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 41)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及其关系的思考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 41)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既有不同的指向,又紧密地相关联。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新时期党内民主认识不断提升,树立党内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先锋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党贯彻始终的使命,人民民主不等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部,但发展人民民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位一体”,规定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内在的作用机理。党内民主在影响人民民主发展中显示带动作用,人民民主在促进党内民主发展中显示压力作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要求。
党内民主;人民民主,作用机理
当代中国国家政治生活中,党的民主和人民民主可以说囊括了整个社会的民主实践,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都离不开这两方面的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需要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既有不同的指向,又紧密地相关联。两者内在统一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从历史看,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为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中,就提出了党内民主的问题,他指出,绝对平均主义、极端民主化等非无产阶级意识对党的影响十分严重,强调“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1]p89“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1]p90必须“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p92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专门讲了“党的民主”问题。他指出,处在伟大斗争面前的中国共产党,整个党的领导机关、全党的党员和干部必须发扬创造能力、负责精神、工作的活跃、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以及监督作用等方面的积极性,“而这些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发挥积极性的目的就不能达到。大批能干人材的创造,也只有在民主生活中才有可能”,“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武器。”[2]p528-529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会议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党内民主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指出:“必须放手地扩大我们党内的民主生活,必须实行高度的党内民主”,[3]p361“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发扬党员的自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发动党员或党员的代表在党章规定的范围内尽量发表意见,以积极参加党对于人民事业的领导工作,并以此来巩固党的纪律和统一。”[3]p365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也对发展党内民主有过论述。1962年1月,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4]p291“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集中制”。[4]p296
党内民主认识上的进一步提升,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前推进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和实践为党的认识提升奠定了历史基础的话,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实践则成为促进认识提升的强大动力。从提升党内民主认识的大背景看,一方面,长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遭遇的严重曲折和发生的诸多失误,凸显了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正本清源,汲取教训;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深刻变化,对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新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赋予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的新任务。丰富、创新、深化党内民主的认识,成为中国共产党超越历史、引领发展的情之所然,理之所需,行之所为。
改革开放进程中,党内民主认识的提升主要表现在:首先,突出了发展党内民主在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中的战略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极端重要的位置”。[5]p221而党内民主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新世纪开展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活动以及党中央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中,都强调了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指出它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意义,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大意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等等。其次,将党内民主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力相联系,作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的深刻结论,要求各级党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p178这是对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第三,将党内民主与党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使命相联系,揭示了党内民主的示范价值,提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5]p231第四,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丰富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内容,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7]p39“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等等。[8]p15新时期党内民主认识的提升,显示了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的提高。坚持这些崭新的认识,切实以此为党内民主实践的指南,是不断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保证。
深刻认识党内民主,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立足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示范意义。民主政治虽然是现代世界发展的普遍现象,但各国的政治生态千差万别,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机制受国情和传统制约而各具自身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不仅表现为国家政权中的主导地位,而且还表现为对全社会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生态下,政党建设和运作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执政,因此,执政党的价值不是因掌握权力才体现,而是因其能够引领全社会才有意义。由此而言,能否充分体现对全社会的示范价值,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目标和发挥执政党功能的关注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民主,还包括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民主,等等。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党内民主起着榜样垂范的作用。建设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要发展好党内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推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党内民主理应走在各种民主建设的前面。邓小平说:“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9]p177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组织定性,以及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潮头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树立党内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先锋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贯彻始终的使命。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并为之进行了长期奋斗”,[10]p14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7]p235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而奋斗的历史。
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内在规定。从经典作家理论演绎的思想逻辑看,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政治有两个显著之处:一是其广泛性,即在民主实现的范围上涵盖了大多数的人民,因此,它比资本主义民主要更加优越;二是其真实性,即在民主实现的内容上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因此,相比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更加彻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摸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实践,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政治由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10]p144虽然党领导人民民主的实践在较长时间里走了一段弯路,但通过改进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使人民民主得到不断的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经济腾飞、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逐渐提高,法制建设不断趋向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步入一个新时期,发展人民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性充分展现出来。实践表明,人民民主发展得如何,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早已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判断和经济坐标的认知阶段,由道德建设、政治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等构成的社会文明程度更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衡量尺度。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寓生产力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于一体,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在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人民民主,强调“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1]p15并要求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充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利益的最高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利益保障只有通过发展人民民主才能得到实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除了人民利益以外没有自身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之一。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就是基于这个高度统一的原理。在党的话语系统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相信人民群众、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切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以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等等,都体现了党的宗旨要求。将这些话语转化为实践就必须大力发展人民民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5]p280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人民民主,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本质的规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7]p22所以,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发展人民民主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要求。赋予人民民主以本质和核心的地位,揭示的是它对社会主义生命力的价值。由于上个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运动跌入低谷的波折,其生命力的考验摆在各国共产党的面前,社会主义生命力怎样保持和发展,成为必须回答的时代问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答案。他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封闭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不改革思路一条,发展是硬道理;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等等,都是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而形成的新观点新结论,在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社会主义的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探索,迎来了社会主义认识飞跃的重大收获。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用五句话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重要观点,这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丰富和发展。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丰富思想表明,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本质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p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命力与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同在。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个新观点,更是直截了当地点出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生命力的涵义,相当深刻。有的研究者已经撰文,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很有道理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与“生命”在逻辑上是直接相对应相一致的,人民民主关系社会主义的生命,当然具有本质属性的涵义,虽然人民民主不等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全部,但发展人民民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民主,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焕发建设更加的强大创造力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作风的必由之路”。[5]p230这四个“必由之路”的精辟概括,将发展人民民主提升到了极高的战略境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舍此没有他路,人民民主不能长足地进步,就会背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丰富的内涵。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曾多次提到“经济民主”、“管理民主”、“军队民主”等概念,最先使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提法的也是邓小平。1980年12月,他在论及政治制度改革问题时指出:“这些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9]p372-373当时,这两个概念尚处于宏观的认知上,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显著价值未充分显示出来。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愈益突出起来,党中央领导人讲话中和中央文献中,这两者都被提升到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战略高度加以强调。
当代中国,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了“三位一体”的精辟概括,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起来”。[10]p24党的十七大将这“三位一体”的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首要内容,并分别作了详细的阐述。从“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看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作用机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从功能上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具有各自的涵义和具体任务,它们的作用有所不同。“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0]p72这里将“根本保证”、“本质要求”、“基本方略”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和本质就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体现党的领导所坚持的正确方向。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既不能靠领袖的个人权威,也不能靠组织的行政行为,必须靠法治的制度保障。因此,“三位一体”的核心精神就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离开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根本保证”、“本质要求”和“基本方略”都无从谈起。这就是说,坚持“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落实在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这两个重要的关节点上。二是从关系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求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发展关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作用机理表明,两者一个是党的生命,一个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都需要热切关怀。两者的关系首先是带动,其次是互动。说“带动”就是讲要以党内民主影响、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这是由共产党的先进性质决定的。值得指出的是,强调党内民主的带动作用,并不意味着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有等第之别。有学者认为“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相对更高”,“人民民主的发展程度自然相对更低”的看法并不准确。[12]因为人民民主的发展不仅因共产党的先进性而“被影响”,同时人民民主也反过来可以影响和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由此看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作用机理,光讲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一面还不够全面,还要重视互动的一面。互动是双向的,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党内民主在影响人民民主发展中显示带动作用,人民民主在促进党内民主发展中显示压力作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要求。
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建设现状看,正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在党中央领导下,党内民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正在按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有序地向前推进,基层党组织直选范围不断扩大,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得到加强,党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革步伐加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推荐和选拔工作的民主程度提高,党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有了一些新的探索。党中央对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强调“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严肃查处侵犯党员权利、压制党内民主的行为,为讲真话、讲实话的同志提供支持和保护”,“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等等。[6]p178在党中央领导下,人民民主发展十分迅速。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的制度实践中人民的参与活动加强,政治诉求和利益表达的愿望强烈,基层民主恳谈会形式多样,社区各种类型的协商机制陆续建立,“网络问政”方兴未艾。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因企业拖欠工资而投书总理,土地转让和居民拆迁中群众因利益受损而上访,价格听证中百姓因程序问题或参与不充分而提不满意,人民群众因憎恶权力腐败而强烈要求加强监督,政府因兴建豪华办公楼院而受质问,一些重大事件中领导人因玩忽职守而受问责,等等。值得指出的是,这样的维权行为虽然有争个人利益的目的在其中,但很多维权行为超出了个人利益的范围而具有人民整体利益维护的意义。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增长的表征。
在肯定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发展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更加需要迈出新的步伐。虽然党内民主建设也在向前推进,但与人民民主建设相比,其先进的示范价值体现则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落后的表现。例如,基层群众自治中的选举制度比党内选举制度的民主化程度更高,党外群众要求民主的愿望比党内成员更强烈,党外群众民主参与的动机比党内成员更明确,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人民民主比党内民主的形式更多样、渠道更广、机制更多,等等。看到这样的差距,就必须深刻认识发展党内民主的紧迫性,人民民主快速发展的现实正在倒逼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发展对党内民主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要有压力感,必须注重发展党内民主的动力机制构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举措,有举措才会有发展。发展党内民主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各级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只有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象爱惜生命那样对待党内民主,用当好主人的姿态珍视党的生命,才能为发展党内民主作出贡献,才能体现引领社会的先进性,从而真正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选出版社,2009.
[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吴晓敏.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价值思考[J].理论月刊,2006,(2)
D 6
A
1004-3160(2010)04-0109-05
2010-05-06
齐卫平,男,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党研究。
秦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