响。1990年12月在中山大学召开了国家“七五”重点项目“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课题的“现代新儒学与当代中国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新儒学与中国近代思潮、新儒学发展的未来导向、现代新儒学的定位。1991年10月在曲阜举行了“海峡两岸首次儒学学术讨论会”,这是在中国内地第一次举行两岸学者间的儒学交流,对共同提高儒学研究水平和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共识起了重要作用。1992年6月在四川德阳召开了“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各国共214名学者出席,收到了140篇论文,讨论了儒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儒学与东亚经济的发展、儒学的现代意义及其教育、伦理思想。1992年7月在西安召开的“儒学与当代社会国际研讨会”,讨论了儒学的内在矛盾及群体本位、儒学关于“人的价值”学说。1992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纪念贺麟先生90寿辰“贺麟学术思想讨论会”,有200多学者出席,讨论了贺麟先生的哲学体系、学术贡献、治学方法、品格风范、人生道路、与现代新儒学的关系。1993年8月在威海召开了中、韩、日、越“孔孟荀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这是“儒学文化圈”国家学者的盛会,越南学者的出席给会议带来了越南儒学研究的资讯。1993年11月在开封召开的“中原孔子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孔子的忠信仁爱思想、教育思想、义利观、道德观以及孔子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1994年5月在山东邹城召开的“孟子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讨论了孟子思想的历史价值、孟子及其思想在儒学中的地位、孟子思想与现代经济文化建设。1994年8月在曲阜由人民日报和东亚日报共同召开了“孔子思想与21世纪”国际学术讨论会,中韩两国学者共60余人参加,指出了两国学者研究儒学对21世纪发展的贡献,非常有意义。1994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大会”,共有20个国家300多学者出席庆典,以“历史的回顾与21世纪儒学的瞻望”为主题,分15个专题,进行了3天的讨论。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李瑞环出席了开幕式宣布会议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致词;会议还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召开了第一届会员大会,选出了谷牧为国际儒联名誉会长、韩国成均馆长崔根德为理事长、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为名誉理事长。1995年8月在四川宜宾召开了纪念现代新儒家唐君毅先生的“第二届唐君毅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有100多名学者出席,深入研讨了其学术思想、生平及其在海内外的影响。1995年8月在武汉召开的“徐复观思想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讨论了徐复观学术成就的总体评价、徐复观学术思想的多方研究。1995年10月在浙江余姚召开了纪念黄宗羲逝世300周年的“国际黄宗羲学术研讨会”,探讨了黄宗羲学术思想的特色及影响。1995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14届国际退溪学会议”,以“儒学·退溪学与未来社会”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1995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有150名学者出席,评价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探讨了其融合中西思想而创造的思想理论体系。1995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学术研讨会”,讨论了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儒学,如何总结五四以来批判儒学的经验教训等问题。1996年1月在成都召开的“儒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讨会”,讨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儒学,儒学有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儒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等问题。1996年7月在贵阳召开了“中国贵州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讨论了发掘阳明心学资源、阳明心学的影响和再评价、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6年7月在青岛召开的“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讨论了康有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贡献。1998年9月在济南召开了“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有海峡两岸及新、韩、美、德等国90多位学者出席,提交了60余篇论文和专著。1998年10月在河南孟州召开了“韩愈国际学术讨论会”,有58名学者出席,提交了40多篇论文。1998年10月在开封召开了“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有50名学者参加,提交了40多篇论文。1999年3月在绍兴召开的“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了阳明学说的近代意义、王阳明思想内质的拓展。1999年4月在江西金溪召开的“纪念陆九渊先生诞辰860周年学术研讨会”,有120多位学者参加,收到40篇论文。1999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儒学面向当代和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了中国当代的社会与文化转型、儒家学说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1999年10月在北京、山东召开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共有20个国家300余学者参加,以“儒学与21世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选出了谷牧为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二届会长、新加坡企业家唐裕为理事长、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为名誉理事长;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李瑞环会见部分与会学者并发表了讲话。1999年10月在陕西眉县召开的“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了张载实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点、张载实学思想对宋元明清实学思潮的影响。1999年10月在武汉召开了“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从文字考释、文本复原到思想诠释,对郭店楚简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四)21世纪的学术活动

2000年4月在张家界召开的“儒商精神与21世纪中国及东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讨论了儒商的定义、现代儒商的特征、儒商精神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000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儒家传统与人权、民主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了传统儒学与现代民主、人权的关系,中国儒学对西方近代人权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影响,儒家传统如何实现向现代人权、民主思想转换等问题。2000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朱熹全书》新书发布会”,讨论了朱熹思想、朱熹著作以及朱熹历史地位的评价。2000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百年易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了20世纪易学研究的特征、易学著作和人物研究、20世纪易学的诠释方法等问题。2001年8月在黄山召开“2001国际儒学研讨会”,讨论了儒学与“以德治国”、儒学与新文化运动、儒学与儒教、朱子学与徽州儒学、戴震与儒学、徽商与儒商研究、新儒家方东美研究。2001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儒学与新世纪的人类社会国际学术会议”,有100多名学者出席,讨论了儒学与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前景。2001年12月在昌平召开的“儒学与家庭伦理学术研讨会”,讨论了现代家庭伦理现状,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对家庭伦理的影响,现代青年人的婚姻观、生育观、朋友观,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以及儒家伦理在现家庭伦理关系的作用。

2002年2月在中国社科院召开的“儒家与宗教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及其在现当代社会中的定位、儒家思想中“学”与“教”的关系、儒教是否是宗教、当代儒教之争的焦点与问题等问题。2002年8月在洛阳召开的“二程洛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二程洛学与实学的关系、二程洛学思想的特征。2002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儒学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儒学与全球化的关系、儒学传统与现代文明。2002年10月在四川都江堰召开的“儒家德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了儒学德治思想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现代社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2002年11月在衡阳召开的“2002中国王船山国际学术研讨会”,以“船山学与现代文明”为主题,有90多名学者出席,提交了8部专著和90篇论文。2003年11月在武夷山召开了“《朱子全书》与朱子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朱子全书》收录了朱熹各类著作28种,总计约1 500万字,为全面深化朱子学的研究,推动其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3月北京召开的“儒教与东亚的近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了儒教在东亚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儒教与东亚近代化的关系、儒教与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等问题。2004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6个国家的120多名学者出席,以“儒学的当代发展与理论前瞻”为主题,探讨了当代儒学研究与评价、当代儒学新形态、儒学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2004年8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了“第一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有200多名学者参加,以“忠恕之道促进世界和平”为主题,讨论了古今融会的专题研究、“继往开来”的历史研究。2004年10月在北京·山东召开了“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大会”,共有25个国家300多学者出席庆典,以“儒学与当代文明”为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并召开了第三届会员大会和理事大会,原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叶选平当选为会长,新加坡企业家唐裕连任理事长,谷牧会长被推戴为名誉会长,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和台湾孔孟学会理事长李焕为名誉理事长。2005年9月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以“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为主题,共有10个国家140位学者出席会议,提交了120余篇论文。2005年9月在香港孔教学院召开了“第二届儒学国际研讨会”,200多名学者出席,提交论文160余篇,以“儒教、儒学与儒商对人类的贡献”为主题进行了讨论。200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2005国际儒学高峰论坛”,研讨了如何弘扬儒学思想中的优秀文化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儒学的新作用。2005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以“儒家经典研究”为主题,讨论了五经等儒家经典的文本研究及研究方法、研究趋势。2005年11月在四川宜宾召开的“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讨论了儒家伦理的历史命运及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构建、儒家伦理的基本德目在现代公民道德教育中的功能与价值。2006年4月在山东邹城召开的“2006儒学全球论坛——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有100多位学者出席,研讨了孟子的心性学说、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学诠释方法。2006年8月在四川德阳召开的“国学现代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国际论坛”,共有9个国家100多名学者出席,讨论了国学与儒学的关系,国学现代化、国学中的和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9月在澳门举行的“第三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与现代意义”为主题,讨论了“从文化自觉与根源意识看对话文明”及“以儒学带动世界文明”。2006年9月在衢州召开的“2006中国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暨国际儒学论坛”,以“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为主题,研讨了儒家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南孔文化对浙江文化乃至江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2007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国际易学论坛·现代易学”,探讨了周易的“和谐”理念、易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如何建设现代易学文化。2007年6月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第15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共有15个国家200多名学者参加,以“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为主题,讨论了东方哲学与现代伦理重建、中西哲学比较与对话、中国宗教哲学与世界宗教文化传统的对话等问题。2007年8月在山东临沂举行的“儒学全球论坛——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10个国家100多名学者参加,探讨了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涉及民本思想、和谐观、富民强国、隆礼重法、尚贤使能。2007年9月在河南安阳举行了“第18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暨首届传统文化促科技创新国际论坛”,有320多名学者出席,收到了100篇论文,探讨了周易与传统文化及哲学、周易与中医学、周易与养生、周易象数。2007年10月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举行的“2007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年会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学术研讨会”,有80余位学者参加,提交了40余篇论文。2007年10月在湖南岳麓书院召开了“东亚书院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有50余位学者出席,探讨了书院与儒学的关系;对韩国书院研究的三个方面展开了学术交流,书院制度也传到朝、日,成为儒学在东亚地区传播的重要载体。2007年11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了“儒学与21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共有60余位学者参加,讨论了孔子及儒学的核心价值、儒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召开的“儒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有60余名学者参加,探讨了“儒学与当代社会”的社会热点问题,就儒家和谐思想与公民社会、“国学热”“读经热”与当代社会、儒学现代性的文化分析、儒学道德理想的现代评价、儒家伦理规范与现代社会转型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2008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学术研讨会”,有30多名学者参加,讨论了儒学与两岸关系、儒学内涵与特性等。2008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对各地儒学普及工作的经验进行了交流,讨论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批判与继承、传统与现代、普及与提高等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2008年8月在武夷山召开的“朱子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有5个国家100多学者参加,讨论了朱子理学思想的内涵及其教化作用、朱熹的教育思想与书院建设、朱熹的生态伦理思想等问题。2008年9月在曲阜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共有10多个国家136位学者参加,以“儒学的当代使命”为主题进行了讨论。2008年9月在浙江衢州召开的“2008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共有10个国家40余学者参加,以“儒家文化与当代道德建设”为主题,研讨了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道德建设中的现实意义。2008年10月在中央党校召开的“2008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高层论坛”,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的关系、儒学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儒学与和谐社会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儒学。2008年11月在中国社科院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儒学文化论坛”,以“最近中国与韩国儒学研究成果分析”为主题进行了讨论。2008年11月在人民大学召开的“国际儒学论坛·2008国际儒学研讨会”,共有150多位学者参加,以“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价值”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2008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汉唐盛世与汉唐哲学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08年年会”,有80多位学者参加。2008年11月在杭州·上虞召开了“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25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有90多位学者参加,收到60多篇论文,以当代大儒马一浮的“六艺学”思想为中心进行了研讨。2008年11月在江门召开的“纪念陈白沙诞辰580周年大会暨陈白沙与宋明理学学术研讨会”,有1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2008年12月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召开的“国学与当代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有100多位学者参加,讨论了国学在当代文明建设中的思想资源发掘、国学热的理论反思、国学的教育及未来走向。

三 中国儒学复兴运动的展开

(一)儒学普及运动与儒学高峰论坛以及东亚公民道德学术活动

具体可参照国际儒学联合会“每期工作报告以及学术研讨会资料”(2002-2008),兹不复述。

(二)孔子学院的成立与推动普及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

1.从2004年11月韩国首尔成立第1家孔子学院开始,到2009年3月为止,已在81个国家设立了316所孔子学院。在韩国已成立了十几所孔子学院,目前正积极进行汉语教育,并主办“汉语水平考试”(HSK)。2010年全球可望建成500所孔子学院。

2.孔子学院首先推广普及汉语教育,然后进一步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即书法、茶道、中国画、功夫、围棋、古典讲读等项目。

3.孔子学院目前计划推动以五种世界语言翻译《五经》,将利用最普遍使用的语言来翻译,出版平易近人的儒家经典翻译本。

(三)《儒藏》编纂工程事业的推动

1.2002年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开始着手选编儒家经典文献的善本,现已出版《儒藏》180多册影印本。同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孔子研究院,次年开始进行东亚地区的儒藏编纂工作。

2.2004年6月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主持的《儒藏》编纂工程,其主要目标是对曾在中国以及东亚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文献做一次全面整理,编纂成一个独立性的文献体系。《儒藏》工程计划先编精华本、后编大全本。精华编收录中国的儒学文献450余种和韩、日、越等国儒学著作50种,共2亿字,将在近年出版。大全本共6000种,12亿字,计划在2020年出版。

(四)国学百家讲坛以及国学培训班课程

1.北京大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坛*参考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国学大讲堂网以及淘宝网、百度网的国学大讲堂、国学培训班资料,2009年9月。,针对国内外各部门的优秀管理者先后开设了中国管理哲学系列课程、中国管理思想系列课程、中国国学系列课程以及游学中国系列课程。还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为主,开设了国学大讲堂、国学百家讲堂等15个国学教育项目。学院先后培养了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近3000名学员。学院以弘扬国学、共创和谐为宗旨,面向当代企业家,试图以国学思想启迪智慧,以国学素养修养身心,以国学因缘结缘学友,以国学情怀拓展胸怀,以国学智慧成就企业,以国学精神实现完美人生。讲坛的主办单位有历史系、光华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经济学院、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所、考古文博学院、艺术学院等。

2.200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文化书院与乾元国学合作,以“返本开新、转识成智、崇德广业、明体达用”为宗旨,创办了“北京大学乾元国学教室”,开设了“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董事长班”“国学精读班”“西学精读班”等课程。课程是三年学制,希望帮助学员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企业文化培训中的作用和价值。“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董事长班”: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易经、孙子兵法、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美学、西方哲学、文化论坛等专题课程。“国学精读班”:一年级包含的课程有国学概论、史料学——经典介绍、四书精读、道德经精读、庄子内篇精读、商君书精读;二年级包含的课程有儒家与诗经、名士与玄学、佛教与佛经、史学与史记、兵家与孙子兵法、唐宋诗词赏析、红楼梦哲学解读;三年级包含的课程有儒家与礼记、三传之左传、宋明儒家——理学二派、明清与近代思想家、本土宗教——道教、古典文学名著赏析、中国美学。经过8年历程,以国学为标志的培训课程受到了普遍重视,已毕业的学生共1900人。

3.2003年清华大学设立了中国国学大讲堂总裁研修班、国学智慧与卓越总裁高级研修班、国学管理研究生课程、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总裁(CEO)班等21个课程。其中,中国国学大讲堂总裁研修班的宗旨是:(1)恢复“经史合参”的人文传统,以经解史,以史证经,让历史现身说法,以史实中伟大磅礴的人物与事迹,真正与经典的智慧结合起来作深度研修,彰显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精神。(2)儒、释、道三家皆尊,旨在阐扬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推古陈新,立足于中华文化之整体智慧,通向儒、道、佛的思想殿堂。(3)倡导知行合一,可广泛了解国学的思想精华,以求触类旁通;又可随兴趣爱好而一门深入,实地修证体验知行合一的经世妙用。

4.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长春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嵩阳书院、长沙岳麓书院等校的国学班,北京师大国学博士课程班,以及各省市政府机构或社会团体主办的国学班,大部分都开设了儒学与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经营管理学结合的各种培训课程,参加学习的学员以企业和政府机关的最高管理者(CEO)以及高级干部为主,通过学习,学员一方面提高了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另一方面领悟到了中国管理思想的精华。另外,还开设了少儿国学班,经过“弟子规”等国学基础教育,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如济宁英才国学培训学校、南京师大新思达少儿国学班、华东师大少儿国学启蒙诵读班、绍兴孔子礼仪文化学校幼儿教师培训班等等。

(五)各地区的各种儒学学术活动

中国全国各大学的有关儒学研究机构和各省市以及各社会团体的有关儒学学术团体机构,从改革开放以来,克服种种困难,从事儒学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在此无法一一介绍研究,将来会进一步收集资料,把学术成果介绍给国际学术界。

1984年9月在曲阜为纪念孔子诞辰2535年周年而成立的“中国孔子基金会”、1996年9月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曲阜“孔子研究院”、2008年成立的“尼山圣源书院”等学术机构的学术活动,将在曲阜孔子文化节的“世界儒学大会”上发表,在此从略。

还有自2000年以来在上海、四川、浙江、湖北、贵州、吉林、山东、山西、广东、陕西、河南、福建等省市成立的省市级儒学学会或研究会,以及由其主办主编的《中华文化研究集刊》《儒学天地》《阳明学刊》《朱子文化》等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的学术刊物,对儒学的研究与普及推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六)历代儒家经典与大儒全集的整理出版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出版社中,只有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少数出版社组织力量整理出版儒家文献。但自80年代以来,很多省市都建立古籍出版社或书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理、编纂历代儒家的经典文献与大儒全集,除出版四书五经标点本、诸子百家标点本之外,如《朱子文集》《朱子语类》《王阳明全集》《刘宗周全集》《黄宗羲全集》《王船山全书》《熊十力全集》《马一浮集》等,是其中佼佼者。这项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目前在中国可谓硕果累累、方兴未艾。

四 中国儒学复兴运动的未来展望

(一)儒学复兴运动的体系化

1 进行儒学的体系化工作 在中央及各省市的大学研究所、学术团体等研究机构召开的各种儒学学术研讨会上讨论得出的学术成果,将在继续不断的评价过程中积累起来。

2 推行中国政府支持的《儒藏》编纂工程 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对国家未来科研学术项目的研究及其体系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国教育部支持的《儒藏》编纂是对中国儒学经典文献的收集整理,通过对版本的选择与精确的校勘和标点工作等,使整个编纂过程按照国际标准运作。这也是一项为未来的儒学研究提供基础的重要体系化工作。

3 今后儒学的发展方向 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有30年了。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在国家领导人提出“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与“和谐社会”的氛围下,中国儒学的体系化将以何种形态持续下去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1)我们要明确认识到,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儒学是不会成为主导型的政治纲领或指导思想的。(2)现在流行的各种“国学热”和“儒学热”会使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展开新的认识,给确立人格尊严和民族特性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儒学复兴运动 相信未来中国的儒学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儒家化的形式而发展。这项课题在中国学术界已经成为热烈讨论的主题,但未能马上得出结论,需要很长时间来讨论。就像佛教传入中国时必然经历中国化的过程一样,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扎根,也一定要经历漫长的中国化过程。未来的趋势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人类的全面发展、全面解放→走向民主人文思想的发展”,与中国传统的儒家人文精神相互补充和融合,使其向与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吻合的方向而发展。并且儒家文化会吸纳社会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思想精华,向与其他文化共存并进、多元和谐的民主仁学方向发展。*参见吴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顾与展望(论纲)》,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009年9月。

(二)儒学复兴运动的现代化

1 高等教育机关和企业及政府机关的现代知识信息结合 在各大学里,按照领域类别开设培训课程,由不同部门类别的专家学者,教授国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的专门知识,使国学讲堂发展成为企业及机关高级管理者修习的产学结合的制度化模式。未来企业级机构和国学级儒学的合作关系将会持续下去,儒学复兴运动也将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形式。

2 在各大学设立国学院与国学班帮助学生学习国学 在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的国学院和国学班里,针对在校学生开设国学专业。国际儒联和中国政法大学合办的国际儒学院硕士课程的开设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一件事,也是培养未来儒学研究人才的长期投资项目。

3 地方省市之儒学普及运动的成功实例 如广州市天河区新元小学的道德教育成功实例,以及成都市开展的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鼓舞了今后小学和初高中的国学教育,为其注入了活力,让我们得以期待现代国学教育的逐步实施。浙江省儒学学会与浙江省图书馆合作主办了3年30多场“儒学·国学·浙学系列讲座”的经验也值得重视、推广。现在在各省市由民间社会团体、地方政府机构设立的国学讲堂和国学班非常活跃,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家长们的关心和支持。但是天价学费、不守诚信的国学培训班问题是当下需要立即纠正的倾向。

(三)儒学复兴运动的大众化

1 投入长期的时间和热诚的努力 儒学复兴运动是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新格局。但是儒学复兴运动存在诸多限制。我们仍需要投入长久的时间和耐心的努力,并且还会经历很多磨难,所以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有很大成效。

2 推广反映儒学思想基本内容的书籍、漫画和DVD 中国孔子基金会按主题类别制作的“CCTV104集大型动画《孔子》抓帧版系列丛书”,8本漫画书和4张DVD作为优秀的儿童读物和视听物,在帮助孩子们理解孔子和学习孔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台湾台北市孔庙管理委员会制作的“台北市孔庙2008年度、2009年度释奠典礼特辑”DVD也是优秀的推广儒学的资料,将会在理解释奠典礼方面充当一定的角色。像这样的书本画册和宣传资料应制作得能够引发大众的兴趣,并通俗易懂。

3 建立和普及现代社会礼仪 像婚丧礼仪等,对于各种家庭礼节、学校礼节、公司礼节、公共礼节(社会礼节)、国家礼节、国际礼节的内容和进行程序,应按照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相符合的方向予以解释说明,并予以详细规定。按照礼节类别制作各种视听材料(Hand-book、Video、CD-ROM、DVD)。推广各种礼节,让人们容易理解礼节的意义,并把这些礼节真正地引入到生活中。

4 通过儒学经典讲座、讲演和论坛展开普及活动 对于想要学习儒学经典的大众,应长期持续地为他们设立讲座,以此来普及儒学思想。

5 通过儒学研究文献的今注今译整理资料 儒学研究的基础是注释古文儒学文献,并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今注今译工作应转换为现代语言的解释、注解,并把它活用为平易近人的基础儒学资料。

(四)中国儒学复兴的信息化

1 儒学研究资料的资料库(DB)化工作 应尽早地把广泛的儒学原始资料和研究成果积累起来,并把这些基础资料活用在达成儒学体系化、现代化的过程中。

2 制作儒学研究资料的CD-ROM/DVD 把通过DB化而构造成的有关儒学的研究资料按照学派、人物、部门、或主题类别制作成CD-ROM/DVD,并把这些优质的学术信息提供给各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这不仅可以给专业研究人员,甚至是一般人的研究提供方便和良好的环境。

3 将已经过整理的儒学资料网络化 及时把儒学研究资料整理到“中国儒学资料库”(暂称)网站上。通过提供网络资源,使世界各地的儒学研究者可以很方便地利用这些信息。还应考虑把儒学资料提供给中国国内的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中心,使世界各机关及有关研究者都能方便地利用它们。

4 促进国内外的广泛学术交流 应广泛地促进和其他学科领域的交流,以及和国外学术团体及机构的学术交流。并把每次儒学研究的有关资料积累起来,积极发掘新的研究项目,促进国际联合研究计划。特别是促进中国各大学进行儒学研究的学术团体,以及台湾、香港、韩国、日本、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儒学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们进行学术交流。

(五)儒学复兴运动的制度化

1 编制儒学道德伦理科目的教科课程 即使有十分优秀的教师和良好的教材,要发挥教育的持续性和效用性,不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是不能维持课程的生命力的。只有通过正规学校教育里的编制课程,才能收到预测的效果。因此如果阶段性地把包含最基本儒家传统文化的简单伦理道德编制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共同科目中,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首先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实行这项制度,然后逐步地、阶段性地扩大到初中、高中和大学。

2 逐渐推进儒学道德伦理科目教育 目前中国的教育政策和社会认识上还不能完全接受把儒家道德伦理课程编制到学校教育的正规课程里面,中央政府在实施这项制度时也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这是一个不可拖延并十分重要的问题。可先在几个示范地区选定实验学校先施行,如果反映和预期效果良好,则渐渐扩大到省市,以至全国。

3 广州市天河区新元小学的道德教育成功实例[3](PP.1363-1371) 2006年9月新元小学在借鉴台湾学者蔡札旭先生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后,申报了德育科研课题——“传统道德精华当代教育——以《弟子规》为教材”,结合社会实际,札实渗透中华传统道德精华,提升师生、家长的道德素养。目前中国大部分家长非常愿意让子女学习《弟子规》等儒家伦理道德课程。

培养子女的良好德行从《弟子规》落实做起,让子女的道德意识通过不断锻炼、实践而形成一种安定的道德习惯和道德教养。

4 四川成都教育局颁布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参考淘宝网、百度网的国学大讲堂、国学培训班资料,2009年9月。2008年底成都市教育局以颁布实施纲要的形式,要求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均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学生集体诵读时间每周不少于60分钟,中考、各年级调研考试今后都将适当增加和渗透国学经典学习的内容。

五 结 语

中国儒学复兴运动已经有了稳步的进展。从很久以前开始,专家学者们就通过中国国内的各种有关儒学的学术研讨会,以当前的中国儒学普及和儒学复兴运动为主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虽然在有些地方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很多部分还是达成了共识的。所谓儒学复兴,这个历史性、时代性的大课题,笔者相信没有人会认为它是朝夕可就的。这是需要投入长久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的。

从外部的视角来看,在当前意识形态体制下,主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学术团体以及人力与资源的配置仍然会受到限制。我们有必要以开放的角度来审视,并给予一定的理解。笔者相信,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历史也在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中国的儒学复兴运动一定会更坚实地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并且一定会获得成功。我们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儒学复兴运动的成功会给予日渐后退、停滞的韩国儒学的复兴注入活力。

[1]蔡方鹿,赵恒伟,陈刚,李恒山,武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召开儒学学术会议情况[M].成都:四川大学政教学院,2007.

[2]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儒学年鉴2009·儒学大事记[G].济南:中国儒学年鉴社,2009.

[3]黄明同.儒学普及教育巡视与思考——儒学研究者的些许审视[C].北京: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2009.

(责任编辑:沈松华)

TheDevelopmentandProspectofChina’sRevivalMovementofConfucianism

YANG Sung-moo

(Chung-Ang University, Seoul 156756, Korea)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 has started its revival of Confucianism. From 1978 to 2008, 204 conferences were held to discuss Confucian thoughts of the past, and considerable academic achievements were made. Furthermore,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fucianism launched the movement of spreading Confucian ideas and sponsored summit forums on Confucianism. Since 2004, many Confucius institut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out the world, which have popularized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promoted cultural exchange; many Confucian classics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the project for the Confucian work collection,Ruzang, has started;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developed forums and training courses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areas also have enjoyed great succes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China’s revival movement of Confucianism will be a systematic, modern, popular, informational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one.

Confucianism; revival movement; academic activity; popularization

2010-01-13

梁承武(1944-),男,韩国中央大学校教授,韩国儒学学会会长。

B26

A

1674-2338(2010)02-0010-09

猜你喜欢
儒学国学研讨会
“垂”改成“掉”,好不好?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儒学交流在路上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在齐越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