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远
(临颍县人民医院,河南临颍462600)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90年代开始的一种新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其操作技术越来越成熟、规范,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成本低的特点[1-2],特别适合在广大的农村,不发达地区大规模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笔者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小切口非超声超乳化术开展白内障复明术,治疗各种类型白内障625眼(52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白内障625眼,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581眼,先天性白内障7眼,外伤性白内障16眼,并发性白内障21眼;男性311眼,女性314眼。核的硬度:Ⅲ级核258眼,Ⅳ级核286眼,Ⅴ级核81眼,术前视力光感至0.2。
1.2 手术方法 术前30 min复方托品酰胺散瞳,2%利多卡因结膜下麻醉,作一颞上或鼻上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侧方角膜缘辅助穿刺口,在右上象限角膜缘后1.5 mm作长6~7.5 mm的反眉状隧道切口,深及巩膜1/2厚度,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1.5 mm。自侧切口向前房内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或开罐式截囊,尖刀片刺开并扩大角膜缘隧道切口,使内口略大于外口,充分水分离和水分层使核游离旋转脱入前房。将粘弹剂注入核与后囊之间,用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注水针头伸入前房,边注入边轻压后唇,冲出残留的外层核及部分皮质,注吸针头吸出残余皮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冲吸出粘弹剂,侧切口注入平衡盐液加深前房,检查切口水密状态,如渗漏,切口间断缝合,烧灼闭合结膜瓣,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针3mg,单眼包扎1 d,第2 d开放抗生素眼水点眼,全身局部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3 d。
2.1 术后视力 术后第1 d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45.6%,术后第3 d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0.5占65.3%,≥1.0占11%。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角膜水肿占25%,一般在3~5 d内消失,房水闪辉1~3周消失。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价格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明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术相媲美,笔者在完成大量手术后体会:①采用结膜麻醉,避免球后出血,穿通眼球视神经损伤,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一过性黑矇,以及注入视神经鞘膜腔内造成呼吸骤停等球后麻醉的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使手术更安全。②手术切口均采用剃须刀片完成,降低手术成本,减少病人费用。③除非患者不能配合,一般不做上直肌固定缝线,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④行巩膜隧道自闭式小切口,其力学原理是反眉状切口,两端牵引力类似斜拉桥拉力,维持切口不裂开,内切口在眼内压作用下呈活瓣自闭,操作时前房不塌陷,术中前房稳定,如晶状体核较大,应扩大角膜缘切口,不必刻意追求小切口,避免强行娩核时造成的角膜内皮损伤,后囊破裂,玻璃体流出等并发症。术后隧道切口可缝合一针,缝合能使切口闭合更牢靠,防止术后有因患者揉眼,咳嗽等原因所导致的前房变浅,虹膜脱出等并发症的出现。⑤尽可能应用环形撕囊,连续光滑的前囊口具较强的抗撕裂能力,可以减少开罐式截囊所产生的放射状裂口,减少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的可能,并且使人工晶体植入囊袋顺利;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率,重视充分的水分离,它使晶状体核与核外壳分离,皮质与后囊松动分离,使核能在囊袋内转动,减少核的体积,以便能从较小的隧道切口内娩出,同时有助于残余晶体皮质的吸出。特别是在软核时,使核更容易的娩出囊袋,脱入前房。对三级以上较大的硬核,进行充分的水分离后,使用双手旋转法,可以使晶体核安全脱离囊袋进入前房。手法碎核后娩出晶状体核。⑥术后采用开放点眼,频点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早期开放点眼能更有效减轻前房炎症反应,更早恢复视力。
总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历经十余年的推广,手术方法日臻成熟,已成为我国基层医院大规模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的首选方法;其费用低廉,手术安全,患者易于接受[4]。为农村众多的白内障患者提供“适当的”,可负担的,和“可接近的服务”方法。
[1] 高 萍,王绪保,张春梅,等.高龄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6):484-485.
[2] 李玉珍.基层医院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27例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7):700-701.
[3] 蔡卫华,刘卫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基层复明工程中的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9,31(3):233-234.
[4] 赵家良.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国眼科界面临的巨大挑战[J].中华眼科杂志,2009,45(9):76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