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琰
2010年2月5日,由江苏省文化厅与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打造的英语京剧《白蛇传》于夏威夷肯尼迪剧场成功首演,在美国民众中得到积极反响。文化部将该项交流项目列为2010年“欢乐春节”品牌对美重点工作之一,外联局局长董俊新特意发来贺信并对江苏省在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思路等方面所做的贡献表示充分肯定。
英语京剧是江苏省与夏威夷大学经过长达20多年的合作项目,得到江苏省领导梁保华书记的关心和指示。该校人文艺术学院教授魏莉莎上世纪80年代起就随我省京剧院“梅派青衣”沈小梅老师长期潜心研习京剧。回到美国后,魏莉莎用英语翻译京剧唱词并教授在夏威夷大学学习的来自世界各国学生们,让传统京剧的创新演出既保留了京剧原有的韵味、又加入了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观众群由原来的华人或者懂汉语的外国人,一下子扩展到了整个世界。
在为期六个月的排练和演出时间里,夏威夷大学的学生们在江苏省京剧院陆根章、张玲、张锡贵老师的指导下,深刻地了解了中国京剧;翻译后的英语唱词也让美国观众进一步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表演艺术。正如我驻美国洛杉矶总领馆文化参赞陈怀之的评价:江苏与夏威夷大学的英语京剧不仅提升了彼此间的合作,更是成为了中美文化交流的典范。夏威夷当地主要报纸也对英文京剧《白蛇传》的演出作了连续报道和评论。评论说,英文京剧《白蛇传》虽是用英语唱,但演员的步法和声调还是中国式的,而且舞台色彩鲜艳,表演动作纷繁,戏服得体,奏乐引人,给美国观众提供了“了解另一个世界的窗口”。
夏威夷大学的英语京剧演出曾面对过“这是不是真的京剧”这样的疑问。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于魁智于2010年3月7日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说,对于传统艺术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开拓,还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培养年轻的观众。时代不同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观众在审美取向和对艺术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如果一味按照过去的老腔老调去唱恐怕观众很难接受,所以在继承的基础上要进行整理。梅兰芳大师的学生、著名京剧旦角陈正薇老师也曾语重心长地说过,每一个时代都要把京剧艺术传给下一个时代。但是,只继承艺术还不行,还应该继承艺术的创新思路和创作方法。这一点在当前,似乎显得更为重要。
创新不只是创作新剧,更要提出理解观众、贴近观众、引导观众的创与演的新范式。为了让《白蛇传》得到更多外国人的理解,江苏省京剧院的老师们和夏威夷大学制作方对京剧进行了合作翻译,并在对白中加入了一些美国式的幽默,还在表演中穿插了一些美式动作,如耸耸肩、惊诧的手势等。这些修改只是让外国观众们更加容易接受京剧,对于京剧表演传统中的主要艺术特征如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的高度虚拟性和程式性做了很完整的保留。演出中,许仙、白娘子和小青随着老艄公手里只一支桨的划动而前后晃动、左右移动,表现人随波、船随水走的情节。台上无水无船,但通过演员匀碎的细步准确地表现了船行江水的轻盈飘荡,而与许仙立船头、艄公站船尾、白娘子和小青于中间的此起彼伏,又生动地表现了小船在河中的颠簸。观众看后鼓掌欢呼,直呼真是把他们带入了戏剧的规定情境中去了。
演出后,扮演法海一角的密西西比男孩丹尼尔说,虽然京剧的唱腔、念白和步法都很难学,“但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已能真正体会这种与西方戏剧完全不同的戏剧形式”,并认为这是对中国古老文化加深了解、增进喜爱的一个绝好机会。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女生克莱尔·陈认为,“过去由于不懂中文,根本不知道京剧的意思,更不要说理解京剧艺术了。英文京剧对于像她这样的海外华裔具有加强文化根源认知、深化华人身份认同的重大意义”。
自2月5日在夏威夷首次公演以来,该剧在肯尼迪剧院已连续上演8场,在农历春节来临之际共计有5000多名观众欣赏了这出国际化、现代化的中国传统京剧。正如江苏省剧协主席、著名戏曲专家汪人元所说,剧本经过翻译用英语来唱念、由外国人来演出,这种变化不应该成为对英语京剧演出究竟是不是京剧的置疑,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让参与者更进一步地贴近京剧艺术的本质、在排演中更多地获益作为始终关注的问题。
今年,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首次赴美演出80周年,也是我们举办英语京剧《白蛇传》首次演出的日子。梅兰芳大师在首次访美的时候就曾到过夏威夷,至今夏威夷大学图书馆里还保留着梅兰芳当年访问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梅兰芳到美国除了为华人华侨演出,更重要的是与西方主流艺术正面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傅谨认为,“梅兰芳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名杰出的京剧艺术表演艺术家,更在于他超越其他戏剧演员的文化担当”,正是这种超越了商业目的和个人利益的文化使命感促使他漂洋过海远赴没有成熟市场和观众群的美国去演出的。
过了60年,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来自美国的魏莉莎在南京求学的老师是梅兰芳的弟子——江苏省京剧院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小梅。而如今,沈小梅的弟子们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辅导魏莉莎教授的学生们……这些不能不说是前世今生的缘分与巧合。
为了国粹京剧的繁荣与传播,一代又一代的京剧艺术家们做出了平凡而又伟大的贡献。
国际文化交流中,“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来推介自己的文化”是一个通行原则。比如文学名著的原文出版和阅读当然重要,但文学名著的翻译出版同样非常重要,二者不可相互取代。舞台艺术也是这样。对于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来说,这种经过翻译的英语京剧演出显然一下子能让他们理解并发生兴趣,更何况在这种艺术的“翻译”中,更会添加进新的文化智慧和趣味元素而让当地观众倍感亲切、乐于接受。
夏威夷大学英语形式京剧演出的这种翻译,已经不是对原来文字内容的“简单英译”,而是根据如何更好地以新形式来演出京剧所做的一种“变通式翻译”。比如,为了保持京剧唱腔本来的“腔词关系”,在翻译中就特别注意同一句唱词中力争保持中英文相同的字数或音节而不是内容的直译;为了体现京剧行腔中对“字韵”的选择与讲究,翻译中还特别注意在句尾或拖腔时尽量选择与汉语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英语元音而不是仅从词义出发;但更有从便于学习、便于观众接受出发,而对原作的各种改译、缩译、编译、增译等变通做法。显然,这种并不是为了对京剧的改革而完全为了传播的“艺术翻译”,在长期的实践、研究、积累中,形成了一种可贵而独特的文化交流方式。它和专业表演艺术家对中国戏曲的学习,比如日本著名的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用苏州话演出昆曲《牡丹亭》,或是中国歌剧演员用意大利语演出欧洲歌剧,或者是中国京剧表演团体出国访问演出,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此外,相比较以往传统京剧出国演出动辄几十人的团队的巨额耗资,江苏省只派出了三位京剧指导老师赴美国教学,节省了开支却取得了比大团队更好的社会效益,不能不感叹江苏省文化厅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完美、聪明的“杠杆原理”实践。
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英语形式演出京剧的价值,因其对观众的普及性传播和参与者的广泛、直接,与上述交流方式相比,是毫不逊色的。一批批从未接触过京剧的外国大学生,以自己的热情与刻苦,初步却是直接地触摸、体验、也掌握着京剧艺术的种种“门道”,并以此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热闹”,这不仅让同样对京剧陌生的外国观众惊诧和喜爱,更让参与者自身从此具有了进入中国京剧艺术的通道,从而终身受益,这实在是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有效模式,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后的一种影响深刻而久远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