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霞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语言系,湖南 衡阳 421005)
一项质的研究:大学生缘何对英语课说不?
钟 霞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语言系,湖南 衡阳 421005)
本文试图以质的研究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来分析大学生逃英语课的原因,通过对两名大三女生的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参考,总结了影响大学生逃英语课的五大因素,分别为:英语教师、教学内容、大学生对英语课的重要性的认识、自主学习意识、以及从众心理,同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
逃课;大学英语;质的研究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学生逃课的现象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中国青年报(2007.4)人民日报(2007.5)、搜狐网(2007.5)等主流媒体上均有关于逃课的报道。而在这些报道中都涉及英语课,英语课逐渐成为大学生逃课的“重灾区”。大学生逃英语课的现象急需得到改善,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只有找到学生抗拒英语课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找到解决办法。而当前有关逃课的研究(陈芳龄,2004;孙旭波,2006;张建兴,2006),往往从教师或者研究者本身的角度对这个现象进行研究,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展开。本文试图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逃英语课的原因,同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形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2]本次研究目的在于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逃英语课的原因,同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从理论上来讲,拟在丰富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师生之间交往的理论,从实践上试图为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次研究选择的是广州某高校大三年级的两名女生,这两名女生均已通过四级,均有过逃课的经验。之所以选择大三的而不是大二大一的学生,主要因为大三的学生基本完成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加客观和理智地讨论英语课,而大一大二的学生“身在其中”,难免会带更多的主观情绪。选女生而非男生并不是作者有意偏向女生,而是因为没有遇到的符合条件的男生意向接受访谈。至于过四级与否,并没有纳入本人的选择条件之中。本文中提到的“大学英语课”是指大学中除英语专业外所有在校学生不分系别,都要学习的英语课。“逃课”指没有履行正常请假手续而擅自不到堂上课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
本次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检索法和文献检索法。研究者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大学英语课逃课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逃课的原因。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者的动作、行为、表情等进行观察,同时,对受访者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以揣摩其心理,分析其访谈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其对所问问题的态度。此外,研究者利用文献检索法帮助确定研究范围、了解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而找出尚未得到完善解决的问题,从而使作者对研究课题具备相当的了解。
在研究的准备和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参阅了一些资料,资料来源主要有人民日报、搜狐网等一些大众媒体,以及中国期刊网中收录的一些杂志。经过检索,本人发现我国研究者关于大学生逃课的问题有过不少研究,(张旭波,2006,黄喜玲、李银仓2005;白雪莲、张永平,2005; 陈杨,2006 等)其中也包括一些个案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在对逃课原因的分析及对策的思考上面。关于逃课原因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生自身方面: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忙于学习其他科目或准备考试、性格叛逆等。
2.教师方面: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学内容落后、与学生沟通不够、不尊重学生等。
3.管理方面: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管理工作做得不好,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
4.社会方面:就业压力、学费使部分学生忙于考各种资格和水平证书和做兼职,使学生不得不放弃上课而学习其他知识;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感降低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降低,从而影响学习积极。
(一)英语教师是影响大学生逃英语课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访谈中,两位受访者均表示,自己逃英语课最直接的原因是教师的原因。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授课内容呆板,过分强调语法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是造成学生逃课的最直接的原因。
此外,教师的亲和力和创造性是影响大学生逃英语课的因素。一些教师缺乏亲和力,在授课时太过严肃,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远,也使得学生更容易逃课,还有些教师缺乏创造性,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完全拘泥于课本,缺乏吸引力。如果教师具有亲和力和创造性的话,学生逃课的现象会有所改善。
(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影响大学生逃英语课的重要因素
从与两位访谈者谈话中作者发现,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恰当使得学生的逃课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首先,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的主体来说,从现在各大高校的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上没有权利选择课程内容,教师也只不过是课程内容的中转站和传播者,而课程内容的选择往往由国家、学科专家来完成,学生能做的就只有接受了。这样的情况使得教师在教学的选择方面被夹在了上级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之间,十分被动。在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不讲,而教师讲的内容学生不爱听”的局面。
其次,从大学英语内容选择的标准来看, “实用性”就成为选择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重要标准,而且这一标准忽视了人自身发展的功能,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功利主义的倾向。这使得学生对英语课程有了错误的认识。[6]以上情况造成的不好的后果会殃及学生,学生在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逃课了。
(三) 逃课是大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目的的一种形式
如前所述,大学生基本上没有能力选择大学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但是,从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周围的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并且能够分析一些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存在的弊端,并且做出应对。所以,在自己不能选择教师的授课内容的情况下,或者自己有与学校教学不同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既使学校有不许逃课的硬性规定,他们也有可能选择逃课自学,或者以逃课做为一种消极的逃避方式。
(四)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的认识也是影响学生逃课的因素之一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在受访者心中,因为英语水平的高低与将来找工作相关,同时英语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所以英语是很有用的,是重要的,但是由于大学英语课对一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帮助并不大,所以大学英语课被认为不那么重要, 因此学生产生了逃课的想法。
(五)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是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原因之一
如果一个班上有人逃英语课的话,剩下的学生也有可能逃课。这种从众心理,是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针对两位同学的总共四次访谈的地点均选在了受访人的宿舍,时间均为晚上8点左右。后来证实,在这样的时间和地点,受访人在谈话时比较放松,有利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在对受访人进行访谈之余,本人也和两位受访人的同学有过一些交流,对受访人的英语学习情况作了一些询问,所了解到的情况和受访人在访谈中提到的情况基本相
符。在访谈中,对受访者的表情、语调也作了仔细的观察。综合以上情况,本人认为这次调查所得到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
甲同学在访谈中提得比较多的词就是 “有趣”,乙同学说得较多的一个词是“没意思”,综合分析对两位同学的访谈记录,作者发现这两个词都与“兴趣”有着极大的关系,甲同学说的“有趣”,表示对某样东西感兴趣,而乙同学说的“没意思”,则表示对某样东西不感兴趣。因此,本次研究的本土概念为“兴趣”。 此处,兴趣是指人力求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并与愉快情绪相联系的积极认识或活动倾向。它是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的潜在动机,同时也是学生的一种重要需要。[7]兴趣可以作为教育学生的切入点。如果对某一科目失去了兴趣,学生就有可能失去学习主动性。
在谈到大学英语课的重要性时,作者发现,两位同学都十分重视英语课程的工具价值,也就是说认为英语有用,所以重要。至于兴趣的因素,并没有被两位同学纳入大学英语的“重要性”中去。然而,谈到不愿意去上课的原因时,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谈到兴趣的因素上。也就是说,当两位同学认为某事“重要”时,她们强调的更多是这一事情对社会的作用,或者社会需求的满足,而忽视这一事物对自己的作用。
在访谈结束之后, 研究者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清楚了, 同时也对学生逃课这个现象的看法有所改变,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前人研究的的成果以及自己的思考,在此,对于如何改变大学生逃英语课的现象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更要培养自己的亲和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亲和力,有一部分是来自真诚的待人态度,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能力的完整的人,以诚相待,不摆权威架子,不把学生当小孩哄;教师的亲和力,还来自其上课时的随意自然,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关注作为个体的学生的情况。教师要有创造力,授课方式要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力求以最生动有趣的方式授课,让学生在乐中学。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重要性应该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要认识到对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可能对将来的就业、工作等起到积极的作用,更应该认识到英语这门语言所传载的文化对自己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可能产生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3、从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看,首先要建立一种“课程素材观”,以一切可利用的素材都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来源,从而满足不同学生不同方面的需要,同时,要跳离传统的“科学主义”的局限,赋予价值判断成分较多的内容应有的地位,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完满发展。其次,课程内容应该是师生共同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得以充实和完善而形成的。而只有有了师生的共同参与,课程内容才能达到内容与过程的统一,使得过程“不仅仅以‘方法’为特征,而要面向内容,不断扩展内容之间的联系”。[8]
4、从英语课程的地位来看,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改变从“功利主义”出发的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现状。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在中国的学校里、社会上都被过分地强调了。大学生过不了四级、研究生过不了六级,就毕不了业;教师要评职称,须通过职称外语考试,其中主要以考英语的居多;社会上的大小公司、政府部门要招聘人才,往往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要求。这种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现象背后隐藏着重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 的“实用性”,而忽视英语作成一门语言的人文性。因此,“实用性”就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标准,而且这一标准明显地带有重视科技生产发展的工具功能,忽视了人自身发展的功能,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功利主义的倾向。在英语课程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得到了非同一般的重视,而很大一部分活动的经验,诸如价值、态度的经验、交往的经验,则被放逐到了英语课程内容的边缘,这样的英语课程对学生有误导作用,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带有功利注意倾向,而无法认识到英语学习于自身的真正意义。[9]因此,在重视英语课程的实用性的同时,应该发掘其人文性。
注 释:
[1]白芸.质的研究指导[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建兴.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
[4]谢幼如.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活动形式的质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5]谢幼如.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活动形式的质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6,(1).
[6]郑和.知识观与课程内容观—兼谈我国“新课改”课程内容观的转变 [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7]付安平.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模式 教育探索 [J] 2006,(3).
[8]郑和.知识观与课程内容观—兼谈我国“新课改”课程内容观的转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9]郑和.知识观与课程内容观—兼谈我国“新课改”课程内容观的转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陈杨.判逆与“回归”――关于一个大二学生逃课的叙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3).
[2]张建兴.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张旭波.高校学生逃课行为原因及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 2006,(5).
[4]黄喜玲,李银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淡化的原因探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6).
[5]白雪莲,张永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6]曾志萍.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提高教学效果——浅析影响德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4).
[7]祝则智.中学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成因和疏导[J].教学与管理,2002,(8).
(责任编校:何俊华)
G424
A
1673-2219(2010)12-0162-03
2010-09-28
钟霞(1979-),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