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学生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

2010-04-07 13:00贾春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学堂军事现代化

杨 柳 贾春阳

(中央党校 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100091)

留日学生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

杨 柳 贾春阳

(中央党校 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100091)

甲午战败后,为挽救腐朽衰败的清王朝,清政府派遣大量青年去日本学习,人数最多时接近两万人次,如此大规模的留日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罕见的。留日学生在日本主要以学习政法科、教育科和军事科为主,他们回国后在政治、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留日学生; 中国近代史; 早期现代化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序幕。洋务派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建立了中国第一批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以技术的现代化实现御侮图强的目的。但是技术的现代化并未能挽救腐朽衰败的清王朝,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被洋务派引以为豪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堂堂中华帝国居然被蕞尔小国打败的事实促使中国的有识之 士开始反思失败的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成为中国谋求改革的成功范例,去日本学习被看作是救亡中国的唯一途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1896年,清朝首次派遣学生十三人抵达日本学习强盛之道。此后,“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1899年增至二百名,1902年达四、五百名,1903年有一千名;到了1906年,有谓竟达一、二万名之多”。[1]P1如此大规模的出国留学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罕见的,这批留日学生对中国政治、教育和军事、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留日学生与中国政治的现代化

为鼓励留学,1903年清政府颁布《鼓励游学毕业生章程》,1904年制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1905年举行第一次留学毕业生考试,通过考试者给予举人、进士、翰林等官职。由于清政府国库亏空无力承担更多的官费留学生,也鼓励自费留学,对参加留学生考试合格者同样授予进士、举人头衔。这不仅在科举之外开辟了另一条为官之路,而且使想通过读书走入仕途的知识分子纷纷争相前往。留日学生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并对清末民初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清末宪政改革中,留日学生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随行的留日学生不仅担任出洋考察大臣的译员,而且将考察的结果编译成资料作为立宪改革的参考。预备立宪的机构如考察政治馆、官制编制馆、宪政编察馆和修订法律馆等均由留日学生为主。清末仿效日本进行的宪政改革中,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杨度被任命为宪政编察馆提调,在颐和园充当皇室君主立宪的讲师,并对外作君主立宪的讲演宣传,成为主持清廷宪政改革的一个重要人物。“宪政编察馆是清末宪政改革的枢纽机关,宪法及其他有关宪政的文件大多由该馆拟定。职员中共有留学生47人,其中41人为留日学生。编察馆的核心机构—编制局,共有职员 21人,留学生占 17人,其中16人为留日学生”。[2]P148清末改革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大部分由留日学生回国参与制定,可见留日学生在清末立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中有很多留日出身的议员,他们参政议政并建言建策,成为影响晚清政局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其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者。部分留日学生到日本后,接触了各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看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封建王朝的落后,逐渐从保皇立宪转向革命救国的政治道路。改变现存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孙中山提倡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吸引了大批留日学生跟随。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同盟会会员中留日学生占到了九成以上,同盟会组织策划革命都是由留日生组织领导的。留日学生组建了反清革命团体,宣扬革命思想。如青年会、关爱会、革命同志会、浙学会等等。留日学生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狮子吼》激发大批青年投身革命。留日学生亲自参加推翻满清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72名烈士,8名是留日学生。1911年辛亥革命的主力主要由留日学生组成,辛亥革命的成功留日学生功不可没。孙中山说革命成功多赖学界努力。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9个部的18个总长和次长中,留日学生占了9个席位。” 。[3]P246留日学生在政界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留日学生与20世纪初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密不可分。

二 留日学生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科举制废除后,中国处于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的过程,新式教育急需大量师资力量。为解决师资匮乏问题,1903年,张百熙、荣庆和张之洞奏定《学务纲要》,“责成各省速派人到外国学师范教授管理各法,分别学速成师范科若干人,学完全示范课若干人”。[4]P177出国的留日生中,学习师范科的学生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师范生毕业回国后,大都分到各省、府、县开办的师范学堂和普通学堂,将新式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带回中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留学日本弘文书院的四川学生万如璋在家乡开办传习师范,留日学生徐锡麟、陶成章等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1906年的上海中国公学、无锡的竞志女学、安徽女学等,也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创办的”。[5]

新学堂建立后,教科书缺乏,只能借助日本教科书。小学、中学、大学的教材几乎都翻印日本教材,翻译工作主要由有留日学生来做。翻译的中学和大学的教科书成为各省学堂的教科书,尤其是基础教科书如中学数、理、化、地理、历史对中国普及初等教育起了十分主要的作用。留日热潮中,留日女学生尤为引人注目。虽然人数仅及留日男学生的百分之一,但是她们也对中国教育做出了可贵的贡献。1907年清廷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章程》后,女子教育被正式列入学制,各省纷纷设立女子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的教员主要由日本教习和男性教员担任,女性教员急缺,因此女留学生大回国后担任女子师范教师,弥补了女教员师资的严重不足。不少留日女学生还回国亲自办女学,如秋瑾回国后曾先后执教于绍兴明道女学堂和吴兴浔溪女校。此外,留日女学生对女子教育的宣传与实践促进了晚清女学的蓬勃发展。

三 留日学生与中国军事现代化

清政府为抵御外侮,选派学生赴日学习军事。1898年浙江首次派军校学生赴日后,湖南、湖北等省也相继派出学生学习军事,此后各省差不多都有派出军校学生。从 1903年到1914年间,估计有1000名中国学生在日本军事学校学习。中国学生到日本主要学习陆军科,先是进入日本为中国学生开设的军事预科教育学校成城学校学习,随后进入陆军军官学校。到1911年有600多人考入士官学校,这批学生毕业后回国参加国内练兵处组织的统一考试担任各级军职,他们当中出了很多著名的军事人物。

留日学生对军事现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新军编练、担任新军军官、和从事军事教育三个方面。首先,1902年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新军和清代传统的八旗、绿营、勇营不同,是按西方军事编练的新式陆军。留日军事生在对规划军事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主持和参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奠定了清末新军编练的基础,推进了军事近代化的进程。不仅使军事改革走上正轨,而且为新型军事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其次,回国的军事生因有先进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为各省督抚所重用,担任各级将领和参谋官等要职。如阎锡山参加陆军部举办的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考试合格后担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留日军事生的加入提高了新军军官队伍的素质,使新军军官群体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知识结构方面,留日陆军生大多具有比较系统的近代军事知识和技能。基本上属于知识型、技术化的军官群体,不再是旧军队的经验型的军官群体”。[2]P243最后,留日学生从事各个省的军事教育,他们回国创办或是亲自担任军事学堂教师,如蔡锷担任广西陆军小学堂、广西陆军讲武学堂和广西干部学堂总办。留日陆军学生将其学到的近代军事知识和技能传授与中国士兵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推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为现代化准备了军事人才。

四 留日学生与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留日学生是受到西方先进文化影响人数最多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也是影响国内思想的领航者。他们通过日本接受了各种西方先进思想和学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启蒙者。甲午战前,中国翻译的外文书中西文书占了很大的比例,日文书比例很小,但是这种情况在甲午战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初头十年日文书占到了60%左右,这个翻译的工作基本是由留日学生完成的。这些翻译过来的日文书籍对打破封闭已久的思想、输入西方新思潮和促进国人思想启蒙,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译书主要以西方和日本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著述为主。翻译的最大特点是社会科学类书籍尤其是政法类书籍占了多数,这与中国由器物变革向政治改良道路转变有关。此外,留日学生在日本接受了西方和日本的近代政治思想的熏陶,希望把日本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新思想传入中国,解决中国落后的局面。近代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的《福泽谕吉政权论》、加藤弘之的《物竞论》、《人权新说》,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自由民权运动理论家中江兆民的《哲学概论》和井上圆了的《欧美各国政教记》、《哲学要领》等都被留日学生翻译到中国。这对了解外国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认识封建专制的保守倒退起到了领航作用。1900年,留日学生的第一个译书团体译书汇编社成立,翻译的英国斯宾塞的《政治进化论》,《社会平权论》、《教育论》,美国威尔逊《政治泛论》,法国卢骚的《民约论》、《教育论》,还有日本学者的政治、法律军事书籍。

留日学生以翻译、办刊办报的形式介绍西方和日本的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以传播新学、唤起国民爱国精神为己任,如黄兴、宋教仁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湖北学生界办的《汉声》,湖南同乡会办的《游学译编》等。“1898年至1911年由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有62种,其中56种属于社会科学性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国内杂志”。[6]留日学生思想活跃,对中国传统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全面的批判,宣传革命思想,抨击清政府的腐败,鼓吹反清革命,倡导民主自由,掀起了晚清思想界的大变动,推动了近代思想文化的现代化。1910年的《留美学生年报》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留日学生思想影响。 “当吾华似醒未醒、初醒之际,新欤旧欤?彷徨莫定之时,有日本留学生之书报,有日本留学生之詈骂,有日本留学生之通电,以致通国之人为之大醒。已明者因而更明,顽固者因其詈骂而醒悟,前进者有其驱策而更前,后退者有其鞭策而前进。故曰:中国之醒悟,受日本留学生之影响巨矣”。[3]P247

留日学生还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介绍到中国,对中国人最初接受社会主义学说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使20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得以了解社会主义学说,思潮。日本的新思潮涌入中国,不但对中国思想启蒙,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过渡起了重要作用,而且成为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就是在留日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日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留日经历对他一生的政治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1896年到1911年间的留日学生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大影响。在政治、教育、军事和思想文化领域留下了其不可磨灭的印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留日生的影响一直在延续。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甚至南京政府的政局演变都有留日生的参与。留日生大多是抱着救国救民的目的不远万里东渡日本,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忍辱负重,刻苦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1]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三联书店,1983.

[2]王晓秋,尚小明.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周棉.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4]丁晓禾.中国百年留学全纪录.[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5]王忠萍.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6).

[7]杨东明,纪昌和.试论留日学生与中国的近代化[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

(责任编校:王晚霞)

K26

A

1673-2219(2010)01-0072-03

2009-09-25

杨柳(1980-),女,山西长治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化,中日关系。贾春阳(1982-),男,山东阳信人,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大国关系。

猜你喜欢
学堂军事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宝宝国学堂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