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维彪,蒋 旻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曾维彪,蒋 旻*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专业英语对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日显重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情况后,阐述了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提出了开设该课程的注意事项,最后得出专业英语课程应成为高职各专业必修课的结论。
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世界的语言生态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英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语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外资企业及投资者的不断涌入,市场越来越需要掌握外语的实用人才,与此同时,通晓外语的人才的就业市场日益广阔。可以说,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技能。现今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是专业性、实用性强,但英语课程方面却是例外,开设的是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丝毫未涉及专业特点。学生到毕业时,仍然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英语词汇和文献资料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英语资料无能为力。这种教学效果既达不到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也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应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一方面,这是由专业英语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是基础英语无法取代的;另一方面,专业英语不但能巩固和加强基础英语,而且能有效的突出专业,为专业学习和职业素养提高都提供很好的机会和素材,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据《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对策研究问卷抽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使用英语的范围在信函处理上占 32.6%;业务谈判上占 30.2%;外事接待上占 27.9%,工作传真处理上占 26.7%。另外:37.21%的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不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英语使用水平较低;36.05%的人英语使用水平中等;24.42%的人英语使用水平较强;英语使用水平强的为零。单位认为已具有相关专业英语知识的员工仅占 4.65%。从对毕业生个人的调查报告来看:34.80%和 37%的人分别认为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差;80.2%在使用英语时最头痛的是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料用英语说不出。《报告》还指出:36.05%的用人单位认为英语教学和单位英语使用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虽然有 51.98%的毕业生在大学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以上考试,但 33.72%的毕业生缺乏从事的专业领域的英语知识。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专业英语教学尤其滞后。
2008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共有 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310多万人。其中湖南省共有高职院校 68所,位于长沙地区的有 51所。根据笔者对长沙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 2006、2007和 2008学年教学计划的调查,所有的学校只在其部分专业中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且比例相当低。以笔者所在单位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为例,2006级、2007级和 2008级分别开设了 26、27、23个专业,但每个年级只有 7个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所占比例分别为 26.9%、25.9%、30.4%。而且这些专业英语课程都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周 2学时。这说明了专业英语课程远未得到学校重视,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低也就不足为怪了。
专业英语课程是专门用途英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不可少,在现代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是一种必备的职业素质,对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以及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
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此规定中的“英语业务资料”和“涉外交际的”“业务活动”都涉及到专业英语。另外,教育部的教高[2004]1号文件《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文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何谓“高技能人才”?毕结礼先生认为,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现代设备,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能完成中级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或关键动作,并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何应林先生则认为,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内涵应包括五个方面: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姜大源先生认为高技能是策略层面的技能,高技能人才则为掌握了策略层面技能的人才。可见,高技能人才应该具有专业英语知识。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速,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如有关计算机的英文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
职业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满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要加强职业素质及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发展“后劲”的职业人才。21世纪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包括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弹性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技术素养。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才的全球流动也成为必然趋势。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职业人才具有专业英语知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国际经济竞争不断加剧,许多国家都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欧盟从“里斯本战略”(2000年)、“哥本哈根宣言”(2002年)到“马斯特里赫特声明”(2004年),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对提高欧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德国始终保持 16-19岁年龄组青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在 70%。2003、2004年政府连续发起“职业教育攻势”的国家行动,专门设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日”(6月 24日),并于 2005年 4月开始实施新《联邦职业教育法》。因此,我国也必须大力发展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此过程中,我们当然要坚持自主创新,但“师夷长技以制夷”也非常重要,它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要“师夷长技”,相关专业英语知识不可或缺。
专业英语在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和基础英语都有一些不同之处,二者的差异有时会给人隔行如隔山的感觉,这也是必须开设专业英语的关键原因。例如,法律英语是一种典型的专业英语。它具有独特的词法句法规则,特殊的法律逻辑句式和词汇群落,大量冗长、古板的句子和生僻的英语古词。正是法律英语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我国无论是精通外语还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掌握它都倍感困难,甚至连英美人士也认为“Studying law involves learning a new language(学习法律包括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材的选定、内容的选取、开设的时间、与基础英语的关系以及与专业英语课程相关的其他事宜,如资格证书的获取等。因此,在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处理好下列事宜,使学生学有所得,并学以致用。
现实中,许多人将课程视为教材,认为课程和教材是合二而一的概念;更有甚者,认为教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课程只是在涉及教材时才有具体意义。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释义,所谓课程,即“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的进程。今指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教材,则为“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材料,如书籍、讲义、图片、讲授提纲等”。可见,课程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有主次之分。课程是原生的,是教材的生命之源,而教材是次生的,是课程生命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历史记录。亦即课程是本,教材是末。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的要求来选取教材,而不是相反。
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是从语言学习到信息交流的发展。它侧重语言的应用及有关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目的是巩固提高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语言技能及语言的熟练程度。它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也不是单纯的专业课,而是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应被视作基础英语教学的扩大和延续,是较高层次的英语教学,其教学目标是要“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专业领域中用英语进行实际意义的交流”。因此,高职的英语课程重点是专业英语而不是基础英语。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都是三年制,现在许多学校实行“2+1”模式,即第一、二年在校理论学习,第三年顶岗实习。这意味着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专业英语课程应该从学生的大一阶段开始开设,并贯穿整个大学三年或者两年。因为,一方面基础英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重复学生高中阶段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英语绝大部分都是专业英语,大学里的基础英语几乎派不上用场。而且,专业英语课程代替大学基础英语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秦秀白教授指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根据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通用英语上,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专用英语上。”刘法公教授亦认为:“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我们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英语的目的是满足学生日后的工作需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已经成为高职教学共识。而什么内容才“实用”,什么程度才“够用”?这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才能确定。这种分析的信息来源不能仅局限于学生本身,而应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样化、综合性的。“信息来源包括:学生自身、教学机构、用人单位 (如工作岗位)等。更为关键的是学习者是这个信息系统的中心。”另外,Hutchinson&Waters(1987)指出:“教学资料的编撰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与通用英语教学相比,从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教学资料的编撰上。”所以,高职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要根据“需求分析”,视具体情况有所侧重,选择内容新、专业岗位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整合,注意收集与专业岗位相关且内容具体的真实教材,必要时需自编教材。
对学生专业英语的传统考核办法就是进行统一的考试,可谓“一考定成绩”。然而,笔者认为,对学生专业英语考核的最佳途径是鼓励其参加权威部门的认证考试。对于通过者,学校一方面认可其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并免于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另一方面可在全校或全系通报表扬,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潜能、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认证考试,获取证书,从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就业率。以法律英语为例,目前,在我国以下三种法律英语证书日益受到重视:一是“国际法律英语证书”(International Legal English Certificate,简称 ILEC)。该证书由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 ESOL(English for Speakers ofOtherLanguages)考试部与欧洲主要的律师语言学家协会 (Translegal)共同研发的一种职业英语证书。该证书现已被欧洲公司律师公会、欧洲法律专业学生协会、国际青年律师公会及欧洲青年律师公会认可。二是“法律英语水平考试”(Test of Legal English Skills,简称 TOLES)。该证书是经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华拓展的全球性法律英语认证,成为国际著名律所和跨国公司衡量员工用英语进行法律工作的主要参照标准。三是法律英语证书 (Legal English Certificate,简称 LEC)全国统一考试。该考试由美中友好交流促进会与中国政法大学共同研究推出。高职法律专业学生在学习法律英语后,如能够获取上述证书之一,他们的就业范围可以扩展至国际法律实务领域,就业率自然提高许多,专业英语水平亦得到证明。其实,这种鼓励措施是符合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要求的。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行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创造条件,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美国麻省波士顿温沃特斯技术学院院长佐瑞卡·潘提克博士说:“美国现在开始了一种趋势,即更重视学生们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老师教出去的是什么。”学生资格证书的获取就是他们所学知识的最好证明。
专业英语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不可缺失性。没有专业英语知识,高职学生的英语知识是无法“够用”的。因此,专业英语课程应该成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甚至是核心课程之一。唯如此,学生的所学才真正实现“实用”和“够用”,学校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技能人才”。
[1]CrystalD.The Language Revolution[M].Cambridge:Polity Press,2004.
[2]各国教育界对现行职业教育体制的探讨 [EB/OL].http://www.tech.net.cn/page/N041/2008091700004.h tml.
[3]周济.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EB/OL].http://www.tech.net.cn/page/N002/2009042300003.html.
[4]毕结礼.高技能人才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5]何应林.高技能人才概念研究[J].职教论坛,2006,(1).
[6]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9,(2).
[7]《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访教育部职成教司黄尧司长 [J].教育发展研究,2008,(7).
[8]吴伟平.法律语言学[J].国外语言学,l994,(2).
[9]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10]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12):79-83.
[1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教学和研究,2003,(1):31-33.
[12]廖莉芳,秦傲松.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J].外语界,2000,(3).
Reflections on Professional English Course Set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ENGWei-biao,J IANGMin
W 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entry into WTO,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highlighted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After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English course offer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offering such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puts forwards some matters that should be cared for in this process.And finally,it is concluded that professional English cours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compulsory course in allmajors.
vocational college;professional English;course offering
G712
A
1009-5152(2010)01-0022-03
2009-10-16
曾维彪 (1974- ),男,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硕士;蒋旻 (1980- ),女,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