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兰 吴晋丽 叶达华
静脉留置针因其可保留,避免了反复穿刺,输液方便、快捷,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因护理操作技术不够精细而导致使用静脉留置针失败,使留置时间过短,未达到预期效果,且增加了患者的费用。因此,封管技术是确保留置针导管通畅,预防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环节[1]。为此,近几年来,国内对留置针的封管技术进行了较多的临床研究,本文就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技术进行综述。
王素婷等[2]通过观察,认为边推注液体边退出针头的封管方法可使套管内保持正压,但此方法在推注封管液的同时需关闭小开关,再拔出针头,就可确保小开关至针头部维持正压,而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会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但有观察发现退针时均匀速度很难掌握,容易将针头退出肝素帽时而造成负压,血液易倒流入管腔形成血栓[3]。杨景明等[4]在正压封管的基础上,通过对体外部分管腔注液加压的方法进行封管,并对所加压力进行了测定,经临床观察和对比发现减少了堵管,延长了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方法为:在输液结束后,用 125 U/m l肝素盐水 5 ml正压封管,一边推注肝素盐水,一边将针头左右旋转往外拔,当还剩 1m l肝素盐水时,将留置针的小卡夹夹住留置针根部,再推注 0.5~1 ml肝素盐水至推不动为止,这时,再将插入肝素帽中的头皮针拔出,完成封管操作。
老年人血液粘滞性大,杨丽等[5]提出对老年患者使用双重正压封管法:在原正压封管的基础上,再反折留置针延长管的根部,无形中减少了套管内与静脉腔上通的长度,阻断了血液向延长管以下回流的可能。刘延锦等[6]提出采用正压同时反折留置针延长管方法封管,可延长置管时间。方法为:取10ml一次性注射器 1具,抽吸生理盐水 10m l,待输液完毕后从原输液头皮针处缓慢推注,待推注 5m l时边推边往外拔针,直至针头退回肝素帽,使套管针管腔内充满液体,并保持正压,在正压下迅速将留置套管针从护翼根部 1 cm处向上反折,并用一次性胶布固定。
周莉等[7]在液体快输完时,将头皮针退至肝素帽边缘处,打开输液调节器,让液体进入 3~4m l,时间为 60 s,双手将留置针尾部的延长管反折,夹上关闭夹,避免挤压针头一侧的延长管,拔出输液管。
曲瑶等[8]比较 120例进行快速静脉注射与缓慢静脉注射封管的效果,缓慢静脉注射封管组成功率为 95%,而快速静脉注射组成功率仅为 53.3%。通过验证,也发现快速静脉注射封管液使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明显增高。
陈伟芬等[9]采用对照方法进行临床实验研究显示,脉冲SAS封管法明显优于传统封管法。方法是每天输液前首先用10~20ml生理盐水(S)脉冲式冲洗套管,再接治疗用药(A),输液结束后用 10~20ml生理盐水(S)脉冲式冲洗套管,而后用 100 U/ml肝素盐水 2m l正压封管。
可来福无针密闭接头由于科学的设计,在输液完毕,输液管接头与可来福接头分离时可自动产生瞬间正压,将留置针软管内液体向前推进,血液不能反流入管形成血栓,无须封管[10]。其对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无影响,且适用于对肝素过敏的患者[3]。郝玉凤等[11]对 188例患者使用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的观察表明,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减少了封管的繁琐和感染机会,明显优于肝素帽。但由于价格较高,目前尚未普及[3]。
静脉留置针无肝素帽时,可将调速器移至靠近茂菲氏滴管处关闭,将距过滤管约 5~10 cm处输液管常规消毒,以一次性5ml空针吸取 500 U/ml肝素液 5ml穿刺该处输液管,缓慢推注肝素液 3 ml,推注完毕拔出针头,取下输液瓶穿刺针,将输液器在靠近过滤器约 1~2 cm处打一死结,将输液管靠近茂菲氏滴管端距死结约 1 cm处剪断即可。该封管方法操作简单、有效,污染机会少,就地取材,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可达到与肝素帽相同的封管效果,减少护理工作量[12]。
浓度为 125 U/m l的肝素盐水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封管液。肝素盐水能显著降低细菌群落聚集[13]。王俊卿等[14]对 2 d~2岁儿科 68例行头皮静脉留置针患儿分别用 25 U/ml的 2~3ml肝素液及 0.9%氯化钠注射液 10~20ml封管观察,肝素液封管患儿 2 d内无 1例堵管,而 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患儿2 d内堵管率为 13.9%,认为肝素液封管效果明显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其浓度与剂量可根据不同年龄和疾病而选择。饶庆华等[15]对 546例各年龄组患儿分别用肝素与生理盐水各2m l进行封管对照实验,得出肝素溶液安全有效的量化指标,新生儿为 0.5U/ml,小于 3岁为 1~5 U/ml,3~7岁为 5 U/ml,8~14岁为 5~12 U/m l。对于成人,只要出、凝血机制正常,使用肝素封管液封管是安全的。血液病患者封管肝素盐水应为 62.5U/ml,共 2~3m l[16]。邓华琼等[17]用 3种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62.5 U/ml、83 U/m l、125 U/m l)对 60例肝硬化患者用2~3ml进行封管观察,结果表明 3种不同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均安全可靠。而 125 U/ml肝素钠封管液保留天数最长。提示 125 U/m l肝素盐水封管是留置输液的最佳浓度。孔凡玲等[18]提出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时宜采用肝素液封管,以 100 U/ml浓度肝素液封管效果较好。袁丽[19]观察了两组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每组 56~59例,观察组用 250 U/ml肝素盐水,对照组用 125 U/ml肝素盐水,结果观察组堵管率 6.08%,对照组 19.13%。因糖尿病患儿发生代谢紊乱,血黏度高,处于易栓状态,故建议对糖尿病患者用 250 U/ml肝素盐水封管。
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水盐代谢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同时对血管无刺激性,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对于肝素钠禁忌症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其维持时间可达 16 h[20]。陈伟民[21]研究结果表明,肝素钠、生理盐水两种封管液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生理盐水价格便宜,操作简便,不需要用溶媒稀释,避免了稀释过程中的污染,从而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潘庆华等[22]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采用生理盐水封管,3~6 d无静脉炎、管腔凝血、堵管发生。范燕红等[23]研究在早产孕妇人群中使用生理盐水和肝素生理盐水封管,两者留置时间、堵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对孕妇采用留置针输液时,生理盐水封管可以替代肝素生理盐水封管。庞溯摈等[24]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后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20ml左右,再用肝素盐水 2~5ml正压封管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
封管液量与封管维持时间、留置时间之间的关系报告差异较大,至今仍无定论,报道的量从 3~20ml不等,堵管率留置时间不一致[25]。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疾病和使用药物不同有关。范燕红等[23]使用 5ml和 10m l生理盐水封管,留置时间和导管堵塞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然而采用10ml生理盐水封管组,导管堵塞发生时间晚于 5ml封管组(P<0.05),提示对于孕妇人群 10ml生理盐水封管可能比 5 ml封管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对各种封管方法及封管液的使用进行了一定研究,采用何种封管方法及使用哪种封管液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何提高封管技术,仍待进一步与护理同仁们探讨。
[1] 李 梅,刘冬兰,舒秀荣,等.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技术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014-1016.
[2] 王素婷,李亚静,牛 静.浅静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方式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03,3:60-61.
[3] 王怀芝.中心静脉导管两种封管方法的比较[J].现代护理,2002,8(10):753-754.
[4] 杨景明,王忠珍,陈仕飞.静脉留置针体外管腔正压封管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218-1219.
[5] 杨 丽,赵 媛,高春英.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双重封管固定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3-714.
[6] 刘延锦,李福琴,王艳红.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13(1):36-38.
[7] 周 莉,杨晓红.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对比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836-837.
[8] 曲 瑶,白 岩.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推注速度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40.
[9] 陈伟芬,程永红,朱 华,等.肿瘤病人行颈内静脉置管化疗导管管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4-5.
[10] 王丽芬,周 艳.无针密闭输液的操作系统在肿瘤内科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1-12.
[11] 郝玉凤,张广荣,李冬云.深静脉留置封管方法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941.
[12] 王 蓉.静脉留置针无肝素帽时的封堵方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294.
[13] 高玉芳,鲍 霞译.如何预防院内感染[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9):413-415.
[14] 王俊卿,袁秀红.影响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3):158-159.
[15] 饶庆华,元 风,李宝丽,等.小儿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29-331.
[16] 舒泽蓉,张琼英,邹小琴,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浓度对肝硬化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3,9(1):10-11.
[17] 邓华琼,刘 芳,刘建蓉,等.肝素封管液浓度对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影响的研究[J].华西医学杂志,2001,16(3):358.
[18] 孔凡玲,魏晓兰,金 敏.血脂与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关系及其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8-20.
[19] 袁 丽,欧 青.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对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的影响[J].中国华西医学杂志,2005,20(1):146.
[20] 黄丽云,林妙娴,幸连春,等.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药物与时间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287-288.
[21] 陈伟民,赵艳红,王 真.80例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5.
[22] 潘庆华,杨志红,李秀征.小儿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的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B):184.
[23] 范燕红,江绮怀,易云霞,等.静脉留置针在产科输液中的应用及封管液种类和剂量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744-746.
[24] 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
[25] 王 艳,潘雪莲.国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5,20(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