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三明 365000)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陈少峰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三明 365000)
传统英语教学以培养语言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对高职院校传统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应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客观地分析其原因所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中迫在眉睫的事情。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人才
尽管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的英语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容乐观,创新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德国现代教育学创始人斯普朗格说过:“教育最终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力、价值感‘唤醒’。”可见,培养应用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这一目标的提出,就是要求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渊博的知识,驾驭知识、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之外,还要拥有创新意识,从而带动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突出学习主体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作用的主导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加强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目的。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来自于经过正式的高考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通过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且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比较感兴趣,但整体水平不高,基础参差不齐,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大学的英语教学。由于许多学生在高中升学阶段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语言文化内涵和实用的认知,以致于他们在高职就读期间对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怎样去适应现在的英语教学而无所适从。此外,许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方向,进取精神和学习动力锐减。加上近年来就业压力大的严峻形势,使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表现在对未来的迷茫,没有系统的生涯设计和人生目标,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在英语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
首先,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少合格英语教师的现象。师资力量的短缺加重了现有教师的工作负荷,分散了他们的工作精力,同时也减少了他们钻研教材和备课的时间。其次,一些学校为了能把课安排下去,经常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有时一个班多达80人,这种违背英语教学规律的做法大大地减少了学生参与的机会,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再次,教师们整天受制于教学第一线,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所需的技能。最后,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大部分教师出于经济压力而在外兼课,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的。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教育部,2000)的高职院校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英语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然而,许多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师难以适应这一目标要求。加之,多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少、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差;同时又没有比较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许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运用的还是“说教式”教学法,教师以课本为中心单向灌输,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缺乏层次针对性的教材会导致学生们“学习困难、应用更难”的尴尬窘境。现有的高职英语教材大多数是借用普通高校本科教材,沿用大专教材或使用校内教师自编教材。然而,普通高校本科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大专教材多数在编写上以本科教材为蓝本,尤其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高职英语教学特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部分校内教师自编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转抄本科教材内容偏多,缺乏高职院校层次针对性的问题。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尝试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有的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套用国外的教材教法,完全忽略了语言环境这一客观事实,没有把握好“实用”的方向与尺度,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脱节,缺乏高职专业特色。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原有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
要营造优良的职业教育环境,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一方面,通过严格立法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和高职院校实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还可以鼓励企业入股职业学校,这有利于职校及时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从而科学地设置符合市场需要的课程教学,同时也利于学校获得高质量的专业教学人才。
要建立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时刻牢记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与提高为中心而展开。与此同时,要充分认知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格特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与自觉性的充分发挥,让学生得到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获得乐趣。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英语人才的培养必须先确立以市场、以就业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总目标,从实际岗位的操作能力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具有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
创新素质是现今高校培育创新人才应具备的主要素质。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与适应能力。针对应用型英语创新人才的新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重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锻炼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进而培养出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具有实用性、复合性、创新性等主要特色的能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特点培养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上要尽量做到:一是英语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广泛汲取。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知识课程与专业技术核心课程相结合的模式来实现。二是英语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素质的修炼。英语应用专业人才必须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提高自身的人际协作素质。三是英语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注重能力的锻炼。
不断改进英语传统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互动式、案例分析等,积极进行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励学生提出新想法、新思维、新问题、新见解,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和综合分析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革新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运用现代投影仪、大屏幕高清晰度投影电视、音像教学片、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因特网远程教学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辅助等教学手段,经常采用演示、情景模拟、技能考核、考证、计算机模拟等教学方式,以直观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市场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实用人才。所以,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的先进经验,要求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训,来检验和锤炼职业素质,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现实依据,为学生顺利就业架起桥梁。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可以向校方提供人才需求的信息,并参与各级教育委员会组织的职业学校教学评价检查活动。此外,企业也定期把员工送到职业学校进行再培训,以接受专业技能理论的熏陶与提高。
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英语人才,关键要建立一支能胜任创新教育并拥有“双师”型资格的英语专业教师队伍。教师要敢于接受各种挑战,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此,应该鼓励教师多与外贸企业等英语使用频率较高的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定期选送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定期选派教师赴国外培训;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或其他形式的学历教育;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通过考试获得经济师、国际商务师等其他证书,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水平;从企业第一线聘请各类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优化高职院校英语师资的结构。
综上所述,目前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实施改革,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其人才培养目标就很难达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把英语语言教学与英语应用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熟练应用英语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1]黄建滨,邵永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路[J].外语界,1998,(4).
[2]黄源深.2l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1).
[3]王金洛.关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5,(5).
[4]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育,2002,(4).
G642.0
A
1008-469X(2010)05-0057-03
2010-07-05
陈少峰(1965-),男,福建安溪人,讲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