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霞 ,孙耕梅
(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中医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赵晓霞 ,孙耕梅
(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医人才除了能够掌握和应用中医知识外,还必须拥有外语交际能力,树立文化差异意识,才能担负起把中医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历史使命。通过公共外语课堂、中医专业课的学习,课外实践和比较观察思考等途径,都可有效地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中医文化;中医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知识生产化的21世纪的到来和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日趋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各方面的接触和联系日益加强。在文化方面,随着交流的扩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频繁接触,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局面愈加显现。中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在对付一些西医尚无良策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诸如癌症等疾病方面已显露可喜苗头,越来越受到国外医学界的关注。21世纪将是中医药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作用的时代。中医文化走向世界是中医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中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当前国际社会的需要。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医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那么,中医人才必须具备哪些素质才能从事对外交流工作,提高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呢?是不是掌握了中医药知识、会背一些外语单词、说几句英文就能够进行医学上的跨文化交流了?显然不行。中医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既要掌握扎实的中医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担负起让中医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任。
对中医人才的需求是顺应中国改革开放、中医自身继续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作为中医学子,精通中医理论,富有朝气,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勇于实践是成为中医人才的前提条件。同时,要想真正成为中医人才还必须肩负起让中医走向世界,让中医文化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医学文化成果而进一步发展的重任。而当中医文化的信息被介绍,另一种医学文化被吸收借鉴时,跨文化交际就发生了,因此,要想成为真正的中医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备的素质。
首先,中医药学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像中医药中的阴阳五行、整体观、天人合一等观念学说都源于中国文化。因此,了解中医药学所根植的土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掌握较完善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现代医学知识,掌握现代医疗技能,能用中医药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了解中医和西医理论之间的差异是中医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
其次,在即将到来的全球化时代,外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交流媒介的作用将高度显现。中医专家用外语直接与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用外语写文章介绍中医药学,并借助外语在信息化的国际社会中获取信息,学习国外先进的医药科学知识以更新和丰富发展中医药学,都要求中医人才具备丰富的外语语言知识和外语语用能力,具有双语甚至多语能力。
再次,在21世纪文化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局面愈加明朗。中医人才肩负的使命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性质必须与异族人和异族文化接触,所以了解、适应和接纳异国文化,尤其是异国的医疗风俗习惯,树立文化差异意识,是中医工作者顺利进行医学文化交流的重要保证。
总之,精通中医传统文化和中医专业理论知识、树立文化差异意识、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中医人才的重要素质,这几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培养中医人才的目的之一是促使中医走出国门,进一步提高中医在世界医学界的地位和在世界经济潮流中的竞争力。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汲取外国医学文化的精华来增强中医的活力,从而进一步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人才通过出国讲学、对外学术交流、教授海外留学生、提供医疗咨询,甚至创办海外诊疗机构和科研基地等方式对外传播中医文化,扩大中医药在世界医学界的影响,让世人认识和接受其科学价值。在这些文化交流过程中,外语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即使具备了语言能力,也并不意味着就有了交际能力。因为要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成功的交际还必须具备交际文化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表达既受语言内在规则的制约,同时还受特定的文化规约的左右。中医人才不仅要求积累丰富的外语语言知识,还应该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在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和掌握交际文化知识方面。只有不断提高外语语言运用能力,掌握交际文化知识,与外国人交往时才能增强信心,游刃有余;才能拓宽视野,打开中医文化交流的路子;最重要的是,才能够正确传播中医文化,让世人准确理解中医的奥妙,使中医对外工作向纵深化发展,从而为中医药事业在国际社会里有突破性的重大发展做出贡献。
在中医对外传播中免不了要借助英语翻译介绍一些中医医典及一些理论学说。《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之源,是集古人智慧而成的一部医典,分为灵枢、素问二册。如果简单直译为Huang Di'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外国听者就得不到完整的信息。因此必须考虑文化差异因素,增加解释性的文字:It is a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encyclopedia, consisting of two books.这样外国朋友就不会因为他们的文化里没有相对应的东西而困惑不解了。“阴阳五行说”(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wood,fire,earth,metal and water)是一种“相生相克”的理论。根据中医理论,阴阳二气产生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五行则代表或作用于人体器官。木于肝,火于心,土于脾胃,金于肾。那些从没接触过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对于这类中医特有的术语犹如听天书一般。而且可能误以为此“阴”、“阳”就是电学里的阴极和阳极。这是因为文化差异造成语义的非对应性,误导了信息。
语言的掌握不是单纯的,学习语言亦即学习文化,使用一种语言应该了解所用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我们注意到在中国的门诊看病通常是许多病人挤在一间诊室里,病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跟医生谈自己的病情。虽然有的病情不愿当众说出,但迫于习俗,也就勉为其难了。西方人对个人隐私非常介意。在西方医院,一医一患,一次只让一位病人进入医生诊室是惯例,也是规则。如果我们不了解中西方存在的这种空间观念的差异,在国外开展医疗活动或开设门诊时,也依照国内的作法,外国病人是不可能接受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文化差异意识,注意遵循“入乡随俗,谋求发展”的原则,才能开展好中医对外交流工作。
对跨文化交际的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对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文化背景的差异缺乏了解可直接导致交际障碍甚至失败。日常生活中对文化差异的不了解只会造成交际的不快与尴尬。中医医务工作者如若不掌握中国与他国在医疗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就会对医疗的成败造成影响,甚至造成经济与国际信誉上的损失。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中医人才成功进行中外医学交流的保证,是把中医文化传向世界、不断丰富中医文化的桥梁。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由外语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应变能力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语用能力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1]。长期以来,语言学理论研究重心放在语言的本身,较少关注语言的社会因素和影响交际的方方面面。受此影响,中国大学外语教学也一直以灌输外语语言知识为主,重语言形式的讲授,轻语用知识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在真实的语言社会环境中进行交际的能力[2]。
Byram曾指出学习语言和文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学习者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他同时强调要把获得文化知识作为语言习得的一部分[3]。当前这种理论已得到普遍认可并逐步贯彻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并把外语交际能力看成是一个人外语素质的综合表现或最高形态和外语学习的根本目标。大多数中医学子掌握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如果能够不断强化这些知识,逐步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断积累交际的文化知识,就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如鱼得水。一方面,能够保障在跨文化交际中语法的可接受性和语言的得体性;另一方面,能够指导中医对外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公共外语课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医学生要注重外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听说读写译几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外语能力源于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医学院校的中医学生除了重视公共外语课堂学习,还应参加专门的视听说课训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音像设备,尽量多置身于外语环境中,直接接触英美标准录音、影像,这样可以提高听的速度和语言反应的敏锐性;还应重视阅读,特别注重阅读各类医学杂志文章,外文原版文章,扩大词汇和阅读量,积累语言运用知识,同时多收集有关文化信息,为跨文化交际做好铺垫[4]。
(二)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也要渗透外语能力的培养
中医专业课提倡双语教学,把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来进行日常交际和获取学术文献信息,参与本学科专业的学术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专业术语的英语注释应格外留意,利用所学的外语知识和技能,与专业知识进行互译,用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带动英语学习,以英语提升专业水平,这样,中医理论与外语交际水平同时获得提高。
(三)课外实践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课内所学的外语知识如果不用于实践中,那就是“哑巴语言”,要利用所掌握的语言文化知识,积极参与交际,通过已有知识的运用和扩展来获取新知识。通过与外教交谈、参加中医实践(没有医疗实践谈中医人才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无异乎纸上谈兵)、对外学术交流、医疗咨询等等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绝好机会,锻炼提高自己。外语表达要得体,就必须使说和写的语言符合交际情景和交际双方的年龄、身份、地位、文化习惯、价值观念等,只有通过反复的交际实践,才能从交际技能训练中去亲身体验,形成文化认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从比较和观察思考中获得交际能力
对实践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要有所思,有所比,有所辨。有比较才有鉴别,善于分析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与各自的特点,了解异族文化的特殊性,比较母语文化与异族文化的不同,本族人与异族人对母语文化认识的不同及对异族文化理解的不同。要透过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的表面现象分析出问题的实质,从观察思考分析中科学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中医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也是中医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的保证。中医人才除了精通中医知识外,还必须在实践和学习中,树立文化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造福全人类。
[1]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
[2]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王勇.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国外外语教学,1998,(4):7.
[4] 许连赞.大量阅读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 1986,(3):25.
T ran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Bridge for TCM Culture Spreading to the World
ZHAO Xiao-xia,SUN Geng-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Besides mastering and using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exercising their medical skills,Chinese medical personnel must have strong foreign languag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develop a sense of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The paper also proposes som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cultivating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e.g.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in class,Chinese medicine learning,out-class practice,comparison,observation and think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Chinese medical personnel;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R2-03
A
1672-9951(2010)04-0064-03
(责任编辑 马原良)
2010-06-07
赵晓霞(1972-),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