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交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0-04-10 12:05郑烨王明杰樊娟
湖湘论坛 2010年5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外交人才

郑烨,王明杰,樊娟

(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 1008 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交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郑烨1,王明杰2,樊娟3

(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 1008 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也不断加强,为适应时代要求,中国亟待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及涉外技能的复合型外交人才。然而,从实践来看,真正胜任外交事务的优秀人才在我国还很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因此,立足国情,以全球化对外交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为目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外交人才培养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为再造外交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思路支撑。

全球化;外交人才;模式再造

一、外交人才的界定

在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外交人才”的科学界定,当前各种文献中尚无明确记载。然而,根据相关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及其文献资料,笔者发现,学者们也从不同侧面对“外交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一问题作了许多相关研究,其代表性的论述有以下几个方面:英国学者费尔萨姆(1 9 7 9)在《外交学手册》中认为,“外交人才”既是一个思想家,又是一个实干家;既是一个活动家,又是一个学问家;既开朗,又诚恳;既勤奋好学、深思熟虑,又不明哲保身。”[1]除此之外,周恩来总理(1 9 9 1)的“大外交思想”也认为,“外交人员”不仅要有外语知识,而且一定要学习驻在国语言,尊重驻在国文化,向他们学习。”[2]而我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2007)也指出,一名合格的外交人员应具备四方面素质,即,爱国、懂世界、懂中国、会交流,并且他认为,爱国比单纯的外语能力更为基本、更为重要。[3]

因此,综合已有文献资料,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外交人才”应具备以下几大基本素质:(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时刻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点,不被金钱利益等诱惑而出卖国家情报;(2)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以变化的眼光看世界,迅速察觉世界政治事件,关注事态发展动向、结果;(3)娴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异国文化风俗,注意跨文化交流技巧;(4)渊博的中外知识体系。既懂世界,又懂中国,学识广博,通晓古今,纵观世界之变。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交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

(一)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回首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发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类创新型高科技人才。当今时代是一个人才济济而又充满竞争气味的时代,知识经济引发了激烈的知识竞争,从而加剧了科技实力的竞争,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属于人才的竞争。当前尽管国内人民的生活质量在逐年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年来各种贸易争端、纠纷时常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冷静理智地思考,认识到人才资源竞争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当前应该立足于长远目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努力开发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外交人才,为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为中华民族和平之崛起注入强劲活力。

(二)实现人才强国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党章,把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列提出,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4]目前,我国在各个行业领域等涌现出了大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人才,然而,这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增长的需求。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区间人口贫富差距较大,人才资源的分布不均,这就使得国家必须不遗余力地大力开发不仅能够胜任政府部门工作,而且也能够出色地担当企事业单位、社团和民间团体角色的高素质涉外管理类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5]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外交学院教授黄金祺认为,“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认识中国今天的综合国力—而且还是在不断增长的综合国力,对于每一个从事中国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人员在对外交往中表现出应有的充分自信、自尊、自重的气度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6]因此,在外交活动中,国家必须培养出大批杰出优秀的代表国家形象的精英人才。

三、当前我国外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忽视

在我国外交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往往只过度强调“应试型人才”,一切为了成绩,一切服务于成绩,把考试成绩作为对培养对象评奖评优的主要参考,包括像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公务员考试也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参照指标。然而,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外交人才,除了要具备书本上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融入社会、融入世界,即使自身专业素质再优秀,交际能力再突出,但是没有一颗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赤诚之心,将来有一天很可能禁不住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诱惑,发生蜕变,出卖祖国,有损国家的国际形象。因此,目前政府在培养外交人才上,普遍存在的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培养对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很可能会造就出无用之才。

(二)传统培养模式的单一

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外交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以理论教学形式为主,照本宣科地传授书本知识,不重视培养对象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对象通常一如既往地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会思考某些现实问题。就外交学方面的相关理论来看,外交本身应该是一门交流性、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它应该紧密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如果离开了这些要素的支持,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缺少实用性,当前一些传统培养模式致使培养对象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掌握语言本身,长此以往,就会增添对语言学习的厌恶感。

(三)专业理论学习的缺失

作为一名合格的外交人才不仅仅需要有坚实的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懂得如何去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传统的外交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往往会导致培养对象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这与平时专业理论学习的缺乏是密切相关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缺乏对专业理论的领悟能力。当前培养的外交人员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难适应周围的工作环境,甚至与外国人接触时不知道如何与对方进行交流。的意思晦涩难懂。2、缺乏国际人文素养。语言的精髓是文化,从事各类语言载体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7]在我国外交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中,传统的培养模式缺乏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使得部分外交人员的综合素质受到极大影响。

(四)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的脱离

在国家不断普及高等教育的今天,人才培养的模式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从而导致实践调研和理论学习相脱节,难以满足当前国际化的人才需要。[8]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理论和实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掌握一门知识,仅仅依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实践,探索知识的真谛,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发展升华理论。因此,当前国内存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相脱离的弊端,会束缚外交人才的培养,禁锢人才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从而很难培育出社会型、复合型外交人才。

四、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交人才培养的模式再造

(一)加强外交人才爱国主义政治素养

外交人才作为国家对外交流的窗口,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可见,作为一名外交人才,时刻肩负着国家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只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具有广阔的政治视野,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服务。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应当热爱祖国,在言谈举止中都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作为一名外交人才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开发实践能力

中国著名的国际法学家陈体强教授曾经说过:“外交需要丰富的外交经验,这种经验只有于服务期间得之,朝来夕去的外交官领事官既有绝顶才智,还需要经验的帮助。”[9]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应该改变当前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培养模式,调整理论知识学习的设置,加强人才的交际能力和人文修养,借鉴国外外交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渠道,大量增加实践调研、语言交流技巧、外事、外交礼仪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同时,将人才培养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一些模拟实践训练,让每一个培养对象都亲身加入到外交活动中去。

(三)提高外交人才的专业素养及交际能力

外语作为对外交往活动最基本的工具和手段,对外交人才而言至关重要。外交类人才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熟练的本领,从而达到与外宾沟通自如的目的。[10]提高外交人才的交际能力,可以在平时模拟各类国际环境,主动为培养对象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展示的平台,不断提高外交人才的口才、交际能力以及谋略和胆识。此外,作为一名合格的外交人员,面对当今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外交人员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中外文化常识,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在国际政治大舞台上处变不惊的风度。

(四)建设素质优良、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

外交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的优劣,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师资队伍是提高培养质量的主体,也是影响外交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我国外交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政府依托的专门从事外交培养的科研机构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很多师资队伍自身都缺乏外交实践经验,只是对理论知识颇有研究。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技能过硬的外交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是提高外交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保证,也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外交人才,推动我国外交事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结语

全球化时代需要大批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创新型外交人才,他们的加入为振兴国家综合国力以及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添加了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一直持续稳固上升,对外开放的脚步也呈现加快趋势,伴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增加,培养大批素质高、能力强、善交际的外交人才必将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英]费尔萨姆.外交学手册[M].胡其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7 9.

[2]朱霖.大使夫人回忆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 9 9 1.

[3]郭敏.吴建民访谈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刘祖华.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08年人事科研年会综述[N].中国人事报,2008-1 1-1 4.

[5]综合国力[E B/O L].h t t p://b a i k e.b a i d u.c o m/v i e w/ 5 9009.h t m?f r=a l a0_1_1.

[6]黄金祺.论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的共同特性[J].外交学院学报,2007,(3).

[7]赵世锋.大外交视域下的中国外交人才培养战略[J].国际展望,2009,(1).

[8]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应对[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9]陈体强.中国外交行政[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4 5.

[10]刘郎.服务于涉外人才培养的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1 8).

责任编辑:孟毅辉

C91

A

1004-3160(2010)05-0117-03

2010-06-09

1.郑烨,男,新疆阿克苏人,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王明杰,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3.樊娟,女,陕西西安人,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行政法治与廉政建设。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外交人才
人才云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