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调查研究*

2010-04-11 04:3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非现金湖州市认知度

吴 明

(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 营业室,浙江 湖州 313000)

一、前 言

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环境下,关于农村金融与服务方面的研究正成为热点话题。就农村金融的理论层面而言,从农业信贷补贴论发展到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再到农村金融市场监管的间接调控理论,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已经根据中国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为以强调市场力量的新古典发展经济学。而支付结算是金融系统为社会提供的一项基础性金融服务,现在中国支付结算方式呈多种形式并存,但就“三农”经济发展对支付结算的需求而言,以农村信用社为主、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组成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仍然存在相对落后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使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1](P43)。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中的总体目标:建立有利于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银行账户服务体系,发展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支付工具体系,建设覆盖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的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促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力争到2012年,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量比2009年增长20 %,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建成内部清算网络,能够以电子方式办理跨行支付业务;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1张,持卡消费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达到10 %;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增长10 %;ATM、POS机具在农村地区的布放数量分别达到6万台和24万台,在较贫困的县实现ATM、POS机具布放零突破。国家各项补贴全部通过银行账户和银行卡发放,为积极响应人总行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为有效推进浙江省湖州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近期湖州市人民银行调研组对辖内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基本结果如下。

二、湖州农村支付环境现状

(一)支付服务机构数量的调查

据统计[注]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2008年统计资料。,到2008年底湖州市县城以下的46个行政乡镇有支付服务机构网点252个,平均每个乡镇5.5个。从地域分布来看,位于县城与乡镇的支付服务机构网点比例约为3∶4。其中位于县城的支付服务机构网点中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占到总数的53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分别占30 %、17 %;而乡镇中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政储蓄机构为主导,二者占到总网点数的82 %。从调查看,由于湖州地区农村的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当前农村客户到支付服务机构办理业务相对比较便捷。据对德清县300户农村客户的问卷调查,88 %的被调查对象能大致清楚离家最近的支付服务网点的距离或时间,一般情况下农村客户利用交通工具大约半小时内到达支付服务网点。

(二)农村支付清算体系的现状

首先,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立能有效解决制约农村支付结算的问题,目前辖内三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开通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网点数为66家,开通比例约60 %。据统计[注]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2008年统计资料。,2008年辖内三县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大、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量占异地资金清算业务量的85 %以上。其次,农村金融机构的行内业务处理系统在农村支付结算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目前辖内三县农村金融机构已有69家网点接入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进一步疏通农村金融机构清算渠道。再次,同城清算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幅射面越来越广,2008年湖州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同城票据交换提出业务量达123 321笔。

(三)农村支付工具体系的现状

目前,湖州地区农村支付工具已从传统的现金、转账、汇兑、委托收款业务逐步扩大到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支票、本票、银行卡汇兑、委托收款等多种支付工具。据统计[注]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2008年统计资料。,2008年4季度,辖内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发生票据业务134 844笔,银行卡业务706 219笔,汇兑等结算方式47 281笔,分别比3季度业务增长4.55 %、9.93 %、12.89 %。

(四)银行卡发行量及受理环境

在卡量方面,2008年末[注]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2008年统计资料。,湖州农村地区银行卡达到170.66万张(其中借记卡达到158.91万张,准贷记卡1.20万张,信用卡9.75万张),百人平均持卡达114张,比上年末增加近17 %。在受理环境方面,截止2008年末,农村地区特约商户(包含安装电话POS的商户)已达5 596家;ATM和POS终端分别达到225台和5 939台(包含电话POS机3 384台),比年初增加近0.5倍和1倍多。

三、湖州农村支付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方面,县域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由于受到人员、内控、管理成本等制约,相关网点服务功能较为简单,近40 %的网点机构尚未开通支付系统,一般情况下,来账可以直接入账,而往账可由上级机构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处理,增加了资金汇划环节,不能及时办理资金汇划,影响了单位资金及时汇出。另一方面,目前同城票据交换采取集中实物交换的模式,其服务范围受到道路交通条件、地理位置限制,据统计,目前参与交换的县城与乡镇的支付服务机构网点数(包括辖带行)分别为68个、32个,分别占县城、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62.38 %和22.38 %,农村偏远地区许多银行机构网点仍无法参加同城票据变换。

(二)现金结算比重大

虽然支付结算工具的多样性基本适应了单位和个人进行货币兑付及其资金清算的需求,但在农村地区部分支付工具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现金结算比重仍然较大。调查显示,在收入方面,以非现金支付方式获得副产品销售收入、务工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以及工商经营收入的农户分别占比为3 %、7 %、9 %以及73 %;在支出方面,以非现金支付方式支付水电等公用事业费农户占比为52 %,而农药等生产物资、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子女上学费用及小额零星支出等,农户基本上采用现金结算。现金结算比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现金交易具有方便、简单、低成本等特点,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老百姓仍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此外,一些市场经营户出于现金交易避税等原因,安装POS等交易设施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拒绝刷卡结算、票据结算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从而限制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

(三)客户对非现金支付工具认知度低

据调查,在农村地区,单位客户对借记卡的认识度最高为96 %,其次是汇款转账和支票,分别为93 %和81 %,认知度最差的是储值卡为21 %;个人客户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要普遍低于单位客户,信用卡的认知度最高为87 %,其次是汇款转账和支票,分别为82 %和42 %,认知度最差的是储值卡和网上支付,均为1 %。

可见,相对借记卡和汇款转账,农村客户(尤其个人客户)对支票、汇票、银行本票、储值卡和网上支付认知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客观上,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量相对较少,农村客户接触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机会较为有限,加上文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对票据及新型支付工具的认知度。同时,相对借记卡和汇款转账,由于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票据的要式性和文义性较强,填写签章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票据无效或票据权利丧失。而且,票据在流通转让过程中,存在着不讲信用无理拒付、签发空头支票等现象,破坏了正常的支付秩序,票据信用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票据金额大,防伪措施不足,利用票据诈骗的案件屡有发生,导致企业与个人对选择票据结算持谨慎的态度,影响了票据的应用。而对于新型的电子支付业务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目前湖州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尚未开通,必然导致客户对此业务的认知度低。

(四)客户对银行卡消费意识薄弱

多数银行卡以存、取现为主,刷卡消费比例低,2008年4季度,在县以下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的银行卡消费笔数仅占总笔数的6.27 %;多数商户尤其是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商户安装POS机具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强,一些特约商户尽管安装了POS,仍以种种理由推托拒绝持卡消费。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客户对支付结算工具的认知度

要充分利用媒体、下乡入村、柜面宣传等途径,加大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的宣传力度,重点加大汇票、支票、银行本票等票据以及网上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的宣传,普及支付结算基本常识,营造良好的支付结算服务氛围,培育农村居民非现金结算习惯,进一步提高结算效率,拓展服务领域,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鉴于大部分农村客户使用大面额钞票较为频繁,据调查,经常使用50元、100元钞票面额的被调查对象分别占比81 %、93 %。在宣传重点上可突出使用非支付工具的相对安全性、便捷性等优势,并联合有关商家举办促销活动以鼓励农民居民在购买家电等需支付大额款项时尽可能使用银行卡、票据、汇款转账等结算,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的应用。

(二)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

一是积极发展富有特色的农村银行卡。农村银行卡必须符合农村经济特点和满足农民需要,赋予特色服务功能,如可与种粮直接补贴、义务教育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支农、惠农的财政补贴资金的发放相结合;对农村子女进入高校学习的,鼓励为其办理主副银行卡,从而提高银行卡的普及率和使用效率,方便农民生活。二是银行机构应积极鼓励信用较好的乡镇企业、种养殖大户、市场经营户,指导其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等票据,加速商业信用票据化,并结合实际采取保贴、票据保证等方式,助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实现银企双赢。三是鼓励和引导个人通过结算账户支付水费、电费、话费等基本日常费用,加快农村公用事业等领域特约委托收款方式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个人结算账户的功能效用。四是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要结合服务面广、服务对象需求各异的特点,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积极开发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的支付工具。

(三)改善支付服务基础设施

一是根据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原则,因地制宜,扩大现代化支付系统等支付基础设施的覆盖面,畅通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付清算渠道。可以使用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实现农村城镇骨干网点的全面覆盖,在农村初步建成跨行资金汇划和支付交易的“高速公路”,有效提升农村资金使用效率[2](P82)。二是结合农村地区同城跨行业务量占比较高的实际,改革同城票据交换模式,借助影像传输等技术,建设统一、开放、安全的同城清算服务网络,缩短资金汇划在途时间。三是结合湖州市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工程,在主要乡(镇)、村实行统一配送商品的连锁超市、便利店、农资店以及学校、医院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的领域推广安装POS终端和受理银行卡交易,扩大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范围,减少现金交易。

(四)降低农村结算收费标准

目前,农村普遍反映银行结算收费偏高,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管理不规范,低成本的小额支付系统开通后对客户的收费标准也没有降低。低收入的农村消费群体迫切需要金融部门制订具有城乡差别、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的收费标准[3](P75)。

五、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湖州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调查发现,湖州市支付服务机构数量较多,农村支付清算体系日趋完善、工具体系日渐丰富,银行卡发行量显著增长,受理环境明显改善,这是可喜的方面。但是,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湖州农村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滞后,对非现金支付工具认知度低及对银行卡消费意识淡薄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进一步提高对湖州农村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以完善支付服务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还应进一步加强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提高农村客户的认知度,减少现金使用,使湖州农村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得以充分利用,提高农村经济活动的安全性、便捷性和高效性,以进一步加快湖州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脚步。

同时,浙江省湖州市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全国范围内县域创新试点之一。对湖州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调研分析丰富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内容,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作出贡献。目前,中国农村不少地区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湖州农村支付环境的不断优化,以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为目标,将在继续发展农村金融基层网点布局、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以点带面,推进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忠诚,陈 佳.对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9,(2).

[2] 刘维云.改进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体系的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09,(3).

[3] 刘红云.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应对“三农”建设[J].金融电子化,2008,(1).

猜你喜欢
非现金湖州市认知度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My family
高速公路非现金联网支付体系建设探讨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非现金支付方式在高速公路MTC收费中的应用与探讨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基于高速公路非现金支付卡应用的小额支付平台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