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河南红十字运动的历史经验
——以《会务通讯》为中心

2010-04-11 07:49崔家田
关键词:红会会务红十字

崔家田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洛阳河南471022)

全面抗战时期河南红十字运动的历史经验
——以《会务通讯》为中心

崔家田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洛阳河南471022)

全面抗战时期,各地红十字会处境多有窘困,而河南的红十字运动却搞得有声有色。河南多处红会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是努力突破各种内外条件限制,播撒人道之爱,生存下来并有所发展,令人称奇。究其生存发展之道,无私无畏的工作精神、独到的工作能力与内通外联的协作机制实是其生存发展的脉门。

红十字运动;河南;全面抗战时期;慈善;《会务通讯》

近些年来包括红十字运动在内的慈善事业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热点,但对红十字运动历史经验进行探究的研究成果却尚未见到。对之进行探究,不仅可以廓清其生存发展之道,更可为今日红十字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史鉴。《会务通讯》全称为《中国红十字会会务通讯》,从第11期起全称改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务通讯》,1941年1月在重庆创刊,1945年8月停刊,共出34期(本文统以《会务通讯》称之。“红十字会”本文亦简称“红会”)。民国以来,河南兵连祸结,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全面抗战时期,河南更是三面环敌,大部沦陷,但地处战争前沿的河南各地红会在艰难的历史情境中,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是本博爱胸怀,行慈善之为,立足地方,开拓进取,担负起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生存发展之道,实值探究。

一、无私无畏的工作精神

全面抗战时期,河南各地红会人带着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刻认知与对红会宗旨的极度认同及对困苦之境人民的深刻同情,怀着无尽爱心奋发而为,发扬无私无畏的工作精神投身社会,才将河南的红十字运动搞得有声有色。这种无私无畏的工作精神在河南各地红会领导者与基干成员身上体现最为明显。终民国时期,各地因人起会,因人失会的情况多有出现。各地红会会长的作用不能小觑,尤其是在河南这样的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一个人要想作为红会合格的领导者除了要具备相应的资源动员、管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无私奉献、无畏报国、服务社会的工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表率一方,领袖群伦,增进红会自身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完美阐释红会公益品格——“博爱恤兵”之宗旨。洛阳分会会长于文钊与固始分会女医院院长孙嘉惠就是其中之例。

于文钊弱冠失怙,弃医经商,“中岁而后,家计日裕”,遂于1926年自动入会。于个人生活俭于自奉,布衣蔬食,但对于慈善事业则尽力以赴,博施泛爱,鳏寡孤苦“赖以举火者,殆不可以偻计”[1]。凡遇有慈善义举无不量力予助,赈灾、周济之事知无不为:“尽善心使然也”。1936年于被举为分会会长后,对办理会内一切事务更是不遗余力,一时会务办理成各地之冠。抗战以后,办理救护工作,往往警报还未解除,即督促救护人员并亲赴被灾地点争先抢救。救护伤民时,因恐耽延时机,竟自备食资“馈饷救护人员及受伤之贫乏者”。后因操劳过度积累成疾,然虽“卧病在床,尤复以会务为念”[2]。孙嘉惠更是十余年间,为红会事业出钱出力无私奉献,虽遭磨难,但仍誓以终身为红会服务[3]。

周口红十字分会在1940年河南大饥荒中的作为更是强有力地诠释了红会的公益社团品格,将红会成员无私无畏的工作精神展现无遗。1943年春夏之交,周口红十字会联合多方力量筹办施粥场,红会人员尽职尽责,泽及穷氓,足遍陋穴,查灾详明,放赈求活,救民无数。施粥结束后,灾民为了表示感谢,特向周口红十字会赠送“惠及灾黎”匾额一块。同期,周口还设立了专门收养流落街头灾童的保育院,其经费由周口救灾委员会拨付,院务由世界万字会周口分会主持。但因该院克扣灾童口粮及管理不善,有些灾童竟然被活活饿死。这一行为与周口红十字会主持之施粥场的尽力救助形成强烈反差,以致当地群情激奋,舆论哗然,连当时的周口小报也于报端抨击斥责:“周口成立保育院,十人见了九人叹。”[4]两相比较,高下立见。

全面抗战时期,河南红会人赈助无私,救护报国无畏,博爱泛众,力行人道。正是有了这种仁爱的、利他的、为公众利益着想的不竭精神动力,全面抗战时期的河南各地红会才能够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屡困屡搏,不断破解各方限制推进会务向前发展,增进世人对红会的社会认同,团结同仁,凝聚力量,汲取资源,不断增加组织的社会声誉,累增红会的“社会资本”,彰显红会的公益品格,让红会的生命力愈发旺盛,从而形成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各地红会成为一个“理想会”——一个组织者与参与者践行“博爱”社会理想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公益社团,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人道赞歌。

二、独到的工作能力

抗战以后,总会对各地红会的支援限于条件多有减少。各地分会处境日蹙,不少分会会务陷于停顿,甚或解散,但河南各地红会整体上仍然保持着相当数量。考察该期河南红十字运动的历史经验,其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与“在地化”的生存策略不可不谓河南各地红会组织生存发展的脉门。

(一)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红十字会在组织设计上有一个完整的科层制组织架构,总会可以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指导各地分会会务的开展,然其在实际运作中却有相当的弹性。会务开展好坏,端赖分会自身努力,且尤与分会自身的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全面抗战时期,河南各地红会正是秉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主动适应相关人群与社会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积极获取社会认同,才使自身组织与诸种会务得以不断发展。

抗战军兴,战地救护遂成红会工作之重,且分量随着战争形势的演变也日益加重。然欲施行救护,非有相应人才与资财不可。河南不少分会即是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先期进行了救护力量的培养与物资的储备。1935年至1936年,洛阳分会和洛阳医师公会就联合组织防空训练班,招收爱国青年,授以防空、防毒、救护知识,培训了一批救护人员[5]。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河南洛阳分会更是因应时势需要,做了相应的准备工作。会长于文钊鉴于“国难之日,亟非广事筹蓄不足以持久而图存”,遂联合会中诸人及时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组设防空救护队和战地医疗队,负责洛阳的防空、防毒与救护工作。随后即倡办两期救护训练班,先后训练学员180余名。学员个个均有救护知识与能力,可以应付战时伤兵治疗及敌机轰炸后的救护工作[2]。除此而外,洛阳分会还预置大量中西药品,设立医院,故日后能虽“风鹤屡惊”,而“闾阎安堵,濒死获全者至众”[1]。河南其他各处,如漯河、修武、南阳等地也都作了相应准备。河南各地红十字会的战前储才(材)行动为红十字会战地救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必备的基础。而河南各地红会在实际工作中更是处处本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开展会务,为民众服务。如,固始分会在灾民救护中即是根据灾民实情,想灾民之所想,急灾民之所急——针对难民多生疾病,体质较差,不能来院就诊的情况,特别组织急救队,积极主动携带药品,上门服务,逐日分别前往救治,综计全年治疗多达万余人次[6]。全面抗战时期,河南各地红会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还表现在各种对总会的“请设”要求上。1942年,郾城分会会员多人上报总会要求筹组分会新店办事处,从事救济事宜[7]。

全面抗战时期,虽然河南各地红会因经费及战事影响,会务开展多有困难,但各地红会不是坐待时日,而是砥砺奋发,悉心筹划,拟定计划,以期尽早恢复,推进会务。汝南分会即是一例。汝南县城自1941年两度沦陷,“举凡会中一切药品器具,损失罄尽”[8],局面几乎不可收拾。为恢复会务,汝南分会积极主动多次召开理监事会议商讨整顿办法,并将所拟办法呈请总会核示。

河南各地红会正是由于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才能战前储才(材)未雨绸缪,战中救护主动、及时,战后复兴悉心筹划而有所创获。在其他各项工作中,河南各地红会更是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主动承担相应任务,适时调整工作部署,不断将红会的服务范围由城至乡推至基层,延伸拓展服务区域,扩大服务人群,播撒人道之爱,推进会务开展。

(二)“在地化”的举措

红会工作千头万绪,所在各地境况亦多有差异,因此开展会务仅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还不够,各种举措还要“在地化”——立基当地社会情境及既有条件进行主位思考,符合当地社会实际,才能成行。

红会的征募工作主要包含募捐经费与征求会员两部分。经费是基础,会员为根本。全面抗战时期红会总会对于此类工作多有一定的指导乃至相应的规定,如要求设立专职征募机构、聘请地方行政长官与地方名流担任征募组织的相应职务,乃至举办各种活动吸引潜在的捐助者进行征募等。但各地在实际的征募活动中还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模式。河南各地的征募活动除了按照总会要求,进行“(准)组织化征募动员”以期最大程度连接政府资源以外,还立足地方,借力发力创设了一系列“在地化”的举措。借助传统社会关系网络进行征募就是河南各地红会征募的一个特点。民国时期河南各地红会发起者与组织者无外为官、绅、医、商。这些发起者及参加者多非一般穷苦之人,己身多有一定资财。河南各地红会组织前期发展阶段亦是多赖入会人员以己之力进行征募,吸纳会员,扩大影响。征募的对象也多为已入会人员交游圈内之人。“(交游)圈中(人)入会”可谓不少地方发展会员的特征之一。全面抗战时期,河南的不少红会组织依然秉承了此种发展方式。从该时期河南各地红会会员名单中可看出这一迹象:郾城分会即有“尼秀生、尼俊生、尼玉生、尼金生、尼根生”及“冯花英、冯花玉、冯花菊”等人一起入会[9]。另外,立足抗战现实,着力对红会宗旨做强势宣传,努力激发人们的慈善意识与共鸣——借“势”求人,也是河南各地红会创设的征求会员的有效方式。修武分会就抓住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地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的时机,进行征募,发展会员千余人,并吸收武陟、博爱两县多人加入该会[10]。除上而外,河南各地红会尚有不同的入会宣传。息县红十字会分析入会原因时就有“一人入会,全家平安”之语[11]。这些用看得见的“好处(生命权与生活权的保障)”进行的宣传或者无声吸引,虽然可能与总会的期许有所歧异,但是其立足于地方社会进行的努力则不应遭致忽视。

三、内通外联的协作机制

全面抗战时期的河南,兵连祸结,灾荒连年,人民生活异常困苦。能在这样的困窘环境中生长出来公益组织实为难能可贵,但是这也给这些公益组织带来了先天性的弱点——资源汲取能力与力度有限,对于所设事务有时难免枝节应付,杯水车薪。为了应付这一困境,河南各地的红会组织也作了积极探索与有益实践,创设、应用乃至进一步发挥了红会组织拥有的内通外联、多方互动的协作机制。

所谓内通,是就红会内部的信息传递及上下级之间的合作模式而言。从实践来看,这种“手眼通天”的沟通渠道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合作模式颇为灵活、通畅、有效。红会当时总会、分会两级的体制虽有不足之处,却也造就了颇具有活力的组织内部沟通机制,为组织内部的沟通带来了不小的便利。举凡分会请示、总会命令多能及时上通下达,相关各方据之做出积极回应。全面抗战时期,总会《会务通讯》的创办更使得各地红会可借“它山之石”,开展会务。从《会务通讯》刊中所载河南各地分会情况及总会的相应回应来看,它不仅使得总会对各地的分会工作情况能够随时加以了解,对各地分会通过这条渠道进行的请赈、请补(总会及时的经费、药品补给)及时回应——请赈者多获得预期的关注:或直接拨发救灾物资,或转请其他机关团体联合救助;请补者虽然补助的数额不一,物品种类有异,但是通过这个有效的内部沟通管道都得到了相应的补助,恢复了相应的业务——更能从中发现利于会务发展的群众智慧与行之有效的基层实践经验,进而调整工作部署,更好地指导各地分会的工作。如唐河分会曾在1944年拟就工作计划上报总会,总会特将之在《会务通讯》上全文登载,并加编者按语进行评鉴,将之作为范本推出,“以供各地分会之参考也”[12]。可以说,这条信息渠道的畅通及合作模式的灵活、有效为争取宝贵的赈济资源,减轻河南各地灾荒的危害与当地人民的困苦,为河南红十字运动的顺利发展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所谓外联是就红会外部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而言。全面抗战时期河南各地红会除了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争取政府掌控的资源以外,还尽力与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了广泛合作,以期厚集赈助力量,提升赈助效果。纵观全面抗战时期河南各地红会组织的外联方式,可知大致有以下几种:(1)受托主事在他方任职。慈善公益组织不仅宗旨一致且组织成员多有交叉,这就为慈善活动中多方合作准备了可能条件。民国时期慈善公益组织的多方合作几成常态。1942年春,省府应六区所请在南阳设立粥厂,即聘南阳分会副会长黄家寿为该厂委员兼总务组长,后又任黄为查放委员会主任委员查放急赈。1943年南阳分会会长王谦益等人亦曾总理乞丐收容所之事[4]。(2)吸纳他方组织或组织成员为红会成员。联合或者吸纳其他慈善组织,对之“冠名”,借力行慈,不仅可以节约红会自身资源,更可扩展红会相应业务。全面抗战时期,南阳的普化善堂即被当地红会吸纳为特别会员[13]。临汝红会亦在1940年将当地风穴寺方丈发展入会,以期能将寺庙举行的慈善活动与红会举办之活动实现对接与联合[14]。(3)与其他组织联合开展相应业务。如:河南固始分会于1941年底,募集得米,联合当地赈济会、救济院与红卐字会除夕放粮,办理义赈[15]。(4)接受他方指导、监管与捐助。1941年,洛阳分会医院于5月间被敌机炸毁,药品、器材付之一炬。该分会除呈请总会补助外,尚接受第十区专员、河南省政府、河南省卫生处捐款及药品若干[16]。

正是通过这种外在的联合,红会不仅加强了救护与救助的力量,提高了救助与救护的效果,发挥了红会自身的职能,播撒了人道之爱与希望之光,还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河南形成了一种包括红会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积极互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可喜景象。

总之,全面抗战时期的河南各地红会就是坚守上述生存发展之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而变,适时调整,才得以屡踬屡起,为河南抗战的胜利以及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的保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写下了亮丽的一笔。

[1]王广庆.洛阳居士于仲雅先生暨德配孙夫人继室王夫人合袝墓志铭[Z].洛阳:关林古代石刻艺术馆.

[2]于文钊急公好义[J].会务通讯,1941(2).

[3]固始分会女医院孙院长嘉惠女士小史[J].会务通讯,1943(20).

[4]文芳.黑色记忆之天灾人祸[Z].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243-246.

[5]何光远.中国红十字会洛阳分会[G]//政协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河南文史资料:第18辑.郑州:政协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6:172.

[6]固始分会工作报告[J].会务通讯,1944(26).

[7]袁莪樵等拟组郾城分会办事处总会正在审核中[J].会务通讯,1942(8).

[8]汝南分会整顿会务[J].会务通讯,1943(23).

[9]第一届红十字周会员题名录·郾城分会介绍[J].会务通讯,1942(8).

[10]丁振中.中国红十字会修武分会活动始末[G]//政协修武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修武文史资料:第4辑.修武:政协修武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48-49.

[11]宋德远.追忆中国红十字会息县分会概况[G]//政协息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息县文史资料:第2辑.息县:政协息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81.

[12]唐河分会工作计划[J].会务通讯,1944(26).

[13]南阳分会介绍(第一批)[J].会务通讯,1942(8).

[14]汝州市档案馆.临汝红十字会会员名册(1921—1943)[Z].编号16,案卷号3.

[15]固始分会举办除夕放粮[J].会务通讯,1942(9).

[16]洛阳分会医院被炸[J].会务通讯,1941(5).

On the History Experience of the Red Cross Society of Henan in All2Round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Focused on Committee Newsletter of Chinese Red Cross

CUI Jia-tian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China)

During the all2round period of anti2Japanese war,th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Red Cross Society in Henan province in China were generally impressive,although many societies in the province were in difficult situation.Many of them did not keep silent and lie down but made great efforts to get away from various restrictions inside and outside,sowing the seeds of love.It is really a great wonder that they could survive and develop.Selfless and fearless working spirit,unique ability as well as cooperating mechanism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 are the keys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d Cross Society in Henan Province.

Red Cross Movement,Henan Province;all-round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Charity;committee Newsletter of Chinese Red Cross Society

K265

A

1000-2359(2010)05-201632-04

[责任编辑 许 昌]

2009-06-17

猜你喜欢
红会会务红十字
鲸会务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会务工作
一流院校办公室业务管理的提质增效升级
激情燃烧的『红十字』(组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浅谈高校办公室会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缺钱』的红会
法治思维“洗红”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