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10-04-08 03:51:45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材信息

周 波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周 波*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本文分析了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高等院校;教材管理;信息化管理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材建设和教材供应两个方面。在教材管理工作中,教材供应是保障教学正常、有序、稳步进行的关键环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学分制的实行,传统的依靠经验进行手工管理,势必会影响到教材的供应,降低教材供应管理的效率,影响教材供应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高校教材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是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教材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教材管理工作效率的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教材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然而,由于高校实施教材信息化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对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很多人认为,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其核心是要努力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争创名牌高校,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教材管理工作仅仅是教学辅助工作,处于相当次要的地位,因而始终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结果是导致教材管理人员紧缺,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教材管理队伍薄弱、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

由于对高校教材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经费投入的不足,高校教材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许多高校的教材管理实际上仍然停留在“手工账本式”的管理阶段,这种现象与高校的现代化——高校信息化建设很不适应。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客观上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建立高效的教材管理数据库系统,全面实现教材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二)信息化没有在教材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在高校教材管理过程中,高校教材的预订计划与实际用书量常常受到市场经济变动的影响,特别是每年各院系招生计划与实际招生数量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受到学生退学、转学、调整专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教材预订计划与实际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多订或漏订现象时有发生,不少课程的图书用不完,而新增设的专业课程教材又不够用,须多次追订或补订,才能保障教材的及时供给。伴随着征订品种、数量的随机性提高,既要保障课前到书,又要保证不形成库存积压,必须辅之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事实却是:由于信息化程度的滞后,许多高校教材管理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受地理、通信条件的限制,不能与外界图书市场、出版社、新华书店等及时取得联系和实现信息共享,教材管理部门很难获得准确而有效的图书信息,尤其是对于临时新增的专业用书影响更加突出。

(三)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层面

由于受到管理理念和教材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影响,目前大多数高校教材管理仍然是以传统的收发的经验管理为主,普遍存在着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很多高校并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及时引进先进的教材管理经验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即使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高校教材管理部门,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还是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打字或电子账本的阶段,既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共享,也没有对教材管理业务中涉及的信息化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调整,信息化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四)教材管理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教材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大部分高校教材管理的实际来看,无论是教材的账本管理模式来看,还是从单机信息管理模式来看,都无法与学校教材使用的瞬息万变的信息相适应,高校的教材管理部门很难及时把握教材使用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效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高校内部缺乏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严密、适用的管理制度。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材管理信息交流平台。

二、加强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高校教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基础,通过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强化信息管理和更新工作,提高教材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转变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因此,加强教材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要转变观念,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应从教材的采购、供应转移到突出抓好教材信息的发布和咨询、教材选用和质量跟踪评价上来。教材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对高校教材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教材管理业务流程,实行教材管理信息化,需要的是既懂教材管理,又具备一定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使现有教材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更新,达到全面、科学和合理,尤其要加强信息能力的培养,这是实现教材管理信息化的关键。

(二)合理规划,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

检验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标准,主要看信息化建设是否能促进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合适的目标,从而制定出适合本学校教材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工作规划,根据规划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选择合适的软硬件技术。特别是随着学分制的普遍实行,管理者要不断改进、升级教材管理软件,与学校尤其是教务部门的系统软件协调一致,便于协调开展教材管理工作。同时,在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是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高校教材信息化建设仅仅依靠教材管理部门独立完成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需要学校和各部门为信息化建设创造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三)强化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在高校教材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到操作简便,优化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严密、灵活、高效的原则。教材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它不仅应为教材管理内部提供高效而快捷的管理,而且应为各院、系、部门、出版系统、财务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各院系及时提供某种教材的库存信息和教材选用信息,为出版系统提供需求信息和使用信息,为财务部门提供财务方面的信息等。只有强化管理,及时更新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提高教材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王炳君.论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8):71-72.

[2]方志凌.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探讨 [J].中国水运,2007,(1):160-161.

[3]褚清松,杨鹰.高校教材供应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07,(1):49-50.

[4]施菊华.新形势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2006,(3):69-70.

Research on I nformation-based Teach ingMaterial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ZHOU Bo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aries and major problem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brief summary of management in this job,and then presents a seriesof suggestions aiming at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material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ingmaterialmanagement;Information-based management

G642.1

A

1009-5152(2010)01-0091-02

2009-11-15

周波 (1968- ),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材信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