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武装部,湖南 长沙 410004)
湖南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现状与对策
张先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武装部,湖南 长沙 410004)
农业产业化中的金融支持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文章从湖南省农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农村融资现状及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分析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和金融支持的内在逻辑关系,试图建立一种协调二者关系的有效机制,提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行之有效的建议。
农业产业化;湖南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议
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湖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三,保障全国百分之四点五人口的用粮。据统计2008年湖南省实现农业增加值2007.40亿元,在全国居第6位,在中部六省中居2位,仅次于河南;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805万吨,在全国居第9位,在中部居第3位;2008年全省肉猪出栏5153.1万头,在全国居第2位,在中部居第1位[1]。但目前湖南农业产品加工率不高,市场竞争性不强,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农业产业化。近年来农民和涉农中小企业常常因为缺乏资金而变得一筹莫展,这严重制约和延缓了农民致富的步伐,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根据湖南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现状,结合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信贷资金投入范围狭窄
信贷资金投入是农业产业化融资最主要的部分,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对龙头企业、农户的各项农业贷款。农村信用社主要以小额农户贷款、农村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为主,通过支持农户生产和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调查表明其所占农业产业化融资的比重要比财政高的多。从总量来说,湖南省农业贷款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8年期间,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数量由491.7亿元增加到665.38亿元[3]。全省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比重 2005 年达到7.47%,为近十三年最高[4]。但是从贷款的增长速率来看,却是逐年下降,从 2006年的11%连续下降到2008年的8.92%;同时,从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年度贷款余额的比重来看,贷款比率比较低,并且比重连续下降[5]。
从主要金融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看,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推行撤离农村市场的政策,大幅度减少了对农业信贷的投入。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过于单一,致使开发性项目资金供应不足。目前在农村,农村信用社则占据了主要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体系的的不健全,一方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催生了农村信用社大量的不良贷款。
(二)农村金融主体萎缩
谌争勇对湖南省益阳、衡阳、邵阳、娄底四市进行了实际金融支持调查[6]。据调查显示,四市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分别由1999年末的4808个和26747人下降到2007年9月末的2241个和24252人,降幅分别为53.4%和9.33%,其中四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数由1999年末的1475个收缩到862个,从业人员由15210人精减为11909人,四市农村信用社撤销信用站后的机构数由1999年末的3275个收缩为1321个,如益阳市所辖的农业大县安化县共有30个乡镇,80多万农村人口,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只在县城以外的其他29个乡镇设有6个营业网点。
(三)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支农资金短缺
2003年至2007年湖南省四市金融机构农村资金外流呈递增之势,2007年9月末达到620.67亿元,而四市农村资金缺口达192亿多元。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末,益阳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支农再贷款占邮政储蓄比例、金融机构支农存贷比例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金上存比例分别为57.47%、21.40%、4.44%、7.66%和48.69%,四市涉农金融机构大口径涉农贷款2007年9月末余额为191.83亿元,占其贷款总额的49.38%,占其存款总额的18.53%,而且涉农贷款也没有全部用于农业生产。
(四)信贷管理机制不畅,资金供需矛盾尖锐
一是责、权、利不对称。当前,金融机构普遍实行贷款回收个人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贷款偿还违约,信贷人员及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处罚,而对贷款放得好收得回的信贷人员奖励则相对不足。二是涉农贷款利率偏高。贷款利率过高已成为农民对金融服务满意度最低的一项。三是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基本上没有设立贷款担保公司,已设立的担保机构为防范风险,普遍设定较高的担保条件,农业和小规模的农矿产品加工企业,往往被拒之担保大门之外。调查显示,至 2007年 9月末,四市资金存差为 1076亿元,而四市农村资金缺口达192亿多元。四市民间借贷规模近5年来呈递增之势,2007年达到125.75亿元。
(五)农村金融环境不佳
据调查,目前在许多农村,信用意识普遍不强,不少农户贷款到期不主动偿还,并且农村尚未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金融债权难以落实,严重挫伤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据调查,至2007年9月末,四市逃废农村金融债务达23.82亿元。调查中了解到,2002年以来,邵阳市农村金融机构能及时进人法律程序的信贷契约纠纷只有50%左右,判决后能及时执行的不足10%,执行后能收回的贷款平均不足本金的45%。
(一) 制定相关金融法律,加强金融支农的政策引导力度
西方发达国家习惯以法律来规范农村金融主体的行为,比如农业产业化发达的美国,农村金融的运作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既有专门的法律,如《联邦农业信贷法案》、《农业信用法案》、《联邦农作物保险法》等,同时能把农业金融的运作融合到其他的相关法律体系中,使农村金融运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农村金融的专门法律,因此,国家应该向农业产业化发达的国家学习,建议制定《农业信贷法》、《农村合作金融法》、《农村政策金融法》、《农业保险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确保农村金融运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行政干预和不规范不合法现象。同时,应该加强财政和税收激励机制,注重财税政策、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和农村保险业发展的协调配套,通过多项政策的组合,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内在积极性,促使各类银行机构将信贷资金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回流,优化金融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
(二)加大政府协调力度,促进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计划、财政、金融、农业等部门形成合力,协调和安排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协调组织筹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资金。一是完善“五项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明确每年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的数额、构成、贴息范围,明确项目申报范围和条件、项目申报程序,明确贴息以企业帐面投入为准,对弄虚作假者取消龙头企业资格。规定一些特殊情况,如对本地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对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特别明显的企业,适当予以倾斜。二是加大督查和协调力度,确保政策能落到实处。对制约当前龙头企业投资的土地问题,要认真研究破解的办法,优先供应计划。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龙头企业进行市场导向的项目投入。三是建立正常的融资机制。政府要出面搭台,让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和银行直接接触,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贷款难,实现企业和银行的双赢,适时可以组建长沙市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担保协会,政府参股并吸引企业入股,通过制订章程、规范运作,为农业龙头企业流动资金(包括农副产品季节性收购资金)贷款提供担保,注重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发展,打破评估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增强行业竞争性和行业自律性。四是建立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应帮助组织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贷款担保机构,由财政、企业、等方出资,建交担保基金,缓解担保难的矛盾,努力解决实际困难。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将龙头企业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为龙头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龙头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之间约定风险承担比例,对风险性较大的项目应该实行强制性的再担保。
(三)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在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首要的问题是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农力度,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方式:充分发挥国内外市场对农业生产、流通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公共财政准则和 WTO 规则确定财政支农方向和方式;要对农民和产业化主体实行直接补贴,夯实农业的生产力基础;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农业集约化经营建设,提高农业和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为农村金融资金回流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四)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立有层次、多元化的生态金融支农体系
针对目前农村金融支农基层断层、效率低下的情况,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在加强金融机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政府应该有试点、有步骤地尝试放开农村商业性的金融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商业金融结构在竞争中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发展运用资本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直接融资的比例;规范民间借贷,将其从“地下”引上正规的发展道路;允许正当、合理的民营金融组织出现逐步形成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各个融资主体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金融支持的多元模式,并建立以诚信为导向的双向管理的农村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即对信用环境好的农村和诚实守信客户实施信贷融资及金融服务政策倾斜,让守信者得到便利和实惠;对于信用不好的失信主体,实施停止金融服务、曝光宣传的措施的联合制裁措施,提高农民和融资企业的信用意识,强化农村信用建设,维护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在中央银行领导下,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为基础,以农业保险为保障,以市场融资为重要补充,有层次、多元化的生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五)发展农业保险,建设金融风险分散机制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导致农业信贷也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因此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农业风险分散机制。首先,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险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支农体系中具有表率作用,可以委托政策性银行开办农业保险业务,鼓励商业性农业保险业务,提高金融机构支农资金的安全性;其次,加强信贷管理工作。一方面,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信用贷款的监管工作,建立动态监管数据库,降低金融机构支农不良贷款率,提高资产质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建立内部的奖惩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借贷行为,从源头保障金融资产的安全。这样,通过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业务,构建合理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资金风险。
(六)提高农民素质,加大资金的使用效率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还是要靠人去努力。因此,要想发展农业产业化,首先必须转变思想,努力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具体可以由政府部门联合优秀的高校教授,给予部分有思想性的优秀农民一定的教育,通过部分先进带动整体发展。这部分农民可以在吸收先进的经营经验后,通过政策倾斜和其自身的努力,加大农业产业资金融资的使用效率,从而使得农业产业化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湖南省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发展较快,但整体实力和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依然十分有限。而农业产业化的大力发展遭遇了一个致命“瓶颈”——资金不足。由于农民、企业和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足,这就决定了金融支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金融支持现状以及金融支农问题的成因做了深入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以期能够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对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予以关注。
[1]湖南省统计局,湖南基础产业群发展问题研究[EB/OL]. http://www.hunan.gov.cn/tmzf/tjsj/sjfxjd/201001/t20100104 _193152.htm.
[2]朱建华, 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湖南实证[EB/OL].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 bs.asp?boardID=11&ID=450121.
[3]张曙光, 赵农. 决策权的配置与决策方式的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评论, 2002(1): 35-37.
[4]史建平, 周素彦.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 理论、绩效与出路[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 39-40.
[5]丁业震.建设新农村需要完善金融体系[J].理论学习.2006 (10): 34-44.
[6]谌争勇,金融支农的瓶颈制约及破解路径[EB/OL]. http:// www.zgxcf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5265.
(责任编校:凌 云)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Financial Backing in Huna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ZHANG Xian-yo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Financial backing i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key t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gricultural financing system in Hunan province. It begins to discuss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agricultural financing situation, the problems of the financial backing system i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ir reasons. Then it analyses the intrinsic logical relations betwee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financial backing system, attempts to establish one effective mechanism coordinating both. Lastly, it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agricultural financial backing in Hun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e in Hun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financing system; Suggestions
F323.9
A
1673-2219(2010)09-0148-03
2010-06-05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项目编号XJK06QGD019)。
张先勇(1972-),男,湖南常德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