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身教育语境下的创新教育

2010-04-08 00:08李晓林李作化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郴州终身教育创造性

李晓林 李作化

(1.郴州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郴州 423000;2.湘南学院 图书馆,湖南 郴州 423000)

论终身教育语境下的创新教育

李晓林1李作化2

(1.郴州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郴州 423000;2.湘南学院 图书馆,湖南 郴州 423000)

终身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既是对终身教育目的的概括表达,也是实现终身教育目的的途径和原则。文章探讨终身教育领域中的素质教育的特点,终身教育应怎样推行创新教育及创新教育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等问题。

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

我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素质教育,经过10多年理论与实践探索,目前素质教育已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广泛的重视。然而,在笔者所接触到的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中,人们总是把各种教育层次中的素质教育混为一谈。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也抹杀了素质教育中的个性特征。终身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与全日制学历教育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为此,笔者拟专门探讨终身教育领域中的素质教育问题。

一 社会转型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人的素质和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开始与国际接轨,打造适应21世纪知识社会所需的人才被迅速提升到与国家生存和民族兴衰休戚相关的战略高度。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哲学思想纳入了社会的主流意识,为人们所接受。近5年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得以扫除,教育事业也在改革中继续突破常规,开拓创新,素质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碰撞日趋激烈。过去,我们受形而上学和狭窄思维模式的束缚,看问题容易走极端。当前,这种倾向表现为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简单地对立起来,把原本应该在课堂上解决的东西盲目地扩展到课外去,仅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上做文章。这种认识上的偏颇与做法上的不到位同样制约着终身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开展。

那么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关于“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科学性及其内涵的科学界定,目前学术界仍在作积极的探讨。但是,它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思路已基本上被确立。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素质。据研究表明,人的素质既指先天通过遗传获得的一系列自然的生理解剖特点,又指后天通过环境和教育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品质。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等。素质教育正是要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在人的天赋条件的基础上,融进社会的新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与应试教育那种比较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的教育方式相比,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在操作性方面,素质教育可围绕素质所包含的六个意义展开,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二 终身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

所谓终身教育也称继续教育,是相对于全日制教育而言的,它是针对知识更新的要求提出来的。为此社会应该提供条件,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行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终身教育。由于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陈旧的周期也随之缩短,一个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只能获得所需专业知识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而特别是刚刚出现的新知识不可能通过一次教育获得,所以也不指望学校教育一劳永逸。也就是说,一次教育的观念已经远远跟不上知识更新的要求了。而终身教育或继续教育将成为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的主要方面。全日制教育其素质教育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为主。而鉴于终身教育的对象是已经进行过全日制教育的成年人,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实践经验,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已成熟定型,其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知识创新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终身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表现在创新性。

创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不竭动力。教育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在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新能力,通过一次次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飞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的,其基础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动态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思维具有自主性。创新教育在教学目的上打破了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片面化追求,力求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在人才观方面,创新教育旨在培养能自主适应社会,具有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上坚持启发诱导式教学。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有如下几个特点:

(1)创新教育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演化过程,带有特定时代精神的烙印。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创新教育则是适应教育内涵变化的必然要求。创新教育是针对于知识更新的要求提出来的,来自于人们对传统教学体制与方法的反思。

(2)创造性。所谓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征。它具有独特性、新颖性、流畅性和社会价值性几个特性。创造可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是以人类历史为参照产生具有新颖性、独创性思维产品的活动,而类创造是指以活动主体的历史为参考产生了新颖的、从未有过的思维产品的活动。

(3)思维的自主意识。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造思维。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课堂的配角,而是思维的主人。

(4)课堂教学中的多边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智力活动还是实践活动,教与学的关系都是多边进行的。这种多边关系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合作的原则基础上,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之间的群众功能,使师生之间的活动促进,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自我创新能力的良性循环机制。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开学生的新视野?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的教育环境。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要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托兰斯对学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个问题作过研究,提出了教师应当遵守并用于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识功能和情感功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心理学技术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国内外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其中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影响较大,我们不仿试试。“头脑风暴法”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为此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规则: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戈登技术是一种与头脑风暴法不同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技术,具体做法是: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例如,当要讨论停车的问题时,先只提出“如何存放东西”之类的问题,然后逐步逐步缩小问题范围,如提出“要存放的东西很大”,“东西不能折起来,也不能断开”等等。

(3)训练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评精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的关系很密切。发散性思维是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发出更多的信息。它具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散性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必须与其相反的聚合思维即根据已有信息作出唯一正确的答案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

三 结束语

经济时代,创新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重要,创新即生存,创新即为发展,创新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如此说来,终身教育能否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呢?就看我们能否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对终身教育管理实践的总结,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作出超前性的研究和探索。随着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笔者有理由相信: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会更加深入,会更加具有实践指导性。

[1]熊和平,刘敬发.素质教育呼唤创新教学[J].现代远距教育,2000,(3).

[2]邵同辉.开放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探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

[3]朱文彬.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张婷姝.何为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0-03-01.

(责任编校:张京华)

Discussing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Under the Context of Lifelong Education

LI Xiao-lin, LI Zuo-hua

The Quality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general expression of the aims of education,but also the ways to achieve educational goals and principles.The thesis was trying to discuss some questions suchli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in the field of lifelong education, how to carry out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 th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and how can we train the Creative Ability.

The Quality Education; Lifelong education; Innovative education

G728

A

1673-2219(2010)02-0151-02

2009-10-01

李晓林(1956-),男,湖南郴州人,郴州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郴州终身教育创造性
郭文龙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与爱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