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0-04-11 12:44江立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信息化

江立功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安徽 安庆 246052)

1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高校作为知识型机构的代表,走在了最前列。我国在进行数据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国家层面,建成了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依托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为高校提供丰富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便利的服务体系;在社会层面,全国出现了众多专业的图书管理信息化服务企事业单位,如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在高校层面,每年数以百计的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项目同时实施,全国公办高校大部分已建立自己的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在线图书服务系统等服务平台和工具。这些多层面的努力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而方便的知识信息资源,极大地满足了高校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对知识、信息等及时、便捷、海量获取的要求。

当然,由于各学校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的程度不一样、客观条件影响等原因,仍有不少高校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一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对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关注不够,有的民办高校甚至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更谈不上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

高校领导、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够是阻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很多高校领导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给图书馆配置几台电脑,安装几套管理软件这么简单,而忽视了对信息化人员的培养、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的提高、服务态度的培养等,相反,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2.2 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差距较大;第二,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差距大。2000年前后中国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出,民办高校因建校时间短、资金紧张、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甚至没有自己的校舍、图书馆,更谈不上对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民办高校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我国公办高校的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另外,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差距也很明显。比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学术性计算机互联网络,其全国网络中心及各地区网络中心和主节点都设置在各地的重点大学内。重点大学从建设经费、科研支持、技术支撑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导致了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差距较大。

2.3 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技能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的众多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健全先进的招聘制度,其工作人员长期以来都是来自各老师家属、领导家属或各种“关系户”,导致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无法有效地发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有些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甚至是由学校的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的专业人员兼任,往往无法及时顾及到图书馆信息系统出现的故障。

2.4 总体信息化深度不够

在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因领导信息化意识、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很多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停留在较浅的层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科学在各领域的科学应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一些科研实力较强、财力较为雄厚的高校不断将射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五星”服务理念等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应用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但更多的高校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电脑+网线”的信息化建设思路里,严重阻碍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发展。

3 推进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努力提高工作人员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

工作人员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高度决定了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好坏与优劣。我国高校图书馆人才选拔机制和体制决定了其工作人员信息化素质的缺乏,从而导致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认识不足,也进而导致了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因此,必须把提高工作人员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作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3.2 扩大图书管理的服务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最终是为学校广大师生读者服务。因此,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从读者的角度来规划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是简单的 “电脑+网线”模式。

首先,信息化管理要让读者能快速、自由地享受图书馆资源。比如为读者服务有了实行全开架服务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读者可以在图书馆网上或现场从容挑选自己喜爱的各类书籍,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并且也方便了广大读者。

其次,为教学服务,开发情报职能。也就是利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拓展专业知识,扩大图书管理的服务范围。在信息密集的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管理者使用大量的高技术电子设备,面对网络上大量专业信息,分析、研究、综合、重组各类信息,使之与读者的需求相匹配,使读者满意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第一,可以与相关公司合作采用“征订目录”或与教师共同进行采集图书的方法,使每本书都能充分发挥作用。新书采购后、验收、编目都按规定的程序把新书目上传上网,并及时打印张贴告示,让读者了解、流览和查阅新上架的书籍并定期开展新书推荐活动,利用软件的功能优势扫描后放在网上。第二,设立“参考咨询室”承接辅导和服务,提供各种参考资料,极力为专业科做好二、三次文献。图书馆又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与归纳,使信息服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使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信息。

3.3 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动态的管理过程。在这个系统中,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对信息化建设的效率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要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如计算机的应用、维修、和本岗位业务有关培训等,同时还要注重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使其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另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让工作人员注重从自我和他人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知识。可以通过定期的工作总结形式,让工作人员把自己的工作经验需要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交流和学习发现问题和改进,这样可以让工作人员在无形与有形中提高了图书信息化管理水平,不仅可以拓宽工作人员的知识面,而且也培养了管理队伍的团队学习精神。通过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4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宝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高校中,图书馆是广大师生读者获取知识的源泉之一,信息化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程度。而在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同时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备技术,人员的培训等,无疑需要支付高额的投资。因此,学校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除了学校自行建设的方式外,亦可以采用借助外部力量的方式,联合起来共同建设图书管理的信息系统。比如,通过教育厅、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设计院、研究所或者企业等外部力量,获得技术、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可以加快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建设工作能顺利完成。

[1]陈友军.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

[2]杜华.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探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3).

[3]梁乃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