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芳
(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河南 平顶山 467036)
文献资源优化配置和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平台的搭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网络体系。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提出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
河南省文献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特别是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迅速,虽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呈现多样化,但是其服务对象主要还是为本校师生。高校的这些资源无法提供给社会共享,其价值无法很好的体现,信息不能被充分利用和传播,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河南省文献信息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系统,分别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科研系统图书资料室。除公共图书馆外,其他机构均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仅为本部门用户服务,造成各自为政,资源重复采购的浪费现象。
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Halis)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组成部分,省级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实现了公共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编目等功能,为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方位、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服务。但其协调作用限于河南省内高校,难以协调全省的文献资源建设。河南省内地区众多信息机构的文献资源还不能发挥出整体优势,难以构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为推进河南省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由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牵头成立河南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HNSTL),重点服务于科技文献信息的查询方面。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河南省文化厅针对本省实际,为解决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缩小“数字鸿沟”,提高人们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也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一项惠民工程。
区域性图书馆馆际协作工程由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财经学院等五所高校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了河南省省会高图书馆馆际协作组织。
从以上几个工程的建设情况看来分析,我省文献资源建设有以下特点:文献信息资源分布广泛,三类机构业务各有侧重,馆藏和服务内容各有特点,形成互补;文献信息资源分布、发展不均衡;重复订购和资源短缺并存;数字化程度普遍提高,但自建数据库的选题特色化不够明显;古籍、善本等珍贵资源丰富。
如前所述,河南省文献资源主要集中在三个机构,近几年特别是高校馆更是发展迅猛,河南的几所老牌高校,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其文献类型各具特色。另外,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作为科技情报机构的代表也是专门从事文献信息服务的事业单位,具有国家一级查新和信誉咨询单位的资质,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还有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了发掘本地文化,各自建立了特色馆藏文献。
针对河南省各馆藏单位文献特色,综合考虑各参与馆的优势,基础条件等具体情况,考虑学科专业覆盖相对齐全,资源结构符合河南省经济发展,印刷与电子资源相互补充,馆藏资源与虚拟资源相互依存的文献信息系统。初步选定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作为首批参加河南省文献资源平台建设的成员单位。
从我国文献资源共享建设的经验看,组织协调是最大的障碍和难点,是制约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要想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采用理事会的组织形式进行管理,共同按理事会章程及相关协议运行,且在建设中可以利用已经建成的几个信息共享工程,对其进行整合,减少二次开发成本,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献资源平台。
首先获得主管机构批准,获得政策、经费和人员支持,测算总的投入及参与各方的分担额度;在投入确定后,应缜密地分配使用经费。选择一个中心点来进行服务的集中管理,建议依托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其有相关的管理及运行经验,因而其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及投入,提供更多的服务,起到“图书馆的图书馆”的作用,在整个组织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经费应全部或部分来自拨款。各参与馆根据协议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参与馆的责任、投入及提供的服务是基本对等的,其经费由各参与馆自行承担。
河南省文献资源信息平台构建的基础是安全、稳定、可靠。为了能实际运作,首先要组建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服务机构——“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中心”,该中心采用理事会的组织形式,按照“分散加工、集中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共同建立系统。参照国家和各省的已建立平台,以此为蓝本,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中心选择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为数据中心,依托一家科技公司进行平台开发及后续维护,系统开发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计算机公司承担,由于从业经验丰富而具有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同时成员单位文献资源的来源一般正当、合法、且有专门审核把关,不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版权的后顾之忧,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公司的信息技术人才优势和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的资源优势。
河南省文献资源信息平台的设计定位应着眼于文献信息资源使用与管理的功能化整合。对全省文献信息进行综合性加工、管理和统一发布,实现共建共享,满足全社会成员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在平台系统设计理念上要符合IT技术发展进步的方向,适应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要想彻底改变全省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重复购置局面,对各馆都需要的数据库,可通过集团购买方式,降低购买费用。目前我省集团购买的数据库数量较少,而且每个院校购买数据库时,虽然通过的是招标模式,但是价格还是较高,特别是一些垄断性的数据资源,年年涨价,又不得不买。
目前团购数据库采用的检索方式是集中放在一个服务器上,其他站点通过网络进行检索,存在检索速度较慢的问题。如果各参与方选用镜像方式,有些图书馆大量硬件、维护费的投入都难以接受。综合两者我们采取两种模式结合的方式,少数经费充足的高校采用镜像站点,其它大多数院校使用本省高校网站在线检索。
国外数据库现状是集中在省内重点高校或老牌大学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二级院校与科研机构里引进了很多高级人才,虽然我省已经通过团购的方式购买了springer数据库,但是更多的专业外文库无法查阅,导致这些高层次的人才无法查阅及了解最新国外研究成果的事实。又因为此种文献的利用主要集中在高层次人才,我们采用整合统一检索平台的模式,将这些外文资源的题名及文摘做系统整合,需要全文者可通过文献传递服务进行有偿索取。由于国外更加重视版权的维护,在进行此项整合过程中,要提前与各个数据库供应商进行沟通并签署相关协议。
河南地方文献收藏中有丰富的地方史志、历史人物和名人著作及大量的地方出版物。河南省图书馆自建地方特色数据库3个,郑州市图书馆收藏的文革资料及嵩岳文献;南阳市图书馆收藏的南阳籍作家作品;洛阳市图书馆开发了“牡丹文化数据库”等都颇具特色,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为了充分发挥特色数据库特有的信息优势,避免内容贫乏或重复,特色数据库建设必须协调管理,分工协作,联合建库。要使各图书馆既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又是终端用户。从而打破地域界限,建立特色或专题的共享网络。
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联机文献检索及全文传递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开放各类文献题录和文摘的免费查询服务,并根据用户通过网络提交的全文请求进行传递服务,加急请求可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允许使用邮局汇款、银行转帐、网上支付等多种付款充值方式,便于用户即时、高效地利用文献资源。针对参与方,其用户文献阅读权限还为本单位的所有资源,另外的资源使用也要通过协议中规定的方式进行。部分成员单位的馆藏资源较为丰富,不但拥有电子文献数据库,还有相关的光盘、磁带、胶片、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可为需求者有偿提供复制、翻录。普通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身份注册,由服务中心为其设立相应权限,获取所需资源。
总之,优化配置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为了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来为社会服务。以读者需求为主要目的,为读者提供便利,以网络资源、馆际共建等满足读者需求,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促进河南省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1]王雪燕,朱江等.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浙 [J].情报科学,2008,(8).
[2]李辉.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研究与实践[J].情报科学,2008,(7).
[3]杨宇,许明金.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模型[J].现代情报,2008,(6).
[4]李咏梅,陶方林等.多校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4).
[5]唐振宇,陈凤岩等.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与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