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卫兵,陈彩华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探究
龙卫兵,陈彩华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通过对就业维度语境下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重要影响的分析,从三个方面考察了当前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现状,并对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框架提出了初步构想。
就业维度;高职;非专业素质
有资料显示,进入 21世纪,美国雇主接受大学毕业生所考虑的因素除了关注学生个人专业素养外,更关注学生个体的态度、基本性格因素如勤奋、守时、负责、值得信赖等非专业素养。与此相似,英国 32家企业认为大学生必须具备承诺、胜任能力、信心、创造力、奉献、热情等 15种素质[1]。与此同时,国内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越来越趋近外国雇主。有调查表明:认为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非专业素质对其工作“很重要”的占 62%,78.5%的用人单位认为非专业素质和专业素质同等重要或者接近同等重要[1]。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的代表认为:“非专业素质是基础,优秀的专业素质应该建立在优秀的非专业素质基础之上。”一些单位代表直言不讳:在许多时候,非专业素质比专业素质还重要,有些非专业素质比如环境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是最基本和最前提的条件!从来自湖南三一重工、远大空调、湖南省移动通信公司等二三十家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三类大学生最不受用人单位欢迎,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专业素质欠缺[2]。
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竞聘中,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得体的着装与仪表、娴熟的人际沟通与表达技巧、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的职业意志、踏实稳重的行为作风、诚实勤勉的工作态度、积极上进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善于认同的团队合作精神、富于创新的职业品质,等等,都能让学生增色不少。人品是竞争力,所以安利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玉珠说:“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再强,如果品格不好,用人单位是不会录用”;语言表达能力是竞争力,所以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的高层管理曾经很直白地说:“表达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善于表达,必定影响人际关系,影响自己其他能力的发挥”[3]。中国人民大学在对就业困难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也是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协作精神是竞争力,所以一家国有大企业人事经理说,“有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不谦虚,自以为高人一等,好像一上岗就能为企业创造奇迹,在自我介绍中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种人我们不想要。”[3]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协作精神;综合素质更是竞争力,所以广州军区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很多进入军队的学生,学什么就只懂什么,懂计算机的不懂处理人际关系,做文书工作的不懂上台讲话,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现代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从而使职业岗位处于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之中,职业拓展与职业提升成为每一个就业或再就业劳动者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非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再一次凸显出来。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学生,由于他们平时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所以他们往往得到的机会更多,能更迅速实现职业转换与职业发展。而就业或职业转换后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却又是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接纳新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心理调适与环境适应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有资料表明,有 65.9%的企业重视对大学毕业生环境适应能力的考查,可见适应能力的重要性[2]。吃苦耐劳的非专业素质也同样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职业生存与职业发展。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 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 50%,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以麦当劳为例,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基层锻炼,如到前厅去端盘子、刷厕所等,但往往实习三天就有人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淘汰率高达 50%[4]。此外,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人文素养、全局观念等非专业素质同样支撑着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不可或缺。
认为既然高职教育本质上就上就业教育,那么就业的根本支撑与核心竞争力当然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其他非专业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培养也就无足轻重。受这种观点影响,许多高职院校从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到具体的教学实施、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学生个体测评等,几乎无一例外地只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视学生的人格、身心素质、语言能力、人文素质等非专业素质为附属性、辅助性的东西,并以此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与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这种做法,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现代企业的人才观差距甚远,从根本上无法保证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完整的、操作性强的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规划,既无教学大纲也无特色教材,有的学校甚至不列入课程安排,临了匆忙以几次讲座希望来达到效果。二是教育教学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虽离不开课堂教学,但更多的是一个职业体验与经验获取过程,实践性教学与社会介入是高职学生获取非专业素养的根本途径。但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实行的是以课堂教学为根本形式,以一两本教材为核心内容,仍然摆脱不了学科中心式的讲授方式。这种宣讲式的培养方式,很难对学生非专业素养的培育起到有效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教材内容单一,没有区分不同专业与职业要求,没有区分高职学生年级与层次高低,更没有区分学生个体非专业素质差异,全校共用一本教材,尽管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甚微。
用人单位是立足高职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岗位特点及高职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特征来实施人事安排的,即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而人岗匹配的过程,就是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非专业素质的综合评价过程,不仅包括身体条件、个性特征、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也包括品质要求、人文素养、团队精神、心理素养等。它是一个具体的面向特定岗位的可视的评价指标。高职院校则是以单一课程来实施对高职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培养,并以书面考试计分为评价形式。这些做法,剥离了非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与主体特点,既不能反映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的真实水平,也不能促进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提升,甚至还会误导高职学生的努力方向。同时,由于这种评价方式与评价指标并不能涵盖和体现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内容,所以也无法反映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非专业素质要求,二者差别相距甚远。
即在新生入学之初,运用相关企业人才测评系统,对新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等因素进行测量,并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了解人的能力、动力、性格因素,也能把握人的基本智力、管理意识、管理技能技巧、内在驱动力、认识思维方式。有效借鉴企业人才测评机制,不仅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自己个性特征和可能的职业发展与努力方向,促进学生做好和改善自己对于职业规划的认知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校和各施教主体获取对学生的非专业素质认知,明确可能或应该努力的方向,为针对性地实施非专业素质培育的差别教学打下基础。
从高职新生入学开始,通过企业人才测评手段的实施,获取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把握,并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相对比,发现学生非专业素质缺陷,从而构建起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个人档案。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有差别的、针对性强的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规划。这种差异性教学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施教主体等方面的差异。这样,依照高职学生个体非专业素质缺陷,组成不同受教单位,并根据受教单位的特点,编写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高职非专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弊端。
即把对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纳入工学结合培养目标与学习内容,让企业和社会也成为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主体。事实上,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育与提升,除了必要的课堂知识教授与灌输外,更需要的是个体在工学结合中的生活体验与认同。例如非专业素质中的体态仪表、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心理素养及关于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感性认知与职业要求等方面的把握,究其根本性质来看,他属于动态的知识素养。只有高职学生直接介入到真实的社会或企业的生活场景中去,获取企业或岗位对非专业素质的真实感受,从而在最真实的工作与职业生活环境与规范中,主动或被动地接纳社会与职业的非专业素质要求,才能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与品质。
改变传统的高职学生学业考核方法,把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水平与改善状况纳入学生的核心考评体系,并作为评定学生科目成绩、评优争先、综合素质认定等方面的核心指标,激发学生增强非专业素质学习与培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主动介入社会,重视职业规范,不断规范自己行为[4]。为此,必须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选用恰当的评价工具,采用灵活的评价方法,在承认差异性的基础上,全面、有效的对学生非专业素质作出评价,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学生,使高职学生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明白自己未来努力方向。
[1]龙卫兵.从非专业素质缺失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6-27.
[2]龙卫兵.论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J].文教资料,2007(20).
[3]别让非专业素质成为就业短板[N].中国教育报,2007-01-13:(2).
[4]加里·德思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60-167.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Non-specialized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mployment Dimension
LONGWei-bing,CHEN Cai-hua
(Hu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roject,Changsha,410114,China)
By analyzing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non-specialized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under the context of employment dimension,from three aspects,the cultivation situation of non-specialized quality is observed and studied,and the initial ideas about cultivating non-specialized quality are raised.
employment dimension;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non-specialized quality
(责任编校:松仁)
G715
A
1673-0712(2010)01-0103-03
2009-12-16.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XJK08CZC028).
龙卫兵 (1967-),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