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中对联的应用

2010-04-07 13: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对偶下联上联

蒋 华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

《现代汉语》教学中对联的应用

蒋 华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

《现代汉语》与生活相结合的途径之一便是人们利用对联来进行教学。对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对联中的析字、对偶来实施汉语教学,同时,让学生体会对联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

对联;现代汉语教学;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知识

王文松(1989:44-49)指出,现行《现代汉语》教材的主要缺陷是:教学内容浅近,与中学汉语知识重复过多;教材层次偏低,知识理论性不足;艺术观点封闭陈旧,唯我独尊。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怎么在当前形势下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怎么使学生不断地向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吸取养料?怎样增强学生的汉语素质?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汉语修养?∗

汉语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要使汉语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现象,就是一本大而鲜活的汉语教材。汉语与生活结合有多种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利用人们常见的对联来进行汉语修辞的学习,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金克木(1997)提出了对偶思维的概念,中国人在春秋时代完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线路……可以察觉的是一种线性思维,二是对偶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对偶既是汉语独有的修辞方式,就不能不影响到思维,使人们从对偶的角度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起源于五代,兴盛于明清,至今不衰。对联是一种古老、遥远而又陌生的文学式样,它没有交际工具的性质,而属于品味和鉴赏;它是一种精神修养。对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见,对联是汉语言文学的灵魂,借助对联来实施汉语教学不仅有可能,而且还很有必要。

一 对联中的析字、对偶与《现代汉语》教学

(一)对联中的析字

(1)明代文学家蒋焘从小就跟父亲学习吟诗作对,他天资聪颖,进步很快。有一天他父亲在家待客,客人是位很有学问的人。谈话间,外面下起了小雨,点点滴滴淋湿了窗户。客人一时兴起,道出一个上联,让在座的人答对:“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站在一旁的蒋焘一眼看见桌上父亲用来待客的西瓜,于是对道:“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大家听了齐声叫好。

(2)明朝初年,一位四川重庆举子上京应试,未能及第,流落京师。一天,进酒楼饮酒,见一位老者(实为朱元璋)率两个从者于一桌,就在他们对面坐下,边喝边谈。这位举子抱怨考官有眼无珠,说他自己起码有知府之才。这时,老者随口提出一上联,令他对出下联: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这位举子虽然怨天尤人,心怀不满,但却认为皇上圣明,可恨的只是贪官污吏,于是对出一句:一人称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第二天早晨,举子在客店中被人从梦中叫醒,传到吏部,告知委以重庆知府,即日赴任。

(3)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对道:“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默然。

当用PPT显示上述内容过后,我们便试着问学生下述问题:如果从析字的角度来看?上述问话与答话语中有哪些字是析字,它又是如何分的?巧妙否?为什么?

学生纷纷作答,有的虽然知道是哪些字,但其巧妙之处无法说明。这里我们把学生答的以及我们参考的答案作一总结:例(1)中,此上联把“冻”、“洒”两字拆成“东二点”、“西三点”,与景物(外面下起了小雨,点点滴滴淋湿了窗户)相映衬,十分生动,又富有情趣。蒋焘所对下联中把“切”析为横向的“七刀”,“分”析为竖向的“八刀”;以物叙事,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了蒋焘父亲切西瓜时的情景。可见,上下联珠联璧合,真是十分难得。例(2)中,老者(实为朱元璋)的上联将举子的籍贯“重庆”的“重”巧妙地析用“千”与“里”,举子的下联把皇上奉称为大明君,又将“一、人”二字组合成“大”字,析字自然,对仗工整,还公开表达了对皇上的赞颂——皇帝是一代圣明的君主,明朝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因此获皇上的喜爱与肯定,也成就了“半联得知府”的佳话。例(3)中,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了析字法:“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的上半部,故云“半截牛形”。秀才一登门便骂王老头“土气”,这显然是对王老头的不尊重;所以王老头骂朱秀才是头“牛”,骂得在理。因为秀才挑衅在先,后反被王老头所制,只能默然。

饶宗颐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汉字已是中国文化的肌理肾干,可以说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我人必需对汉文字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方可探骊得珠地掌握汉文化深层结构。这话不无道理。析字联粗看好似一种文字游戏,实则是对汉字纯熟而精妙的运用,它婉转幽默、启人心智、发人深省并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对联中的对偶

张德鑫(1999)指出,文学艺术中的中国熊猫——对联,可谓是集对偶之大成,堪称文学艺术中对称美的典范。中国文学中的对称美,就集中在讲究对偶上,这是汉文化所独有的一种形式美,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求双成对传统审美心理。汉文化独有的对联,可谓集对仗艺术之大成,它是文艺形式中对称美的典范和顶峰。

(4)据《雪涛谐史》载,乃一秀才送人节仪只用三分银子而起,后来则附会为过去一师一生的题答。师出题:“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学生作答: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5)清代有一穷书生四处谋求塾师的职位,一日至一富翁家。富翁非但不聘用,还用半副对联讽刺他:雪压竹枝随地扫,腹内空虚。岂知书生本为饱学之士,立即反唇相讥对以下联:风飘柳絮漫天飞,眼前轻薄。

同样用PPT显示上述内容过后,我们便问学生:上述对联如何理解,其表义如何,个中对偶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学生自然是纷纷发言,都想一展才华;但也很难说到点子上,于是我们结合学者们的论述与学生的作答整合如下:例(4)中“竹笋出墙”和“梅花逊雪”,都只是用来作比譬的事物。竹节是一节高过一切的,但是“节”又指节日。“须”字十分形象,把此教师描绘得简直就象人来讨钱了。学生的下联十分巧妙。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表面上,梅花不如雪那样洁白,实则表示节银只能是三分,不能太多了。例(5)更是以书生以柳絮作比,讽刺富翁目光短浅,以貌取人。竹枝空心,雪压得它弯了腰,当然这样的东西肯定是腹中空的了;实则是嘲笑它腹内空空原来是稻草之辈之人。他用这样的话语来回答证明它是轻薄之人。这里还要指出这对联还是引用,明代才子解缙撰有一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问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用“墙上芦苇”讽刺见风使舵、毫无立场的人;下联用“山间竹笋”比喻脸厚无才、好夸夸其谈的人。以被雪压到地上的竹枝形容书生穷酸狼狈相,并用竹子腹内空虚喻指书生无才学。

二 对联中的文化与《现代汉语》教学

有学者如是认为,对联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中的精粹,是诗歌艺术中的珍珠。小对联,大学问,对联字字珠玑,滴水藏海。这是很有道理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得好,对联中间有我们中国从不间断的悠久文化,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值得骄傲的。周汝昌甚至说:“不管是谁,如果他不能领略、欣赏这种极高度的文学对仗之美,那他必定是智力和精神文化水平上的某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那实在是至堪叹惋的事情。扩而言之,假如我们的青年一代都不能领略这种至美,民族文化的前景就可忧了。”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化是一条悠远的河流,那么对联就是这条河流中璀璨的明珠。对联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独特的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习俗,它植根于民族心理。让学生从对联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很有道理的。

古代有一个和尚,诗画俱佳,一次与几个友人聚会,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于是就写了一个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一时在座的友人被他难住了,后一年轻翰林进前挥笔写道:书临汉帖翰林书。

在场的人击节赞叹,认为下联更妙。何也?“临汉”、“翰林”不仅相谐音,而且其语序相反;这样可以使联语寓意深刻,意境开阔而且生动有趣。

明朝对联大师解缙,一生不知作过多少妙联,令人赞叹不已。其中有这样一副用药用植物作的奇巧对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此副对联,初看极平常,并无别致惊人之语,但细一琢磨品析,方知“柳暗花明”之妙,实属一副奇联巧对。奇在何处?奇在上联的蒲、桃两种药用植物名,恰好与第三种药用植物名“葡萄”同音,而“蒲”属草本植物,桃和葡萄属木本植物,故“草本”在前,“木本”在后,以相呼应。巧在何处?巧在对下联中,“梅”和“桂”也是两种植物药名,恰好与第三种“玫瑰”药用植物也是同音。梅花于冻末春初开放,桂花和玫瑰花于夏秋时节开放,故照应上句“春香秋香”;真可谓对得奇巧奥妙,名不虚传(参谢逢江,1994)。这幅对联巧妙地利用了“蒲、桃、葡萄”和“梅、桂、玫瑰”同音的特点精制而成,令人赞叹。

孟姜女庙前殿门前两边的廊柱上,有一副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朝”与潮水的“潮”(cháo)、朝阳的“潮”、今朝的“朝”(zhāo)相谐音;“长”与涨潮的“涨”(zhǎnɡ)、经常的“常”(chánɡ)、“长短”的“长”(chánɡ)相谐音。

这副对联堪称天下一奇,上联用了七个“朝”,两音三义;下联用了七个“长”,三音三义。可以这样来理解:海水涨潮,每天都涨潮,早上涨潮早上落潮;浮云涨起来,常常会涨起来,常涨起来也会常消下去。这副对联,不仅形象地描写了山海关和孟姜女庙一带梦幻般的自然风光,还表达了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世间的万事万物,就和海水、浮云一样,朝潮朝落,常涨常消,并无常态(参谢逢江,1994)。

对联之中负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文化的地质层,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民族的睿智,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从这些联语中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千年流传的文化,可以感受到千年文化中优秀的思想。

[1]金克木.“论语”中的马[J].读书,1997,(6):22-24.

[2]张德鑫.数里乾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徐敬恩.对联添字见讥讽[J].阅读与写作,1998,(7):44.

[4]谢逢江.广告联精品小辑[J].语文月刊,1994,(7):22-23.

(责任编校:燕廉奚)

Abastact:One of the Linking between the teach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and life is making use of the Couplets.Couplets can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he Chinese,it can upgrade the analyticaland verbal skill.In the teaching we make use of the Couplets’extractor-ter and dualitaet duality. A lso we can let the students realize the cultural know ledge of the Couplets.

The Coup lets’App liance in the Teaching of the M odern Chinese

JIANG Hua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enginery,Yongzhou Hunan 425100,China)

The Couplets; the Teach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Analysis capacity; the Cultural Know ledge

book=178,ebook=378

H109.4

A

1673-2219(2010)01-0178-02

2009-12-01

本文是2009年湖南省省级教改课题“《现代汉语》教学中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湘教通[2009]321)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蒋华(1973-),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广告语言学、汉语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对偶下联上联
牛年春联集锦
R2上对偶Minkowski问题的可解性
配之以对偶 赋之以精魂
小试身手
对偶平行体与对偶Steiner点
羊年春联
意外怀孕,怎么办?
关于Hadamard矩阵的一类三元自对偶码构造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