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大禹治水之域,酿酒之乡,扒鸡之城,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夏商时属九州之兖州,周朝封为祝国,春秋战国时,改称祝阿,唐朝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设禹城县,1993年9月撤县设市。现辖7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990平方公里,人口50万,379个社区,耕地80万亩。
近年来,先后荣获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禹城核心区)、中国功能糖城、中国食品馅料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新型 (多肽)肥料生产基地、中国半精梳毛纱名城、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全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7项;荣获山东省半精梳毛纱名城、全省县域经济最具潜力十佳县市、山东省生态经济十佳县市、全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省农业综合生产先进市、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等省级荣誉称号28项。
在工业经济方面,禹城已形成100多个门类、3000多个品种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主要有6大特色产业集群。
1.功能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0家,年综合产能110万吨,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80%、国际市场的35%,是国内生产能力最大、品牌最好、品种最全、技术最先进、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功能糖研发制造基地。
2.装备制造业:企业35家,形成从锻件、管模、汽车配件、工程机械到大型风力发电机主轴、大型船用曲轴、数控机床等系列产品,是全国重要的风电主轴国产化研发制造基地。
3.羊绒半精纺产业:企业23家,年产羊绒纱线2.5万吨、服装600万件。
4.人造板产业:企业6家,年产各类人造板200万立方米、木地板2000万平方米,贺友集团单体规模130万立方米,列全国第一。
5.绿色食品产业:企业63家,以大豆蛋白、低温豆粕、豆类制品为主,产品品种150多个,其中,豆制品占日本市场的50%,韩国市场的60%,是中国食品馅料城、全国重要的大豆蛋白生产基地。
6.生物制药产业:企业5家,产品涉及5大系列、50多个品种,多烯康胶丸、西沙比利、那格列奈等产能10亿粒。
在科技方面,禹城市探索建立了“产学研资政”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引进各类科技人才265人,其中7名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与清华、北大等100余所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成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功能糖公共实验室、中国低聚糖检测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家,建立了2家博士后工作站,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6家。承担完成 “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4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4项,17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6种填补国内空白,主持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15项,禹城高新技术占比达到40.1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
禹城是 “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产业基地”、 “中国功能糖城”、 “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 “中国食品馅料城”、 “中国新型 (多肽)肥料生产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科技工作先进市、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市和全省科普惠农示范市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37项。禹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全省县域经济十大规模企业聚集园区、全省科技兴贸出口基地、全省生态经济十佳开发区。
2010年第一季度,辽宁省6市利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59%;出口额74.6亿美元,增长45%。
3月11日, 一年一度的 “大连——北海道贸易对接洽谈会”在大连召开。与往届不同,日方首次派出调研人员,调研课题包括 “日本产品怎样以大连为窗口进入中国”、 “中国产品如何通过大连向日本和东北亚辐射”等等。
“研究热”印证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热度。省外经贸厅统计显示,一季度,沿海6市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大连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同比增长44.6%;营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98.7%;锦州和盘锦分别大增185.67%和342.89%。在出口方面,沿海6市出口额为74.6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大连63亿美元,同比增长41.52%;锦州和盘锦增幅超过100%。
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知名企业和各路资本抢滩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速度明显加快。
3月30日,锦州市评选出2009年度全市科学技术奖,包括科技进步奖38项、科技攻关奖14项。两项科技奖中,工业项目为25项,接近获奖总数的50%,而且项目集中在光伏、汽车零部件、电力电子、排污节能等新兴产业领域,比以往有大幅增加。
锦州市有关部门分析,这一特点充分显示出锦州工业科技创新活力日益增强,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70.8亿元,同比增长20.1%,与之相对应的是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3%、用水量下降3.3%。这同时表明全市已从粗放式 “黑色模式”转型过渡到更注重节能降耗和环保增效、更注重抓好生产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协调、更倾向可持续发展的 “绿色模式”。
渤海新区加速隆起、中心城市经济突破提升、县域经济腾飞升位……承担着建设冀中南经济发展 “火车头”重任的河北省沧州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学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00亿元,居全省第四,增长11.5%;全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0.3亿元,位列全省第三,增长3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02亿元,增长3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280亿元,增长24%,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日前,环渤海主流媒体峰会暨协作体第五届年会在沧州市召开,京津冀晋鲁辽蒙五省两市40家主流媒体负责人参加会议。在本次会议上,“2010大型城市互动旅游暨环渤海100著名景区读者推选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将利用各自的媒体资源和优势搭建区域媒体合作平台,集中推荐环渤海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促进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不断升级。
与会的协作体成员媒体负责人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全力参与其中。活动将以旅游行业为主线,充分发挥协作体成员的政府优势、舆论引导优势、品牌优势,形成环渤海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等旅游资源的推广高潮。
整体活动将历时半年,包括 “魅力环渤海——环渤海100著名景区读者推选活动”、 “魅力环渤海——大型城市互动旅游”、 “醉美环渤海摄影大赛”和 “魅力环渤海——特色主题游”等四大活动。评选产生的环渤海100著名景区将于2010年11月在天津举行盛大的颁奖盛典。
浅层地热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环保、清洁的新型能源。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平原区1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覆盖有200米以上的松散沉积层,浅层地热能量非常丰富,具有明显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优势。为全面推进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城市建设,天津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开展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今年选择10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利用方式和规模的典型项目建设示范工程,年底建成。
据估算,天津浅层地热能冬、夏季可交换资源量为2573×1012千焦,约合8.78万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7万吨。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同意天津板栗 (天津产区)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直被誉为 “东方黑珍珠”的天津板栗终于升级 “国家保护”。截至目前,天津已有独流老醋、七里海河蟹、茶淀玫瑰香葡萄、盘山磨盘柿、天津板栗5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味着这些产品拥有了进入国际市场的 “通行证”。此外,静海县的 “台头西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已于去年11月份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告受理,正待专家审查。
据市质监局介绍,天津板栗 (天津产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天津市蓟县下营镇、罗庄子镇、孙各庄乡等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天津板栗 (天津产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种为燕红、燕魁、早丰、短丰。
市质监局表示,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理标志产品普查和调研,着力培育具有浓郁天津地方特色的食品、酒类和手工艺品等加工产品,逐步改变本市地理标志产品中初级农产品占绝对比重的现状。
辽宁省政府4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涵盖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省辖区的城市群。区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59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5%。2009年,沈阳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9984.7亿元。
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沈阳经济区将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区。
此次批准的沈阳经济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题是 “新型工业化”。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沈阳经济区将充分发挥城际连接带聚集效应,着力构建 “一核、五带、十群”。即以沈阳为核心,开发建设五条城际连接带,并以五条城际连接带为载体,打造十个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集群。到2020年,沈阳经济区要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2009年,我国首条——山西长治至湖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实现全年外送电55.48亿千瓦时,就地转化煤炭200万吨,大量减少了煤炭长途运输的能源和环境消耗。而这只是山西省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变输煤为输电,变“废、害”为宝,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近年来,山西省电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脱硫除尘、环保水平大大提高。
2009年,山西省淘汰小火电107.6万千瓦,提前完成国家 “十一五”下达山西省的淘汰任务,今年还将淘汰100万千瓦。与此同时,山西省建设了一批煤矸石、洗中煤、煤层气、风能、太阳能等节能电厂,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建成煤矸石、中煤和煤层气电厂24座,总装机容量369.6万千瓦,完成发电量203亿千瓦时。山西兴能发电有限公司古交发电厂每年可消耗洗中煤600万吨。
今年1月15日,山西省首批大型并网太阳能发电项目——右玉小五台一期10MW、平鲁阻虎一期5MW太阳能发电项目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山西省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又迈出了重要步伐。建成后,每年可提供2407万千瓦时的绿色环保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