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制”教学培养大众化高等教育体制下的新型大学生
——设想及心理问卷调查

2010-04-08 00:08:16姚建明孔令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同学大学生教师

姚建明 孔令民

(浙江海洋学院 物理系,浙江 舟山 316000)

“双导制”教学培养大众化高等教育体制下的新型大学生
——设想及心理问卷调查

姚建明 孔令民

(浙江海洋学院 物理系,浙江 舟山 316000)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施,高等学校学生的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如何搞好新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工作,怎样培养好新一代的接班人,是高教工作者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双导制”教学的提出就是探讨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双导制;大众化;问卷调查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由“精英制”教育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产生了出来。比如:学生素质普遍下降;教学计划安排如何适应这种方向性转变;如何在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教好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新一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等等。浙江海洋学院物理系全体教师,在新生入学之前,为了更好的做好培养接班人的工作,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准备实施“双导制”教学来尝试如何培养好新一代大学生的问题。

一 “双导制”教学计划的设想

所谓“双导制”教学即前两年实行“导学制”,后两年实行“导师制”。每个教师的名下都分配一定数量的学生,将学生的4年大学生活与教师的工作、学习、科研和生活都紧密的连接起来。

对这样的设想我们的考虑是:1.目前的大学生还是高考应试教育的产物,对学习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以至于很少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2.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形成和构建的关键的人生阶段,需要有人进行具体的、典范化的引导;3.高等院校相对中学来讲,普遍认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而新一代大学生是需要强化人与人的沟通的;4.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早一些让学生进入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可以对他们进行早期的科学熏陶;5.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6.为今后几年的学习尤其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做好准备。7.为了搞好“双导制”教学,我们提出并实施了一些培养学生的计划。

第一、结合学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稳定学生的心理,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采取的措施是:(1)作好学生生活上的安排,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服务,让学生在生活上、心理上首先安顿下来;(2)举行物理系师生之间的座谈会,让教师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这其中从校长到年轻教师都包括在内,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设定从上到下的“一条龙”责任制,把每个教师的职责分清,并完整的通报给学生,让他们感到教师的责任心,让他们感到是走进了一个有条理的、规范化的、温暖的大家庭中。

第二、将我们为学生制定的4年教学计划公示给学生,让他们明了今后要学什么,并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我们将物理系教师的个人资料(包括个人简历、工作经历、取得的成果、今后的打算以及个人的爱好等等)分发给学生,一是让学生对教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便于他们选择导师。

第三、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组织了计算机、英语方面的专门讲座。一方面及早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准备在计划实施的初级阶段,把学生通过四、六级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第一个突破口。

第四、在学生入学一个月之后,在学生对学校、教师、学习环境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和为学生分导师服务。本文以下的内容将对此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 “大学生问卷调查”的设想和实施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特点是可测量的,人们之间的差异是人们感兴趣的东西。用心理测量的方法了解学生,是为了从心理上更好地认识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类。

我们设计的测验题目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属于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问题包括你渴望进大学的原因、个人的性格特点(给出一组词汇让学生选出几个“适合”于描述自己的)、家庭收入和个人支配财物的情况。交友的情况、平时爱好参与的活动等等;第二类属于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的调查。包括进入大学激发你的学习兴趣的因素有那些、对待“考研”的认识和态度、你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的情况、以及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等等;第三类偏重于学生“情商”方面的调查。诸如自己与别人接触的能力、自己的表达能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遇到挫折后自己的态度等等;第四类是为了更细致的掌握学生的情况,我们在使用选择题调查的同时给出了几道问答题,让学生各抒己见。

问卷的设计是教师参阅了大量有关资料之后汇总起来的。问卷在学生相互独立的情况下进行,要求学生要真实、客观、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我们设计问卷的目的明明白白的交代给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参与其中,不是被动的,充分发挥问卷的客观性。

三 “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

通过研究学生们的答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现在开放的社会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学生们敢说敢做,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让我们很是欣慰。但从答案中我们也体会到了时代的差异。有许多的答案是出乎意料的,而有些答案的分布情况也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想。但这才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需要引导、需要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沟通。从学生的基本情况看,本届物理系的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中等偏下,平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5%,600~1500元和1500~3000元的各占1/3,3000元以上收入的家庭占10%。所以在有关家庭和个人经济的问题中,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中规中矩”。认为父母非常辛苦,自己应该有计划的花钱的都占到了90%以上,但普遍回答不需要别人或组织上的帮助,认为自己就能解决这一类问题。而且在谈到进入大学学习的原因时,也是有80%的同学认为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是实现了父母的希望,这说明现在的学生独立性很强,已经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巢穴里的小鸟了”。这从对学生的性格调查上也能体现出来。在性格选项调查中,受选率最高的几项是:有责任心的、容易动感情的、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好奇的、自信的都占到答案的1/3以上,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有责任心的、善良的,这都说明这一代学生是充满自信的、朝气蓬勃的,另外一些较具普遍性的答案包括:实事求是的、坚强的、不满足、思想比较复杂、感觉敏锐、渴求知识、谨慎的、孤独的,也让我们认识到学生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自己认识不够的一面。比如说小小年纪就说自己是孤独的、谨慎的、思想比较复杂的,有些让人吃惊。对于平时爱好,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设想了一些答案,也让我们吃惊的是,有超过50%以上学生的回答不在我们的设想之内,这样我们也深深的感到需要与学生沟通,需要我们今后做更多的工作。

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由于大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压力等等,80%的学生都回答大学毕业不是他们的终点,今后的第一出路是考研究生。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是进大学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还有25%的人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或在学校了解了一定的情况后决定的,余下的学生也只是暂时没有考虑。说明他们的进取心是足够的。就学习本身来看,从答案中也看出学生盲目的一面。比如针对入学后是什么东西在激发你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的回答就很分散。有人说是为了考研(占 25%)、有的说是教师的引导(20%)或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20%),也有的说是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知识(15%)以及其他一些较分散的因素,这其中一是反映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分散,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学习是为了今后打基础。另外,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吸引力只占到了15%,也说明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尤其缺乏,这也是中学“应试教育”的结果。

在谈到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与别人的比较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与自己差不多(占75%)、只有10%的同学认为自己比别人好、还有15%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行,这使我们很奇怪,如果刚进大学就认为自己不行,那还有什么学习动力呀?这方面我们也确实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个别问题,不过通过对学生采取鼓励、引导的方法,让他们与学习好的、有责任心的同学“结对子”,已经有了一些好的效果。需要我们提出注意的是,当问到“工作或学习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理时,接近90%的同学选择了除非自己实在不行才去找别人帮忙的答案,就是找别人帮忙,选择的也是朋友和认为比自己懂得多的人,只有2个人选择了去找老师,还有1个人从不找人帮忙。这体现了学生们的学习目的不清,方式不适当。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是好的,但应注意到现在已经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是交流的社会。与大家充分讨论后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效果会远远好于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的。

在学生“情商”方面,只有少数同学表现出了比较适应社会的特性。50%以上的同学在回答此类问题时都选择了较保守的答案。比如说50%的同学选择了不对其他人表露自己对别人的好感,而是让对方慢慢去体会。60%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周围人眼中的形象是一般的。80%的同学选择肯定不会在报纸、杂志或网上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等。说明在情感表达、能力表达方面缺少主动性,也表明对自己的信心实际是没把握的。当谈到人生遇到的挫折时,75%的人认为是一个教训,而且有接近80%的同学是消极对待的,比如想回家、自己努力经受打击不表露出来、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安慰自己,只有25%的人是主动去面对打击,尽量用好的方式、方法去主动化解。在谈到对现实社会的看法时,同学们都表露出了乐观的一面,大部分人认为“不管世界好与坏,我都是其中一分子,我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才能无悔自己的一生”。只有几个人过分注意了社会上消极的一面。这让我们感觉到学生是单纯的、积极向上的、是有前途的。

最后是给同学们的几道问答题。1、对于你的将来你有什么样的计划?多数人的选择是充实地过好4年大学生活,准备考研究生;2、对于目前的环境状况是否满意?满意的是什么?不满意的是什么?学生们对生活上谈的很少。满意的是有了一个学习的环境,自己独立了!不满意的主要是交友方面,师生交流方面等等。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普遍认为需要更多的引导;3、你心中的大学生形象是什么样的?班主任、系主任、校长的形象是怎样的?同学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应该是朝气蓬勃的、积极向上的。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多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对班主任等的看法同学们提出了心中的形象,也对现有的班主任等谈了看法。总体来看对班主任的认识是应该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又不希望“事无巨细”。对系主任、校长心目中的形象总是严肃的、博学的等等。对现有的情况大家基本满意;4、你希望在大学里学到什么东西?从答案看学生需要学的东西很多,但大多都是偏重实际能力方面的,很少有人回答应该系统的、全面的打下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

四 采取的措施和“双导制”教学今后的计划

从问卷调查中,我们看到了这一届学生的希望,好学上进、有责任心,这使我们的工作有了动力。也看到了学生需要引导、需要交流的一面,这更增加了我们全体教师的责任感。

针对学生的情况,首先我们已经将学生分到了各位教师名下,让每个教师在前两年都先制定出对学生比较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但还不需太细,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系主任都主动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尤其是任课教师更强调结合课程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和科学认识世界的教育;第三、组织文艺、体育等多方面的活动,增强凝聚力,让学生们感到集体的温暖,也锻炼他们交流的能力;第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目前大部分同学已介入了学生会、社团、学生活动小组等组织。有些同学还主动联系家教和一些社会公益劳动等等;第五、继续英语辅导和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养,争取“四级”和计算机考试有好的成绩。

对“双导制”教学今后的设想。第一、我们已经向学校和省教育厅申请专项研究,争取获得资助;第二、已经组织教师们开始制定学生的全面和个别的培养计划;第三、准备加大英语、计算机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让同学们既有远期目标又有近期任务;第四、准备和解放军部队建立合作关系,让同学们体会军队的氛围,更好地锻炼自己;第五、充分发挥海科学院科研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尽早地投入进去;第六、全体教师共同协作,研究问题,探讨思路,为今后2年的培养计划找思路、提设想、针对学生情况考虑培养计划。

总之,学生的培养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中华民族重视教育、重视下一代的重要体现和任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大家都在探索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的路子,我们也是在“投石问路”。但我们相信,在教师职责的驱使下,在盼望学生成材的期望下,经过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的。

[1]查尔斯.杰克逊(姚萍译).了解心理测验过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校:张京华)

“Double—Leading” Brings Up the New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New M ass Higher Educational System――Some ideas and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questionnaire survey

YAO Jian-m ing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 China)

Mass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extensively, thus leading to a decline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quality to some extent. How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well under the new system and bring up the next generation effectively is the very problem that the university educators are thinking most at present. The method of “Double—Leading” system is m issed to discuss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hope it can have an enlightened effect, Just like throw ing out a m innow to catch a whale.

Double-Leading; Mass; Questionnaire survey

G641

A

1673-2219(2010)02-0156-03

2009-10-30

浙江海洋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资助。

姚建明(1960-),男,浙江海洋学院物理系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同学大学生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