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0-04-07 13:00余亚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素质大学生发展

江 帆 余亚华 沈 松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江 帆 余亚华 沈 松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结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论述高校育人本质及终极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含义,同时阐述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从社会、教育、科技和精神文明四个方面的作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大学生;和谐社会

一 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含义

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人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的再好,也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自然而然承担起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眼光、适应时代需求的现代人才的重任,并不遗余力地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添砖加瓦。∗

马克思一直强调,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主要是指个人的个人体力、智力、志趣、精神和审美情趣等的发展,以及每个人能按自己的意愿、兴趣和社会的需要相对自己地发展,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目标追求和核心价值。[1]

高校作为培养现代化、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首先应正确认识马克思主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好所学专业知识,同时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观的要求之一。

二 高校结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增强大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要充分实现大学生与社会相结合,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便更好地、更快地融入社会。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决定、相互促进。社会发展激励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让大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社会帮助大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同时,这支高智力人群也将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更好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优化高校教育质量,提高大学生素质

教育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衡量指标。马克思认为:教育是一种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授活动,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梯,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高校是目前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的主要知识结构、技能由此处获得。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高校应加强自身教学及相关育人的体系,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让学生更广范围、更多方面的发挥自己。教育被马克思放在了社会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位置,他强调:“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3]在高校中的大学生应利用在校期间的大好时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技、文化功能的强化,社会将越来越重视把人作为实践、开发的对象。

(三)培养学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应基于每个个体的人的发展,一个个体人的发展需是全面的发展。作为科学技术的传播者之一的大学生们,应加强自己的科学知识结构。科学技术既是人类发展的结晶,又是人类继续发展的动力,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同时,社会进步也必将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一个社会是否能得到发展,关键靠科技,科技可以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益,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了,空余的时间多了,就可以更好地从事其他技能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其他业余爱好、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也更好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4]大学生应深刻领悟科技力量、充分开动自己的智慧,用更精良的科学技术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先为自然所约束,通过不断地认识改造世界,人类获得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然而,人类的精神生活往往在物质中得到迷失,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同样重视人的精神需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由人的多方面的发展组成的,在诸多因素的发展中,最根本的是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改变。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能否得到全面发展,除了所获取的科学知识外,还应加强他们的内心建设,使他们做一个心理健康、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人。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我们的大学生中很多人今后将成为整个社会中的中坚力量,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如果受到侵蚀,那么,他在社会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对社会的危害就有多大。高校作为塑造大学生人格的主战场,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离开思想道德去塑造科学文化素质,就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三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和谐社会人是人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因此,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这就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全面发展不单指个体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人是一个社会的存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作为人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既促进个体发展又制约着个体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同步的,而且是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是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来,没有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的发展,也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6]

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应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心素质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思想道德是灵魂,专业理论和人文素质是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核心。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的以上发展,个体的每个人通过提高自己以上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整个社会自然也就得到和谐发展了。

社会的和谐发展发过来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社会的“宠儿”,整个社会都关注着这个年轻、有朝气的队伍。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社会。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安定的大好环境,丰富的物质资源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全面发展自己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让大学生们可以尽情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整个人类的和谐发展的基础,社会的发展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这支队伍中一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培养他们成长的关键地——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任务使命,不遗余力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乃至全人类的发展。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雷振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5]郭颖.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2007.

[6]周超,谢年华.论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人的全面发展——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传承[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5).

G648

A

1673-2219(2010)01-0172-02

2009-11-05

江帆(1983-),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余亚华,南昌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教师。沈松,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素质大学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