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人格心理学:理论、意义与局限

2010-04-09 05:55朱新秤
关键词:心理学家心理学人性

朱新秤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进化人格心理学:理论、意义与局限

朱新秤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进化人格心理学是人格研究的一种新取向。它认为人格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形成的心理机制的集合,是适应的产物,个体差异是心理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文在阐述进化人格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贡献,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自然选择;人格;人性;个体差异;群体差异

进化人格心理学是西方人格研究中的一种新取向,它以进化论为指导,以功能分析为基础,对人格心理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形成了完整的进化人格理论。深入分析探讨进化人格理论对于我国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人格是人类演化形成心理机制的集合

人性问题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例如,弗洛伊德的“性和侵犯的动机”、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动机”、阿德勒“追求卓越的动机”都是对人性的阐述。然后,这些观点都只是说明了人性是什么,而没有说明人性的起源和原因。当代进化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仅对人性的本质提出了新的见解,而且对人性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人性即人类共有的属性,它由一系列心理机制构成,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演化形成的。人格的本质就是这些心理机制的集合。

(一)人的心理机制是长期进化选择的结果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是通过几百万年自然选择作用以目前形式存在的一种有组织的结构。人是由生理和心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都是受进化规律制约的。几百万年的进化在人类心理上必然会留下一些痕迹,没有理由认为心理不受进化规律的制约。今天活着的每个人都是进化的产物,是保存完好的“活化石”,能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过去。就像目前宇宙的特征包含着大量有关它引起的线索一样,现代人身上包含着大量关于人类起源因果过程的线索,每个活着的人都带有祖先成功适应的机制。

“过去是了解现在的钥匙”①,要充分理解人的心理就必然了解心理机制的起源和适应功能。“过去”不只是指个体的成长发展经历,更主要是指人类的种系进化史。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过去不仅在人的身体和生存策略方面刻下了很深的烙印,同样也在人的心理和相互作用策略方面留下印记,成为探索心理机制的基础。自然选择设计人脑的过程漫长得让人难以想象,非常小的一点改变都要花费几万年的时间。人类祖先进化史上99%的时间是在猎狩——采集社会中度过的,狩猎动物和采集植物的生活方式持续了千万年。一代又一代,自然选择缓慢地雕刻着人脑。现代社会与人类整个进化史相比只有眨眼的功夫,自然选择足够的时间设计人脑的环路以更好适应当今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我们现代的脑壳里装着石器时代的心理”②。

(二)心理机制是在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

进化心理学认为,所有的有机体包括人都是适应设计的产物,适应是演化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的心理也不例外,是适应的产物,某种心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解决适应问题。人的心理机制是演化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人的某种特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可靠地、有效地、经济地、精确地解决某种适应问题,这在身体结构方面表现最为明显。那些解决这些问题失败的人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那些直接导致他们失败的机制也不会遗传。目前的人和他们的功能机制都是进化成功的产物。

从大的方面说,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要解决两类大的问题:生存和繁衍问题。人的心理机制就是在解决这两类大的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过程而演化形成的。达尔文列举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些生存问题,称之为“自然的敌意力量”,包括食物的短缺、气候、疾病、寄生虫、食肉动物等,人类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如害怕陌生人、怕蛇、蜘蛛等,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从进化的角度看,生存只是一个前提,繁衍后代比生存更为重要,人的许多生理和心理机制都与解决与此有关的问题中形成。例如,配偶选择问题、配偶保持、同性竞争、亲本投入等。在择偶的过程中,男性偏爱漂亮、温柔的女性,女性偏爱具有财富和权力的男性。其差异的存在是因为在人类进化的古环境中,漂亮是女性健康的标志,更是具有生殖力的象征,而有财富和权力的男性更能保证女性在怀孕和养育后代过程中所需的投入。具有这些机制的人比没有这些机制的人更容易取得生存和繁衍的成功,在解决人类生存和繁衍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形成了人的心理机制。

(三)心理机制在数量方面是巨大的,在本质上是复杂的,具有领域特殊性

进化了的心理机制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正如进化心理学家Symons所言,不存在“通用性的适应问题”③,每个问题都具有领域特殊性。每一个特定的问题都需要特定的解决方案,那么,众多特殊的问题就需要众多的特殊解决方案。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祖先面临的适应问题在性质上是多种多样的,从配偶选择到食物的消化、亲本投入、同盟形成等等。在解决每个问题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解决面临的问题。配偶选择与食物选择是本质上不同的适应问题,它们应该在人类进化史上选择了本质上不同的心理机制。因为古人面临的适应问题数量上是为数众多的,可以预期构成人格机制的数量也是为数众多的,而且这些机制具有领域特殊性,即这些机制只是针对于特殊适应问题的解决方案。考斯麦茨把心理隐喻为一把“瑞士军刀”,里面包括不同的工具,每一个都能有效的完成某个任务。人的心理也是由大量的认知工具装配而成的,每种心理都有特定的功能。

(四)人格的基本系统是为满足有机体最基本需要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演化形成的心理机制不是杂乱无章的,通过功能分析可以把人的心理机制归类,形成人格的基本系统,成为人类适应社会的最重要维度。著名进化心理学家MacDonald认为,人类的心理与哺乳动物是具有连续性的,人格的基本系统是满足有机体的最基本需要的,每个系统会都会产生不同行为策略④。这五个系统是:(1)行为的趋向系统:这一系统与 FFM中的外向性有关,其行为趋向的核心是支配、感觉寻找、对酬赏敏感等。行为倾向人格系统是设计的推动趋向酬赏的来源(例如,性满足、社会地位),酬赏吸引力是行为趋向系统的核心。在成年人中间,行为趋向与侵犯和更高水平的性经历联系在一起,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2)抚育——爱的系统:这一系统的行为包括亲密行为、互惠行为和资源传递行为,是构成亲密关系和长期关系的基础。这一系统是人类情感发展的基础,其进化的推动力是对高水平亲本投入的需要,对于人类繁衍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系统的行为是人类情感上的行为取向,女性在这一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3)行为抑制和责任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是监控危险和即将发生处罚的环境,它包括延迟满足、坚持不喜欢的任务,对细节非常注意,以及负责任和可靠等方面的行为变化,与FFM中的责任心维度对应。它用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对不确定或处罚的信号作出反应。这个系统包含了为避免危险和获得回报而灵活计划的能力。(4)情感强度系统:这个系统的作用调动行为的资源,通过恰当的唤醒以满足情境的实际需要,以服务于趋向和回避的行为。它的进化功能好像一个总的行为发动机,促使有机体根据当前环境和威胁作出趋向和回避行为。趋向与正面情绪相关,而回避则与负面情绪相关;趋向是正面情绪在低强度刺激下做出的行为,而回避是负面情绪在高强度刺激下做出的行为。(5)经验开放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内在驱动的好奇心、对认知和美学方面经历的兴趣,以及在这些领域的想象和创造。经验开放系统是一种发散的认知方式,寻求新颖和复杂性,探究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二、适应性个体差异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人性和个体差异一直是人格心理学的两大领域,尽管不同发展时期研究者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在进化心理学家中,对于人性的研究的重要性是存在共识的,但对于个体差异的研究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Toobyand Cosmides认为,进化的产物有适应、噪音、适应的副产品三种,只有人类普遍具有的典型的心理机制才是适应的产物,而个体差异只是噪音或“遗传垃圾”,并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只是一层不重要的“薄膜”⑤,人格心理学应该只研究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机制。不过,绝大多数进化心理学家并不同意Tooby and Cosmides的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个体差异并不是噪音或“遗传垃圾”,而是非常重要的。Buss明确指出,人格的个体差异是人类演化形成的“适应风景”的核心,“观察、注意和根据他人的个体差异采取行动……对于解决适应问题是关键的”⑥。人格的个体差异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对于个体差异产生的机制,进化心理学家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一)早期经历的调整

个体由于经历的早期环境事件不同,会采取不同的心理策略。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两个或以上的供选择的潜在策略。在人类典型的心理机制菜单中,某种策略因个体早期的环境经历而得以选择。早期的经历会导致一个人固定地使用某种策略而排斥其他策略的使用。例如,Belsky,Steinberg,andDraper研究发现:在女孩个人生活最早的5—7年期间,是否具有父亲作为关键事件会对女性后期的性策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⑦。生长在缺乏父亲家庭的女孩,后期会激活短期的性策略:性早熟、更早的性经历、频繁的更换伴侣。这是一种用低水平投资产生大量后代的策略。这些女孩认为,亲本资源是不可靠的,是不能稳定获得的,成年后的配偶关系也不会持久,他人是不可信的,她们从短期的性关系中获得和及时榨取资源。而那些生活早期具有可靠投入父亲的女孩,后期会激活长期的性策略,表现为延迟性成熟、较晚开始性活动,寻求长期、安全可依赖的成人关系,对于少量儿童的大量投入。她们认为他人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预期关系是持久的。实际上,每个女孩都具有短期和长期性策略的机制,只是由于不同的个人早期经历导致了不同机制的激活,从而导致个体差异。

(二)心理机制的持续情境唤起

人类的适应而不只是受早期环境事件的影响,更多的是对当前所面临环境事件的反应,环境事件持续时间是造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以人手掌上的茧为例。茧的产生是生理机制对摩擦皮肤的经历做出的反应,而个体从事导致皮肤摩擦活动事件的频率是存在差异的,这样产生茧的机制激活的频率也会不同,导致不同的个体茧的厚度存在个体差异。同样,持续的情境事件不断地激活一个心理机制,也会导致适应的稳定个体差异。在有些情况下,为了解决某个适应问题,个体的某种心理机制会一直处于激活状态,有时甚至持续几个月,几年或一生。例如,一个发现自己丈夫有婚外情的女性,其嫉妒的心理机制会一直保持激活状态,只要丈夫的婚外情没有结束,其嫉妒就会一直存在。长此以往,会导致那些丈夫忠诚的女性与那些丈夫不忠诚的女性之间形成稳定的个体差异。

(三)个体与环境之间持续的关系可能调整激活心理机制的阈限

在有些情况下,个体环境不是调整心理机制激活的频率,而是调整心理机制激的阈限。例如,Zuckerman研究发现:在感觉寻找方面的个体差异可能表示在趋向或回避资源(包括配偶)方面的阈限变化,不同的阈限伴随不同的好处与代价⑧。在古代环境中,那些倾向感觉寻求的人会获得更多与繁衍有关的资源,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风险;较少感觉寻求人可避免这些风险,但在积累繁衍有关的资源方面会面临失败。实际上,心理机制的阈限表明了过去的环境或生境中不同的最佳适应状况。在食物资源稀缺的生境中,个体冒险和感觉寻求机制激活的阈限会较低,而在资源稳定的生境中,个体冒险和感觉寻求机制激活的阈限会较高。心理机制会评估那些与适应有关的个体——环境关系,并据此调整它的激活阈限和强度。有研究发现,在人格量表评估性嫉妒方面的高分数与自尊评估的低分数之间存在相关,两者与低SES相关。男性的自尊部分是他在婚姻市场吸引力的函数,而他在婚姻市场的吸引力会随着他能为女性提供经济资源的能力而变化。因此,一个以前有安全感、较少嫉妒的丈夫会因为失业而使自尊受到威胁,导致性嫉妒心理机制激活的阈限降低和强度增加,从而使他变得更倾向于对妻子采用暴力。

(四)可遗传属性的适应性自我评估

Tooby and Cosmides用“反应性遗传”(reactive her itability)这个词来描述某些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因为这些心理机制能以遗传特征作为输入信息,进而引导有机体选择相应的策略方案。根据这种观点,如果评估机制能够帮助个体挑选出明智的策略,那么自然选择将倾向于让这样的机制得以进化。由此看来,进化形成的机制不仅要适应外部世界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而且还要与自身的评估机制相协调。Hiraishi等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认为人类适应性地控制着与人格有关的领域特殊机制的激活,导致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在适应方面的差异⑨。例如,每个人都具有侵犯性行为的机制,和控制它的激活与环境保持一致。侵犯性行事的能力是一种普遍的人格特质,有零的可遗传力。不过,侵犯性机制的激活可能受一个人体格的影响,具有高的可遗传性。因此,那些具有遗传优势体格的人更可能激活侵犯机制,看上去更具侵犯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具有自我评估机制会对个体可遗传属性进行评估,并进而影响是否激活侵犯的心理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格的个体差异只是激活物种典型心理机制的因素而已。

(五)不同的人格类型是频率依赖的适应策略

一般来说,定向选择过程倾向于试探所有的遗传变异形式。较为成功的变异逐渐取代了那些不大成功的变异,从而产生了具有种属普遍性的适应装置。不过,这种趋势也有一种例外,那就是依赖于频率的选择过程。在某种情况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遗传变异能够同时存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生物性别。在性生殖的物种中,如果一种性别的数量比另一种要少,那么这种性别和繁衍成功机会就会更多。通过频率依赖选择的过程,性别保持差不多相同的比率。备选的适应性策略也可以通过频率选择的过程在性别内部留存下来。从理论上讲,遗传的个体差异通过频率依赖的选择在总人口中会一直保持下去,而不像直接的选择那样把遗传变异排除掉。Figueredo认为,适合不同社会生境的个体特质的多样化是由于频率依赖的选择结果,社会竞争驱使个体进入不同的社会生境,填满这些不同的生境,这部分地缓和了来自同种之间竞争的压力⑩。运用行为生态学的原理可概括为:种内的“生境分离”(nich-spliting)导致种类的“特性替换”(characterdis placement)。生境分离是生态环境空间被分成为更多专门化的生境,特征替换是个体特质的变异适应于这些不同的生境。与前面几种观点不同,这种观点认为人的个体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的产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个体差异都是由适应所造成的。有些个体差异是由随机的环境力量、遗传噪音、遗传缺陷和其他因素所造成的。然而,进化心理学理论认为,最重要的个体差异是与那些决定了人类本性的主要适应机制相联系的。

三、适应问题和生存环境不同是人格群体差异产生的根源

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心理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人格的群体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进化心理学家对于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回答,认为人格的群体差异是由于群体面临的适应问题和生存环境不同造成的,人类先天具有的心理机制和后天的生存环境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进化心理学家从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以及出生次序对于人格的影响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Toobya nd Cosmides认为,在同一物种内,不同的机制设计产生于相同的基因,不同心理或生理的差异不是遗传差异的直接产物。在通过两性交配繁衍后代的物种中,每个后代的身上都继承了相同的遗传。那么,物种的性别差异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呢?主要有两种方式:遗传开关与环境线索。对人来说,性别是通过遗传开关来控制的:Y染色体中 H-Y抗原的出现或缺乏决定了男女的性别。尽管男女的性别是通过单个基因决定的,但这个基因并不包含心理选择设计必不可少的信息,只是起开关的作用,以开或关的方式,激活两个遗传子系统中的一个,这两个子系统都具有广泛的功能并同时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而一些脊椎动物,如银汉鱼和短吻鳄,性别是通过环境线索如孵化期间的温度而不是基因开关决定的。这种线索起开关的作用,激活雄性或雌性的遗传程序。可以说,每个个体身上都带有所属物种的所有遗传机制,只是由于遗传开关或环境线索才导致不同遗传子系统的激活从而导致了性别的不同。而性别差异使男女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面临不同的适应问题,进而导致演化形成的解决适应问题的策略也不相同,形成男女之间人格的性别差异。例如,在繁衍过程中,女性面临的最大适应问题是怀孕和哺乳期的食物和安全保障问题,因此女性在配偶选择过程中注重男性拥有的资源、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志向、身体与运动技能等;而男性面临的最大适应问题是配偶的繁殖力和父亲身份的确定性问题,因此男性在配偶选择过程中更注重女性的年龄、容貌和性忠诚等。

出生次序对人格群体差异的影响是进化心理学家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Sulloway的研究不仅发现了儿童的出生次序对于大五人格特征及反叛性方面的重要影响,而且运用进化论对此进行了解释。在一个家庭里,第一个出生的儿童具有高的责任感、高神经质、高社会支配性、低开放性、低合宜性、低反叛性的特点。而后出生的儿童具有高开放性、高合宜性、高反叛性、低支配性、低神经质、低责任感的特点。Sulloway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出生次序不同导致儿童处于不同的家庭小生境。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往往倾向于偏爱年龄大的后代,因为他们具有更高的繁衍价值。先出生的儿童在家庭里占据有利的小生境,这使第一个出生的儿童认同父母价值观,提升了责任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同胞之间对于资源的需求方面是存在冲突的,年龄最大的儿童由于身体和力量方面的优势,能够对年龄小的兄弟姐妹进行支配,强化了他的社会支配特质。后出生的年龄小儿童,会忿恨年长儿童的支配,不认同现存的秩序,对于新的事物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但也没法与年长儿童直接对抗,因此会采取其他策略如高社会性、高合宜性来使自己在家庭中尽量处于有利的地位。

总体来看,进化心理学家对人格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解释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人类具有普遍心理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对于人格群体差异产生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理的阐述却远不像对人格个体差异产生机制说明那样清楚详尽。

四、进化人格心理学评价:贡献与不足

进化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的一种新取向,为人格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作为一种新事物,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和批评。对此,我们必须辩证地加以分析。

首先,进化心理学把人格研究纳入生命科学的范畴,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近百年来,心理学的研究一直以物理学、化学作为自己的发展榜样,以机械论作为指导,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缺少了“人性”,离人的实际越来越远。西方的人格心理学研究虽然并没有忽视对人性的探讨,但这些研究都集中在人性是什么即人性的本质方面,从未探讨人性是如何产生的。由于缺乏对人性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的探讨,只注重人性发展的结果,所以对人性研究就变成了盲人摸象,难以对人性产生全面深入的了解。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界虽然认为人的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两方面,也很少有人完全否定人的生物性,但都认为人性在本质意义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人的生物性特别是遗传、本能的作用往往重视不够或有意地加以回避,这不利于对人的心理和人性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进化心理学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明确指出:“既然生物学是对生命有机体及其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研究,既然人是生命有机体,可以认为社会科学(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研究)是生物学的分支,所有的社会科学的理论应该与生物学的原理一致”[11]。进化心理学以自然选择和适应为基本原理,从人的生存和繁衍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大量新颖的假设,取得了一些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对人性本质及其原因的认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进化心理学家罗萨诺指出:“以达尔文的进化论原理为基础,进化心理学是理解人性的一种新的取向……在完全、全面的理解人性方面,这种观点具有无上的潜力”[12]。

其次,进化人格心理学试图对心理学中有关人性、个体差异的理论和研究加以整合,创建完整的人格理论。标准的社会科学没有任何明确的元理论去指导人格的调查,人格研究者只是遵循直觉或试误去指导他们去发现新的心理现象。这种状况对于理解人格差异产生和发展的机制形成了重要的障碍。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中存在两大问题:流派众多,缺乏整合的理论。以至于很多人格研究专家都认为,每一种理解只解释了人性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人本身是如此复杂,我们不可能奢望仅用一种理论就可以解释所有的心理现象。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家赫根汉也指出:“一个木匠不可只用一种工具就企图建造一幢房子,一个人也不能希望只用一种理解就能了解人格,如说螺丝起子比锉子更好更有用,那简子是在胡说八道”[13]。人格心理学的这种状况是很难令人满意的,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在尝试对人格心理学的理论进行整合,进化人格理论就是这努力的一部分。进化心理学家以进化论作为整合人格心理学的元理论,把适应作为解释人格的主要概念,以功能分析方法去发现、描述、解释人的心理机制。功能分析就是在弄清某些特质或机制是用来解决哪些适应问题的,这从身体结构方面很容易得到理解。人体可以用不同方法去描述和分析,解剖学家之所以把肝脏、心脏、眼、手等分为不同的器官和系统,是因为它们的功能不同。这一方法也适用于人的心理机制,只有弄清了心理现象功能才能对它们有清楚的理解。进化心理学家不仅对现有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重新整合,而且提出了大量有关人格心理机制新的假设和预测,形成了完整的人格理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著名人格心理学家McAdams在谈到人格心理学的整合时明确指出,“进化理论必须提供的第一原理是以科学理解人,因为没有考虑到那些特征如何和为什么演化形成,去谈论人性的物种典型的特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14]。

第三,进化人格心理学存在许多局限,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进化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在受到许多学者的的赞赏和推崇时,也受到另外一些学者的质疑和强烈批评。这些质疑和批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从方法论角度看,进化人格理论只能对心理现象的起源进行解释,但不能预测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设计,“进化心理提供了什么是不可能演化形成的广泛指导,但是它不能阐明什么必然会形成”[15]。(2)心理机制的模块性的结论不仅与很多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结果相悖,也还没有得到神经心理学研究的证实。(3)尽管目前大多数进化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差异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但个体差异是否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装置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从进化理论来看,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装置的遗传力应该为零,而行为遗传学研究却表明许多人格特质的遗传力都在0.3—0.5之间。如果把个体差异看作适应装置,矛盾如何解决?其形成的机制如何?(4)进化心理学注重的主要是一些与生存和繁衍密切相关的问题,而对那些远离生存繁衍的心理现象和人格现象并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5)在人格对行为的影响方面,进化心理学家强调心理机制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但这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仍然是个谜,还必须通过科学的研究拿出证据来。

注释

①Tooby.J,Cosmides.L.1990,“The pastex plainthe the present:emotionala dapt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an cestralenvironments.”Ethologyand Sociology11,p375.

②Cosmides.L,Tooby.J.1997,Evolutionary psychology:Aprimer.http://www.psych.ucsb.edu/research/cep/primer.html.

③Symons.D.1991,“Ontheuse and misuse of Darwinismin the study of human behavior.”InJ.Barow,L.Cosmides,&Jooby(Eds.).Theadaptedmind.New 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pp137-159.

④Mac Donald,K.2005,“Personality,Evolution,and Development.”InR.BurgessandK.MacDonald(Eds.).EvolutionaryPerspectiveson Human Development,2ndedition.ThousandOaks,CA:Sage,pp207-242.

⑤Tooby.J,Cosmides.L.1990,“Ontheuniversity of humannature 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individual:therole of genetics and adaption.”JournalofPersonality58,pp17-67.

⑥Buss,D.M.1997,“Evolutionary foundations of personality.”InR.Hogan(Ed.).Hand book of personalitypsychology.London:AcademicPress,p334.

⑦Belsky.J.,Steinberg.L,&Draper.P.1991,“Childhood experience,interpersonal develop mentandre produc tivestrategy:anevolutionary theory of socialization.”ChildDevolopment62,pp647-670.

⑧Zuckerman.M.1990,“The psychop hysiology of sensation-seeking.”JournalofPersonality58,pp313-345.

⑨Hiraishi.K.,Yamagata.S.etc.2008,“Maintenance of geneticv ariationin personalit ythrough controlo fmental mechanisms:atest of trust,ectraversion,andaggreea bleness.”Evoluti onand Human behavior29,pp79-85.

⑩Figueredo.AJ.,Sefeek.JA.etal.2005,“Evolutionarypersonalitypsychology.”InBusss.dm.(Ed.).Handbookofevolutionaeypsychology.Hoboken,NJ:Wiley,pp851-877.

[11]Kancawa.S.2004,“Socialsic enceare branchesof biology.”Socio-economicreview2,pp371-390.

[12]Rossano,MJ.2003,“Evolutionary psychology:the science of human behavior ande volution.”Bethesda,MD:FitzgeraldSciencepress,pp4-5.

[13]赫根汉:《人格心理学》,何瑾、冯增俊译,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14]McAdams.DP.,Pals.JL.2006,“Anewbig five :fun damental princi ples fora ninter gatives cience of personality.”Americanpsychologist3,pp204-217.

[15]Buss.DM.1995,“Evolutionary psychology:Anew paradigm for psycholog icalscience.”Psychologi calInquiry6,pp1-30.

2009-08-10

责任编辑 曾新

猜你喜欢
心理学家心理学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谁更难过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人生什么最重要
心理学家
功能与人性
e言e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