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校正法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

2010-04-08 11:45
关键词:定性研究者校正

沈 晖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三角校正法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

沈 晖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文章对三角校正法的概念演进及其背景进行了梳理,对三角校正法在社会研究中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破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二是具有辩证互补的合理逻辑;三是具有增进效度、拓展认知的实施效果。文章还结合国内外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实践,详细探讨了理论、方法、研究者、资料四种形式的三角校正法的应用。

三角校正法;社会研究;方法论;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重视多元、强调对话的思潮推动下,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对多种方法之间的结合问题日益关注,出现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融合趋势①。人们发现,仅仅是定量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和人文科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之需,于是混合研究应运而生②。在这种背景下,三角校正法(Triangulation)作为一种结合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多元方法研究策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③,在国外及中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研究领域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国内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尽管对研究范式之间相结合的讨论并不鲜见,但涉及到某一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三角校正法的系统介绍与应用研究却不多见。这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三角校正法在方法论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还不被广大研究者所认识,其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也不为研究者所熟悉。另一方面国内社会工作专业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目前学界的关注还停留在理论建设和实务发展领域,对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缺少必要的关注。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从三角校正法的概念及其提出背景出发,重点讨论三角校正法在社会研究尤其是在社会工作研究中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以期引起广大研究者对这种多元方法研究策略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其次结合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实践,详细介绍三角校正方法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以给广大社会研究者提供一种实际的指导和参考。

一、三角校正法:概念演进及其背景

“三角校正法”其英文“Triangulation”一词源于中古拉丁语的“triangulare”,原意是“做三角”。在航海和土地测量等领域,它指的是一种以三角形原理为基础的测量及定位方法。当这一概念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讨论之后,它的涵义逐渐发生了改变。在量的研究领域,“Triangulation”被用来表示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来测量同一研究对象,以检验测量工具的效度④。而在质的研究领域,“Triangulation”则被认为是通过采用多元的研究手段来拓宽研究者的观察视野,提高研究与分析的广度、深度和维度⑤。在混合研究的视角下,“三角校正法”被理解为一种结合使用不同的研究资料、研究人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来对同一个研究问题进行分析的研究策略⑥。

“三角校正法”之所以能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首开先河,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下面两个方面的背景和条件。

第一,从宏观背景来看,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界出现了一种呼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互结合的声音。如1957年Trow提出,没有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应该成为对社会现象进行推论的主宰,占主导地位的定量研究方法在发挥自己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吸收别的研究方法的长处⑦。与此同时,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Campbell和Fiske在《用多元特质—多元方法矩阵来做趋同性和区别性效度检验》一文里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三角校正法作为效度检测方法的思想。在这篇国际范围内被广泛引用的文章里,Campbell和Fiske指出,三角校正法大大提高了测量结果的效度和完备性,弥补了单一测量方法之不足⑧。不久,与田野研究法有关的一些方法如观察法和访谈法(定性研究资料)就与传统的测量法(定量研究资料)结为一体⑨。

第二,从微观条件来看,“三角校正法”所包含的“相互引证”的合理性符合人们的主观认识经验⑩。这种方法可以与公元前二世纪柏拉图学院的领袖之一卡尔内亚德的认识论结合起来进行讨论。他认为,人的某些知觉是同时发生并且相互联结的,就像链条一样绞合在一起,所有知觉都证实同一事实,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引起对另一个的怀疑。因此,卡尔内亚德提出来的命题是:那些处于这种相互引证关系之中的命题要比那些不处于这种关系之中的命题更为合理。哲学家梅农对“相互引证”的合理性也有相关论述,并认为“如果我们要从相互引证中导出合理性,那么我们的相互引证的集合中的每一个命题各自都要是可以接受的。正如要使房子不倒坍,那么做成纸房子的每一片纸必须自己具有一定程度的质性和刚性”。

二、三角校正法的方法论意义

在行为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争论由来已久,到底何者方能引领研究者获致真理,双方学者更是各执己见、争战不休。尽管20世纪末以三角校正法的提出为代表的混合研究思路的兴起让两派间的冲突有所缓和,但由于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其背后的哲学基础毕竟是南辕北辙,到底能否结合,如何结合,又成了质疑者们新的争论焦点。有学者提出了“实用主义”为三角校正法的方法论基础,有的学者干脆认为三角校正法只能看作是一种技术从而避开方法论上的抽象争论。笔者认为,三角校正法作为一种多元混合研究思路,不仅有其存在的哲学基础,有其辩证互补的合理逻辑,而且与单一的研究方法相比,三角校正法具有明显的认知优势,尤其适用于社会工作的应用研究。

(一)从认识论上打破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三角校正法的哲学基础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而这一问题又与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或者说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论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发现,两派间的论战似乎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即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着一条惟一正确的道路。而实际上我们想指出的是,每一种划分都是虚假的二元论。如果我们不是将二分的两个方面看作是对立的,两个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而是将之看作辩证联系的,彼此互补的,都是更全面理解实践意义的必要方面,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偏向任何一方。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向辩证思维模式的转变可以比作是从“不是……就是……”的思维模式向“两者都是”的思维模式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以及混沌理论、弦理论等对于宇宙世界认识的新贡献,人们事实上已经发现,现代范式和世间观的含义和效应已经在发生改变,于是许多科学家开始放弃科学是提供纯粹的客观真理的自然之镜的观念,在科学中呼唤一种基于非决定论、非连续性、混沌、复杂性和熵的后现代转换。林肯也提出,围绕着本质主义的争议似乎不太可能通过不同范式信徒之间的对话得到解决,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种“后现代转向”——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社会建构,强调自我认同的流动性而非固定性,并强调一切真理的片面性。这种后现代范式的转换暗示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者间的鸿沟从某种程度上得以跨越。

(二)辩证互补的合理逻辑

三角校正法另一个倍受争议的问题是如何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有效结合。Smith和Heshusius认为,在范式不相容的前提下,混合方法研究是不可能成立的。由此引发了学者们对于三角校正法的实施逻辑的讨论——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结合到底是简单相加,还是优势互补?

胡中锋等认为,尽管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在价值取向的风格上迥然不同,但这两种研究范式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有着共同的出发点——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其宗旨都是为了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其次,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都要收集研究的资料。最后,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还有共同的归宿——寻找问题的答案。所有的研究,不论是质的研究还是量的研究或者说其他的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了解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因此,与其说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方法,倒不如说这两种取向不同的研究范式其实是一个统一体。虽然其哲学基础不同,但是作为操作层面的具体研究方法之间却是可以互为补充,所谓“方法论具有排他性,而方法却具有互补性”。这也证明了三角校正法在研究实施上具有辩证互补的合理逻辑。

(三)三角校正法的独特优势及其与社会工作研究的契合

由于整合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三角校正法与单一的研究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在增进效度和拓展认知等方面。如,Allen Rubin和Earl R.Babbie认为,如果我们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测量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尽管这些测量方法都各有其缺陷,但如果测量的结果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对结果的有效性更具信心。而孙进则认为三角校正法在认知上的优势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三角校正法可以综合平衡单一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因而有可能减少测量中的误差或观察中的扭曲;第二,三角校正法结合多元的理论和资料,因而可以取得对研究问题的更加详尽的认识;第三,三角校正法主张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因而更有可能获得对研究问题的整体性了解;第四,三角校正法有助于解决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分别在发展研究假设和验证研究假设方面的弱点,实现整体性的社会科学研究;第五,对处于不断变革中的现代社会,三角校正法更能满足社会现象复杂多面性对社会研究方法所提出的要求。

正是因为三角校正法具有增进效度和拓展认知的优势,因此它十分契合于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的学科,很多时候人们都会通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社会工作者介入手法的成效。不论是对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还是社区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评估研究,还是社会工作者参与其中的行动研究,都十分需要应用到三角校正法。实际上三角校正法已经成为贯穿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原则,乃至成为社会工作研究文献评估的一项标准。

三、三角校正法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应用

根据Denzin的经典分类,三角校正法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包括研究理论的三角校正、研究方法的三角校正、观察者或研究者的三角校正、资料的三角校正。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补充,如Padgett补充了跨学科的三角校正法(interdisciplinary triangulation),以及Richardson补充了研究文本(或写作)的基于三角校正思路的晶体化(crystallize)方法测量。下面我们将针对前四种常用的三角校正法形式,结合具体的社会工作研究文献进行阐释。

(一)理论的三角校正

当研究人员在研究设计阶段,从不同的研究假设和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资料并解释所研究的社会现象,就会用到理论的三角校正这一方法。纽曼认为运用多个理论有时难度很大,但是,它会增加创新或发展新观点的机会。Denzin建议采用六个步骤来实施研究:第一步,收集各种有可能用来解释所研究现象的理论(如互动主义、现象学、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等等);第二步,开始自己的实证调查,收集所需的数据和资料;第三步,将上述相关理论用来解释调查资料;第四步,将不能用来解释所获得资料的研究理论筛选出去;第五步,将能用来解释所获得资料的各种理论组成一个解释理论框架;第六步,针对所研究和解释的现象,将上述解释理论框架融合为一个系统性解释理论。关于理论的三角校正法的研究文献相对很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Kushner,Kaysi E.和Raymond Morrow进行的一项名为《扎根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批判理论:一种理论的三角校正》(Grounded Theory, Feminist Theory,Critical Theory:Toward Theoretical Triangulation)的研究,他们通过对扎根理论中涉及到的符号互动、女性主义、批判女性主义等多种理论在护理与社会工作研究领域中的解释性和相容性进行检验,提出了一个“批判的—女性主义的—扎根理论方法论框架”(a critical feminist 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

(二)方法的三角校正

所谓方法的三角校正,也就是以多种方法去研究同一个问题。它既包括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在其研究范式之内的方法结合,如质性研究领域的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相结合;也包括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跨研究范式的相互结合,例如开放式访谈和标准化调查问卷相结合。Denzin认为,每种单一的研究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缺点,结合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均衡它们之间的优缺点。社会工作研究领域中应用方法的三角校正法比较常见,一般来说方法的三角校正法的研究实施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交替使用定量或定性的研究方法,如Dressler在一项关于家庭因素、生活方式和家庭资源如何影响美国南部非裔美国人社区的抑郁症的发病情况的研究,他先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了开放式民族学访谈,然后进行定量问卷调查,从中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另一种是同时并行使用定量或定性的研究方法,如Gardner的一项用批判反省架构对两个以社区为本的计划(Sharon Action和Rural Access Project)进行的评估研究,就同时并行使用了半结构式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

(三)观察者或研究者的三角校正

所谓观察者或研究者的三角校正,即使用不同的观察者收集资料并由不同的研究者去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石丹理等针对发表于1990年至2003年期间的质性社会工作评估研究质量所进行的一项质性研究中,采用了研究者的三角校正法。具体程序为:第一步,三位研究者分别依据标准对每一项研究进行评价;第二步,由第二位研究者和第三位研究者依据评价标准将28篇研究的评价结果用计算机制作成表,然后交给第一位研究者比较和检验;第三步,依据所列评价标准进行三位研究者之间的跨评分者信度测量,对那些未能达成共识的部分,再通过讨论加以解决。这项研究的特点在于,通过清晰地阐述了所回顾的论文和回顾的程序,便于其它研究者作同样的研究,增加了研究的可信度;研究采取了三位研究者合作的方式,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三位研究者先对回顾的论文作出独立的评价,有效避免了研究者的先入之见;研究计算了跨评分者信度检定,对三位独立研究者的观点进行三角校正,提高了评价的精确性。

(四)资料的三角校正

资料的三角校正,指结合使用来自不同渠道,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调查对象处所收集的资料。时间(time)三角校正是指在不同的时间点对测量对象进行采集数据,以确定不同时间收集的资料是否结果相同。需要澄清的是,追踪研究不属于这个范畴,因为追踪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所发生的变化。空间(place)三角校正是指为了检测多点(multi-site)聚合度从而排除交叉效度,在两个或更多的地点对同一对象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对象(person)三角矫正是指对不同规模的人员组成进行采集数据,包括个体、团体(如夫妻、家庭或者小组)、集团(如社区、企业、社团)。资料的三角校正就是通过对同一事物现象的不同事件、情境、时间、地点和对象的资料收集,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全面可靠。Jennifer Schwartz等在一项针对女性暴力行为趋势的评估研究中,就采用了资料的三角校正法,他们收集了来自被捕者、嫌疑犯、监禁者以及受害者的各种资料,以充分的资料支持了女性暴力行为是社会建构结果的研究结论。

四、三角校正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角校正法自提出之始就一直遭遇各种争议,除了来自方法论的争议之外,研究实施中的效度问题也是学者们高度关注的焦点。三角校正法的立足点,也即它的合理逻辑,在于多种结合方法之间的辩证互补关系。各种方法的扬长避短是大多数学者们所赞同的,但如果运用不当的话,结果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在三角校正法的实施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三角校正法对于某一特定研究的适用性。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设计研究之始,就要考虑清楚,为什么要用三角校正法。问题永远比方法更重要,方法只是一种达成研究目的的工具,问题决定方法。三角校正法倡导的多元方法的整合是一种思想,但不是说任何问题都需要采用多元方法来进行研究。有些问题运用量的或质的研究能够解决,也不一定就要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有的问题不适合采用某种研究方法,强行使用也是错误的。因此,研究者在设计阶段准备采用三角校正法时,必须思路清晰并有充分的理由。

第二,三角校正法在研究实施中的有效应用。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我们采用何种形式的三角校正法最为有效。这个对研究者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笔者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研究文献的检索,了解前人在同类问题的研究上是否采用过三角校正法,采用了何种三角校正法,研究效果如何,以便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可供参考的研究文献,我们也可以对研究进行理性的想象和合理的论证,勇于尝试和创新。

最后,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三角校正法的优势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恰恰会转变为它的劣势。如三角互证法的研究实施相对于单一的研究方法要花费研究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处理收集到的大量资料时,研究者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来自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很难调和;多元理论视角下的研究发生冲突和矛盾,等等。所以,当我们准备采用三角校正法时,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同时也需要具备驾轻就熟的研究技能。

注释

①⑩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65页,第404页。

②约翰·W·克雷斯威尔:《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崔延强主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页。

⑤Flick,U.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Eine Einfuehrung,6.Auflage,ReinbekbeiHamburg:Rowohlt, 2002.330.

⑥Denzin,N.K.,Lincoln,Y.S.“Introduction:The Discipline and Practic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Ed.Denzin,N.K.,Lincoln,Y.S.Th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2nd ed).Thousand Oaks,London,New Delhi: Sage,2000.5.

⑦Trow,M.“Comment 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ing:A Comparison.”Human Organization 16(1957):33-35.

⑧Campbell D.T,Fiske D.W.“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ation by the multitrait-multimethod matrix.”Psychological B ulletin56(1959):81-105.

⑨Sieber,S.D.“The integration of field work and survey methods.”A merican Journalofsociology78 (1973):1335-1359.

责任编辑 张静

2010-02-28

2008年度南京大学文科校级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化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定性研究者校正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机内校正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