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护理

2010-04-10 09:41戚晓华蔡红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川崎体温家属

陈 梅,戚晓华,蔡红玉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我院于 2006— 11— 26~ 2008— 12— 25共收治川崎病患儿73例。针对本疾病发病特点实施护理与管理。责任护士专人护理,密切观察体温情况,对高热患儿及时降温、补液;观察口腔黏膜充血、糜烂情况,做好口腔护理;注意皮肤、淋巴结及其他脏器损害情况的观察;做好药物治疗观察及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工作;重视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使其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1 一般资料

73例中男 34例 ,女 39例 ,其中 2岁以内者 1例,3~ 5岁者 24例,7~ 11岁者 48例,其中 70例符合 6项主要指标中 5项以上,为典型川崎病。 3例符合其中 3项主要指标,但同时超声检查均发现有冠脉扩张,为非典型病例[1]。住院时间为10~ 15d。

2 观察与护理

2.1 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患儿体温在 37.5~ 38.5℃,给予头部外敷退热贴,超过38.5℃的患儿每次给予口服安瑞克 5mL/kg同时多饮温开水。

2.2 皮肤、淋巴结的观察与护理

保持皮肤黏膜清洁,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擦洗孩子的皮肤,保持手的清洁 ,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脱皮处不可撕皮,让受损皮肤自行脱落,以免引起皮肤感染;其中52例患儿全身散发红色斑丘疹在一周内自行消退。

2.3 口腔黏膜的观察与护理

73例患儿均有口唇皲裂,23例伴有口腔黏膜糜烂、舌面小溃疡,我们使用思密达每日涂口腔 2~ 3次,同时鼓励孩子勤漱口,另外在进食前后帮助患儿饮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促使创面愈合。口唇干燥时可涂护唇油,防止皲裂引起出血和疼痛。患儿一般在 5~7d口腔黏膜可恢复正常。

2.4 心血管系统的的观察与护理

创造良好的病房秩序,保持环境安静整洁、专人照顾配合治疗。在治疗期间为患儿安排好床上的娱乐方法,发生心脏损害的患儿应让患儿卧床休息。并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症状 ,如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异常,一旦发现立即进行心电监护。

2.5 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入院确诊后立即使用,连续使用 3~ 5d,剂量为 2g/kg,12h静滴完毕。开始速度 2mL/(kg◦ h),静脉输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如出现心动过速、胸闷、出汗、恶心等症状,若无反应15min以后增加滴速至 5~ 6mL/(kg◦ h)。

2.6 饮食护理

由于患儿发热、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均影响进食,为保证机体需要,给予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燕麦、米粉等,食物不宜过热,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一般食欲多有改善,则给以三高饮食,有利于机体迅速康复。

2.7 心理干预

近几年,由于川崎病的患病人数增多,加上患儿及家长缺乏对该疾病的认识,使他们焦虑和紧张,所以当患儿入院时,我们热情接待,给予主管医生和护士的介绍,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使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并可以通过健康指导进行病人教育,介绍病情及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使其对疾病有所了解,并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8 健康指导

向家属做好宣教工作,消除其紧张及焦虑的情绪取得配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告诉家属出院后遵照医嘱坚持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反应,注意头部清洁 ,定时洗头,防止头皮损伤,注意恢复期可能会发生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3 讨论

针对人们对本病缺乏了解,家属焦虑和紧张等情绪特点,提出对川崎病患儿统一安置,便于集中管理;派责任护士专人护理,做好心理干预和家属疏导工作。本病预后一般较好,但亦可发生较严重的心脏损害,危及生命。为此,我们密切观察体温情况,对高热患儿及时降温、补液;观察口腔黏膜充血、糜烂情况,做好口腔护理;注意皮肤、淋巴结及其他脏器损害情况的观察;做好药物治疗观察及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工作;重视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使其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73例病例全部好转出院,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上册.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87

猜你喜欢
川崎体温家属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